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浮鸥育雏

岳 哥

<p class="ql-block">  七月的洞庭湖区,赤日炎炎,热浪滚滚,东洞庭湖白泥湖湿地的上千个须浮鸥巢穴,每天都有幼鸟出壳,到处可听到幼鸟的嗷嗷呼叫声,到处可见到亲鸟捕鱼育雏的忙碌画面,生机勃勃。</p><p class="ql-block"> 须浮鸥,又称白翅浮鸥,属于鸥科浮鸥属鸟类。</p><p class="ql-block"> 体长大约在23-26厘米之间,翼展约为57-65厘米,体型适中,却拥有流线型的身体和长而尖锐的翼与嘴,这使得它们在空中翱翔和俯冲攻击时显得尤为敏捷。</p> <p class="ql-block">  须浮鸥的羽毛颜色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在夏季繁殖期,它们的头顶、喉部和胸部为黑色,仿佛戴着一顶“小黑帽”,身体的其余部分为灰色,翅膀则为醒目的白色。而到了冬季,它们的头顶会变为白色,喉部和胸部则变为灰白色,整体色调更加柔和。</p><p class="ql-block"> 此外,须浮鸥还拥有红色的腿和嘴,为它们增添了几分优雅。</p> <p class="ql-block">  须浮鸥喜欢群居生活,常成群结队地在水面上空飞翔或觅食。它们的飞行姿态优雅而有力,时而低掠水面捕捉小鱼和昆虫,时而振翅高飞盘旋于空中。</p> <p class="ql-block">  须浮鸥是典型的迁徙鸟类,在中国,它们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的湖泊、水库、河口、海岸和附近的沼泽地带。</p> <p class="ql-block">  须浮鸥捕猎小鱼时,常以俯冲姿势直扑水面,捉到小鱼后又以敏捷的姿势拉起;它们还能在同一个地方保持振翅飞翔和悬停喂食,有很强的飞行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主要以小鱼、虾、水生昆虫等水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为食,有时也吃部分水生植物。觅食时通常会扎入浅水或低掠水面,利用敏锐的视力和敏捷的身手捕捉猎物。</p> <p class="ql-block">  须浮鸥的繁殖期通常在每年6-8月,产卵后经过15-20天,雏鸟开始出壳。此时成鸟会开始频繁捕鱼、虾、水生昆虫等食物喂养雏鸟,这一行为可持续至9月中下旬雏鸟具备迁徙能力为止。</p> <p class="ql-block">  须浮鸥的家庭观念非常强,对外来入侵者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它们在面对危险时会成群突然腾飞,并发出刺耳的鸣叫以示警告。</p> <p class="ql-block">  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卵和喂养责任。雄鸟会主动承担觅食任务,通过飞行捕食小鱼、虾等高蛋白食物,并返回巢穴喂食雏鸟。雏鸟通过张嘴接受成鸟投喂,成鸟通过喙部将食物送入雏鸟口中。 ‌</p> <p class="ql-block">  繁殖期通常以水生植物为巢材在水面上筑浮巢,飘浮于水上。每窝通常产卵2-4枚,也有少至2枚或多至5枚的情况,雌雄轮流孵卵,共同承担育雏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繁殖季节,雄鸟会频繁给雌鸟和幼鸟喂食,表现出良好的亲鸟行为。这种合作育雏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幼鸟的成活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 影:岳 哥</p><p class="ql-block"> 后 期:英 子</p><p class="ql-block"> 拍 摄:2025-07,岳阳东洞庭湖白泥湖湿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