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因为外出旅游需要一双高帮鞋,我便去文化路部队驻地对面的一个小店,买了一双所谓的“作训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要价40元的鞋,35元成交。</h3></br><h3> 习惯了旅游鞋“五星级包裹服务”的我,穿上这“作训鞋”,立马感觉到“极简主义”的真谛,足弓处失去了旅游鞋那样的支撑,前脚掌和脚跟像被按在搓衣板上,走两步就想喊“我要退鞋!”但转念一想:这鞋一年也就露一两次脸,难不成要为了“既要又要还要”而多掏银子?我的钱包立马举白旗并高喊:钱不是大风刮来的!</h3></br><h3> 回到家里,我把以往旅游鞋的鞋垫放在“作训鞋”里面,这鞋当场从板脚秒变“沙发”。我在想,为啥这“作训鞋”不额外再加一个类似旅游鞋的鞋垫呢?估计是厂家算准了我这种“临时刚需户”,你要便宜,我就精简配置。你要舒服,对不起,请多掏银子。</h3></br><h3> 这事儿让我悟了:所谓的性价比,就是牺牲一些性能,来满足你对价格把控。1000块的手机没高清屏,10000块的手机多了八百年用不上的“星空拍摄”。真正的省钱门道是先问自己“一年能翻几次牌”,不是见便宜就冲,而是能让35块钱的“作训鞋”,踩出350块旅游鞋的感觉。</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YpbaBpzz03OJs12MfIRcA?clicktag=bar_share&scene=294&clickpos=0&from_safari=0"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