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魂系梦牵的老师

文欢宇

<p class="ql-block">四十七载光阴荏苒,往事如烟。唯独1978年那个端午节的下午,我的记忆却依旧清晰如昨。</p><p class="ql-block">那年6月10日,醴陵第十中学校园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为备战高考,学校实行文理分班:理科按月考成绩分为快(28班)、中(27班)、慢(26班)三个班,文科只有一个班(25班)。此外,还有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留级。</p><p class="ql-block">我报名选择了理科班。放学后,我一路小跑赶到公告栏看分班结果,那里围了一群同学了。我从28班开始找,一路往下找。28班没我的名字,27班依然没找到——不会留级吧?心一下子揪紧了,下意识地攥紧拳头。终于,在26班的名单上,第一个名字赫然是我。</p> <p class="ql-block">自1977年秋进入高中,我便在26班。分班后还留在此处,这感觉像是被遗弃在原地。分班前,26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汤启渐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汤老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带有一种读书人特有的儒雅气质。记得汤老师曾将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还表扬结尾引用诗句的手法巧妙,给我的作文打了满分。</p><p class="ql-block">我从小就养成了爱看小说的习惯,甚至常常在上课时也沉迷其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一次上课时,我入迷地读杨沫的《青春之歌》,竟未察觉汤老师已来到我的身边。他静静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拍拍我的肩膀,收走了书,我顿时满脸通红。下课后,他找我谈话,肯定了我爱读书的习惯,最后把书归还给了我。</p> <p class="ql-block">分班之前,汤老师几次三番做我的工作,劝我读文科,我却始终没答应。最后一次,他把我叫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我那篇满分作文:“看看这个结尾的引用,多么巧妙!我就要当文科班的班主任了,你跟我读文科,明年高考准能考上!”那时我受“读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影响太深,再加上我自认为记忆力欠佳,根本没体会到汤老师的良苦用心,梗着脖子说:“汤老师,我就想读理科!”听了我的话,他轻轻叹了口气,拍拍我的肩膀:“那就尊重你的选择吧。不过记住,无论读文读理,都要用心。”</p><p class="ql-block">而今站在公告栏前,我忽然明白了汤老师的良苦用心。若是当初选择了文科,就不会落入慢班的境地了。同学们都走了,我还在怔怔出神。突然,一个声音在身后响起:“站在这里发什么呆?”我转过身,看见教体育的夏正昌老师。夏老师是长沙人,约莫三十岁年纪,个子不高但结实挺拔,穿着一件蓝色的旧绒衣,脚上是一双虽然旧但刷得干净的白回力鞋,眼睛明亮有神。“我...我在看分班情况。”我低声回答。他看了一眼公告栏,又看看我:“26班?正好,我是你们的新班主任。”我惊讶地抬头,对上他带着笑意的目光。“慢班怎么了?”他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慢班也能出状元。关键是...”他顿了顿,拍拍我的肩膀,“你相不相信自己!”</p><p class="ql-block"> 夏老师的喝问和汤老师“无论读文读理,都要用心”的叮嘱,在我耳边久久回响。我憋着一口气,决心证明自己。 转眼到了暑假,我拿出老师发的手刻蜡纸油印练习题,一边看书一边刷题,全心复习高一知识。高二入学考试,我的成绩如黑马般跃居26班第一,且远超第二名。</p> <p class="ql-block">那天上自习课,夏老师拿着成绩册走进教室,看到我的分数时露出了惊疑的神色。他走到我身边:“文欢宇,你成绩好,当班长吧。”我既惶恐又惊喜,赶忙应下。下课后,夏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仔细交代了当班长的任务:喊口令、辅导同学。</p><p class="ql-block">夏老师特意把26班和27班的体育课安排在一起,组织了一场篮球赛。比赛时,夏老师在场边不停地喊:“好球!”“防得漂亮!”每个队员都拼到了最后一刻,我们终于赢了——这让我们这群"慢班"的学生,第一次挺直了腰杆。夏老师还帮我们成立了学习互助小组,让我当组长,又指定了两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当副组长。“强的要帮助弱的,”他说这话时,目光扫过全班,“我们是一个集体,要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时光过得很快,期末考试,我们班的平均成绩提高了整整12分。然而,就在我们刚刚重拾信心之时,夏老师却要离开了。1979年1月,夏老师接到调令,这个学期结束后将调回长沙老家。放寒假前,他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们班你最有希望考上大学。我已经向学校推荐,下学期让你转到中班——27班。”他直截了当地说。我愣住了,喉咙发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站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笔记本,封皮是深蓝色的。“这个送你。记住,无论到哪里,都不要看轻自己。”我接过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是他潇洒的笔迹:“致优秀班长——前程似锦。夏正昌。”</p> <p class="ql-block">夏老师离开后,我带着他赠予的信心,在新的班级里继续努力。7月初,我如约走进高考考场。答题时,我想起夏老师说的“相信自己”,心下顿时安定了许多。放榜那天,我在全区近四百名考生中名列第十五。那年大学的录取率约为百分之六,我成了人们口中的“天之骄子”。</p><p class="ql-block">师爱之路,山高路远。老师不求回报,不计得失:汤老师明知我固执己见,仍耐心引导;夏老师明知我们是慢班的"差生",仍全力以赴。</p><p class="ql-block">四十七年过去了,我常常想起他们。魂系梦牵的,不只是记忆里的身影,更是那份恩重如山的无私的爱。当爱成为一种能够改变他人命运的力量时,就会如同火炬般传递下去,永不熄灭。</p><p class="ql-block">而我,也是这传递中的一环。</p><p class="ql-block">谨以一首小诗,寄托思念:</p><p class="ql-block"> 四十七年端午晴,分班榜下意难平。 </p><p class="ql-block">先生慧眼知文骨,挚语轻拍点梦星。 </p><p class="ql-block">慢班何妨存远志,篮球场上誓同声。 </p><p class="ql-block">一本笔记一生暖,师恩如山夜夜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