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旅途中规划出的景点大都是著名遗迹、景观,值得不远万里奔赴观赏。但我更偏爱路上的风景。因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自驾还是乘坐旅游大巴,路上的风光一定不错过。走西藏尤其是阿里段,照片中有一大半行车路上的拍摄,一直视为珍宝。南美游大部分交通工具是飞机,颇感遗憾。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真实的风景常常在路上,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城镇风貌,皆如此。</p><p class="ql-block"> 今天终于等来了机会,一大早从利马乘大巴去往350公里外的皮斯科。皮斯科在利马东南方向的海边,我们一路沿海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天前第一次见到利马老城的感觉写在了《南美行(12)》中,它虽然被沙漠环抱着,600年没有雨水,但濒临大海,有河、有雾,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均气温在19<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左右,最热不过24℃。因而被认为是南美洲的花园城市,吸引了众多观光游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第二次身在利马。古城区是联合国世界遗产之一,有巨大的圣法兰西斯修道院地下墓穴、中央广场、圣马路丁广场和大教堂等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堵车,世界各地都有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巴很快开出老城,瞬间如同走进另一个世界。路两边全都变成叙利亚战损风格的民房,灰突突的平顶建筑,像是草草搭起临时居住的样子,房顶更是奇葩:一张瓦楞板或一页木工板,盖上去就算封顶了,上面还裸露着为扯电线掏出的窟窿,更有甚者直接搭间纸板房,有的连屋顶也不要,四面墙围起来就是一个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的确,600年没下雨,气候又温和不冷不热,要屋顶干嘛?夜晚睁开眼睛便可以数星星!这便是我们第二次看到的利马,不再觉得它宜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后来才知道秘鲁首都利马800多万人口中,约三分之一居住在未封顶的砖房、土坯房内,这种建筑形式在通往皮斯科沿途一路尤为普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巴继续前行,公路两旁,近处沙丘重叠,远方层层沙浪,没有风,不见黄沙四起、飞沙走石的荒漠景象。淡黄色的沙漠边缘是碧蓝的太平洋海面,若从空中俯瞰定是很美的画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封顶的房子又开始出现在光秃秃的沙丘、山坡上,许多房顶只是四角竖着几根钢筋。这让我想到埃及首都开罗的民居,几乎所有的楼顶、平房都不封顶,原来埃及政府有公告,房屋建造完工后要缴纳房产税,而未完工的房子可以不交税。秘鲁也这样吗?上网一查果然!当地政府对“未封顶”的房屋降低房产税征收标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全世界都一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坐在大巴车中一边看着这些荒漠中的小房子,一边想这样的地方怎样生活?为什么不搬离?好像在甘肃的某地也看到过这样的景象。看着、想着,竟错过了位于利马东南约28公里处的帕查卡马克遗址,曾在地图上查看过它的位置,就在我们经过的公路边上不远处,是前印加文明的重要遗址。哪怕能远眺一下也好!好多事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也没有机会弥补。据说帕查卡马克遗址与我们去过的新疆高昌故国遗址差不多,遗憾平复了许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断看到荒滩上有一片片栅栏圈起的土地,有的还有简单搭起的小房子。地导说秘鲁的荒地交税10年,就成为个人的永久财产,这一圈圈的栅栏说明不少人走进了这场“圈地运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荒野里行驶了大约三个小时后,车外忽然出现了一垄垄、一片片的绿地,瞬间,整个世界生动起来。附近有水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果真前行不远便是一条宽阔的河床,水量不是太大,但淙淙地流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后来发现凡是有绿地的地方不远处定有河流经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美的季节与我们正相反,我们去的4、5月是他们的秋季,但田野里却没有我们金秋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沿途看到的最漂亮的两片土地,整理的有点儿现代农田的味道。当然还是没法与德国农场主的工艺媲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利马到皮斯科大巴一直行驶在泛美公路(Pan-American Highway)上。这是贯穿美洲大陆的公路系统,北起美国阿拉斯加,南至智利火地岛,全长约48,000公里,主干线为2600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秘鲁境内,泛美公路沿太平洋海岸延伸,将利马与南部重要港口城市皮斯科连接起来,然后又通往智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的这一段是它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沙漠海岸风光著称,沙丘与大海交互出现,形成独特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一年前打算与同学自驾南美行时,就曾深深地被泛美公路吸引着,最后终因洪水、猛兽、强盗等等那些带有神话色彩的灾难传说放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到达皮斯科,它是秘鲁伊卡大区管辖的港口城市,位于皮斯科河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入住的圣奥古斯丁帕拉卡斯酒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眼前是一幅面朝大海落日辉煌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海滩聚集着许多水鸟、船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直拍到落日的余晖散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意犹未尽,又去拍了一通,然后乘船去鸟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上面图中的三个白点就是我们去的“鸟岛”)</p><p class="ql-block"> “鸟岛”即是钦查群岛,位于太平洋中东部沿岸,距皮斯科23公里。由北钦查岛、中钦查岛、南钦查岛三个小岛组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船第一眼看到船老大就觉得这形象是扮演加勒比海盗的首选,本色出场,不用化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岛上栖息着许多濒临灭绝的海洋动物和鸟类,主要有:海豹、企鹅、火烈鸟、海龟、海豚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胆大的海狮在这里晒着太阳,毫不在乎我们的船只开来。岛屿高处堪称海鸟的天堂,黑白两色的海鸟不尽其数,其中一种企鹅为当地所特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秘鲁西临太平洋,是世界三大寒流之一 ——秘鲁寒流的经过地。冰冷海水上涌带来了大量的鱼类,尤其是鲲鱼等冷水性鱼类在这里的迅速繁衍,为海鸟提供了理想的食物,因此这里成了鸟儿们的大本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人作过估计,在这里,一个小岛上就生活着600多万只海鸟。它们每天从海上叼回的鱼类和其他植物在岛上堆积起来达千吨以上。海鸟多,鸟粪也多,吃剩的残渣余骸连同粪便一起渐渐结成了厚厚的鸟粪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据推算一百万只海鸟每年可以排泄一万吨鸟粪。最后岛屿被一层厚达十几米的鸟粪所覆盖,在赤道炎热的气候中,鸟粪很快被烘干,成为厚厚的鸟粪层。因而这里又是一座天然化肥厂,每年可运出10多万吨鸟粪。真是积沙成塔,积土成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前半期,化肥还没有被发明出来,西方国家陷入因肥料不足而导致农业危机,自从李比希证明鸟粪可使作物产量翻倍后,引发欧美“鸟粪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847年,鸟粪已成为秘鲁最为重要的出口产品,由其带来的收入在数十年里都是这个国家的财政支柱,秘鲁正式进入了“鸟粪时代”,但也因此为自己招致了许多麻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著名的两次鸟粪大战,秘鲁都参与其中,第一次的战场就在钦查群岛。</p><p class="ql-block"> 开始是英国、美国欲占有钦查群岛,被秘鲁怼回后,西班牙又杀了过来。那时秘鲁已从西班牙手中独立出来,但西班牙认为在其统治期间没有意识到鸟粪的巨大经济效益,白白错过了这笔财富,要求秘鲁政府对这一巨大损失给予一笔赔偿。对这样可笑的无理要求秘鲁当然不答应,于是1864年,西班牙远征舰队进攻秘鲁,夺走了钦查群岛,并封锁了秘鲁港口,这一举动同时也侵害到了智利与玻利维亚的利益,于是他们三国联合起来赶跑了西班牙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绕岛一周,鸟儿们有的外出捕食,有的栖息岛上翱翔、歌唱,它们哪里知道人类曾经为了它们的粪便展开过一场场大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归航中再次经过帕拉卡斯半岛。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距皮斯科城19公里,刚刚看过的鸟岛属于它的重要景区之一。与安第斯山区的多雨和亚马逊的湿热不同,帕拉卡斯的奇特景观由金色沙漠与碧海相连形成。这里气候干燥,阳光充足,因此其“大地画”得以完好保存。在帕拉卡斯海湾我们看到小岛坡面上有一幅巨大的图案,这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帕拉卡斯烛台。“船老大”有意将船只靠近了半岛,我们拍下了清楚的烛台地画。图案长度180多米,深约0.6米,从20公里外的海面上都可望见,因此有考古学家认为是当初为船只导航用的,也有认为是外星人刻画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秘鲁大地上除了这里的烛台之外,向南不远的纳斯卡荒漠地带还有数千幅地画,也就是我们已知的“纳斯卡线条”。有几何图形及动植物图案,部分线条长达千米以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帕拉卡斯烛台与纳斯卡线条均属于史前地画,是不同文明的独立创作。但前者时间上更早些。纳斯卡地画大约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600年。1994年,纳斯卡地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这些地画需从高空才能看出完整图形,我们的原计划中有乘飞机观赏的项目,遗憾的是没有预约被取消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天下午我们乘大巴又一次沿泛美公路返回利马,开始了由利马——巴西圣保罗——非洲埃塞俄比亚首都亚蒂斯亚贝巴返回北京两天两夜的归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翌日清晨沿着已经走了几趟的老路, 向利马豪尔赫查韦斯国际机场驰去,路两边的建筑景致已经不再陌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4:30飞机起飞了,从利马上空望下去,灰褐色的屋顶像一片片深翻过的土地,实在没有城市建筑的美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飞机很快飞到的的喀喀湖上空,接着进入玻利维亚。美丽的云朵下是夕阳余晖中的湖泊河流。上帝给了我们如此美好的世界,好好守护它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落地巴西圣保罗瓜鲁柳斯机场时已是22点多。凌晨2点再次乘坐埃航波音777飞往下一个转机地——非洲埃塞俄比亚首都,这是一次飞越大西洋的航行,本来计算着由西往东飞行借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咆哮四十度”或“狂暴五十度”的西风带,</span>大约可缩短1小时的时间,还有点小确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保罗</span>美丽的大地图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大西洋上飞行了7小时后,即将到达非洲大陆时,忽然从屏幕上发现飞机离开了航线,调转方向向北直冲着加纳首都阿克拉飞去,那是离我们最近的海岸城市。大家疑窦丛生,飞机出问题了?过了一会儿,又看到它于几内亚湾上空旋转徘徊了一大圈,然后回到航线继续向东朝亚的斯亚贝巴飞去。这时才发现机舱后面围着一圈人,原来一位中年女乘客坐在椅位上去世了。这不幸的消息解释了刚才所有的飞行异常。大家不禁感叹生命之无常!哀悼这位孤独的旅行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直到又一个20点到来时,我们才在非洲大陆着陆,这里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候机大厅里来往的人,大多是南半球尼格罗黑色人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将候机到凌晨两点,5、6个小时的时间,足够了解这座国际机场的。亚的斯亚贝巴博莱机场是埃塞俄比亚的主要航空枢纽。机场内设有中文标识、中餐厅及服务台,还有开通至成都的全货机航线,是非洲首条直飞中国的货运航线。我以为这里肯定也是中国援建的了,因为见过几座中国援建的外国机场都使用醒目的中文标识。后来才知道博莱机场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但机场的新航站楼及改扩建工程都是由中国交建等企业承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终于在凌晨三点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中途不再转机。这次南美行,除却中间7次航程,仅来回两趟就是四万公里,这是陆游诗句中“地上去天八万里”的遥远,这是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浪漫,这更是赤道一周最大的纬线圈。</p><p class="ql-block"> 南美的旅游,辛苦并快乐着!感谢“不二”导游!感谢同行的每一位伙伴!我们旅途上再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