<p class="ql-block">(转载)“唯有铭记,方能珍惜;唯有传承,方得永续”(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上)著名的战斗有木炮打宾州、夜袭五常堡、攻打巴彦县城、攻打东兴县城、青峰岭战斗、左撇子沟突围战、肖田地战斗、虎头山战斗、三岔河突围战、蒙古山突围战、联合攻打依兰县城等等,消灭了大批日伪军,牵制了几十万日军无法向关内调遣,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战。</p><p class="ql-block">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涌现出了大批英勇的抗日英雄,如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金伯阳、冯仲云、赵一曼、许亨植、汪雅臣、陈翰章、魏拯民、李延禄、李延平、李世超、傅天飞、李秋岳、魏长魁等。他们在白山黑水、深山密林中,爬冰卧雪、浴血奋战,坚持抗日斗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许许多多的抗日志士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工人运动学生运动风起云涌</p><p class="ql-block">中共满洲省委及哈尔滨地方党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秘密建立党团组织,发展骨干,在工厂、铁路建立地下党支部(如中东铁路党支部、电车厂党支部),培养工人积极分子,传播抗日思想。制定斗争策略,针对日伪高压统治,提出“隐蔽斗争、保存力量、长期消耗”的方针,避免盲目冒险,强调“以破坏生产、支援抗联为核心”。联合各界力量,推动工人与学生、市民的协同斗争,工人积极配合学生的反日游行,通过怠工呼应,形成抗日声势。斗争的主要形式有怠工与“磨洋工”,减少对日伪的物资供应;破坏生产与运输,工人利用技术优势破坏机器、工具或生产原料;开展罢工行动,1932年至1934年,哈尔滨工人在中共哈尔滨市委的组织领导下,共进行了44次罢工斗争,参加罢工的工人8342人次。1933年4月,赵一曼、老曹(黄其青)、王景侠等领导电车工人大罢工,体现了工人的反抗意识,取得了成功;支援抗日武装,工人通过秘密渠道为东北抗日联军提供帮助,中东铁路工人传递日军运输情报,部分工人直接加入抗联,参与抗日游击战争。抗战时期的哈尔滨工人运动,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在殖民压迫下的坚韧反抗精神。</p><p class="ql-block">中共满洲省委及哈尔滨地方党组织,积极在哈尔滨各大中学校建立反日大同盟、反日会、党团组织,组织大中学校学生开展抗日活动。秘密组织读书会,各校学生自发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籍,传播抗日思想;进行抗日宣传,散发传单与张贴标语,学生利用夜间或节假日,在街头、校园、车站张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东北”等标语,或向市民、士兵散发抗日传单,在街头演讲,开展飞行集会等宣传抗日思想;秘密支援抗联,哈工大任震英、赵洵等秘密为抗联购买药品、日用品,传递抗日情报,秘密接待安排抗联伤员到哈尔滨治疗养伤。</p><p class="ql-block">这些斗争虽隐蔽却从未停止,是哈尔滨人民乃至东北人民抗日历史中不可磨灭的篇章,彰显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意志。</p><p class="ql-block">哈尔滨是开展东北革命文艺运动的中心</p><p class="ql-block">由于抗日斗争的需要,根据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的指示,1932年,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杨靖宇(化名张贯一)交代给地下党员金剑啸和罗烽一个工作任务,就是团结一大批进步青年作家、文艺爱好者,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开展革命文艺运动,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其间,共产党员金剑啸、罗烽等按照党的指示,主动团结了一大批左翼进步文艺青年,引导和带动他们开展进步文艺创作,使哈尔滨乃至全东北革命文艺运动蓬勃开展。他们撰写大量进步文学作品,组织“星星剧团”、口琴社、画展等,利用各种文艺形式揭露并抨击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统治,唤醒广大民众起来反抗。</p><p class="ql-block">后来,随着斗争形势的恶化,萧军、萧红、罗烽、白朗、舒群、金人、达秋等很多人转移进入关内,来到黄浦江畔的上海,以笔为刀枪,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继续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创作大量反映日寇铁蹄下东北人民的悲惨生活、抨击揭露日本侵略者的作品,形成东北作家群,在上海文坛刮起一股“东北风”,引起很大轰动。东北左翼作家作品作为“左联”文学的一部分,为上海文坛注入一股新的力量,推动左翼文化运动掀起新高潮。</p><p class="ql-block">哈尔滨这座镌刻着英雄印记的城市,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先烈的热血,每一段街巷都回荡着抗争的壮歌。十四年风雪砥砺,十四年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家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哈尔滨人民从未低下不屈的头颅,无数人用“一息尚存,血战到底”的决绝,在白山黑水间筑起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这里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诞生地与活动中心,是联结关内与东北抗战的关键枢纽,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重要支撑点,这座城市的抗争史,早已融入中华民族抗战的精神脊梁。正如著名东北抗联将领冯仲云所说:“中国共产党、哈尔滨英雄人民,对东北人民抗日游击运动是起过伟大的作用和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哈尔滨在抗战期间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在全国抗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历史贡献。</p><p class="ql-block">唯有铭记,方能珍惜;唯有传承,方得永续。铭记这段历史,是为了从先烈的抗争中读懂“责任”二字的千钧重量——是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是和平年代坚守岗位的执着;是让“家国情怀”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融入血脉的自觉。要让“责任”成为攻坚克难的铠甲,让家国情怀化作脚踏实地的行动,方能让英雄精神焕发时代光芒。尊崇英雄,是要让“牺牲”被永远铭记;学习英雄,是要让“担当”成为行动自觉;争做英雄,是要让“奉献”融入日常点滴。今日的哈尔滨,正以先烈抗战精神为火炬,在新时代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铭记告慰先烈,用传承照亮前路,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奋斗在这里的人,都能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在贡献社会中实现“不凡”的价值。哈尔滨的历史光辉,必将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p class="ql-block">来源:哈尔滨日报</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杜艳敏 吴大强</p><p class="ql-block">本文为强国号发布的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