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养心,生命长明

元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当我们步入生命的金秋时节,或许会感叹时光流逝,却更应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从不以长度衡量,而以深度与亮度彰显。正如那古语所云:“学海无涯,如直线伸延无尽”,而“生活若灯,学习似油”,唯有不断添油续火,方能使生命之灯永放光明。这不仅是生活的智慧,更是晚年人生的至高境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学习乃滋养心灵之不竭源泉。 知识如同一条永无止境的直线,在时空的坐标轴上无限延伸。当代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百岁高龄仍坚持每日阅读写作,他说:“我要走在时代前面,而不是落在后面。”正是这种终身学习的信念,让他在期颐之年仍保持着敏锐的思维和年轻的灵魂。由此可见,学习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是每个追求生命质量者的终身事业。唯有认识到学无止境,才能在晚年依然保持心灵的鲜活与丰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无愧于心乃晚年至高之境。 人生在世,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这种豁达与坦然,恰如明灯照亮余生。想起“诗词奶奶”白茹云,在抗击病魔的艰难岁月里,她以诗词为良药,不仅治愈了自己,更用传统文化的温暖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她在采访中曾说:“疾病可以带走健康,但带不走心中的光明。”这份光明,正是来自她对学问的执着与对生命的敬畏。老年之可贵,在于历经沧桑后依然保持内心的光明与澄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学习实践乃点亮生命之具体路径。 “灯欲长明,便需时时勤添”,此乃至理。当代“传奇老人”金庸先生,年过八旬仍修订自己的武侠著作,不断精益求精;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奖时已年过八旬,却依然坚守实验室;艺术家黄永玉九十高龄仍挥毫泼墨,创作不息。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将学习化为日常实践,用知识之油滋养艺术之灯。这些当代国人的典范告诉我们,晚年不是终点,而是生命升华的新起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晚年勤学乃霞满桑榆之见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对晚年最诗意的诠释。看看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社区大学里白发苍苍的学员,图书馆里专注阅读的老者,公园里练习书法的长者......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心理学研究表明,持续学习能够有效延缓大脑衰老,提升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精神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晚霞,不仅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时光如水,奔流不息;学海无涯,航程无尽。当我们以知识为舟,以学习为桨,便能在生命的长河中破浪前行。老年不是青春的褪色,而是生命的醇化;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智慧的新篇。让我们铭记:生命之灯需要不断添油续火,唯有以学养心,方能使内心永远光明,照亮前路,也温暖人间。在这条无尽的学识直线上,每个认真生活的生命,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绘就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这轨迹或许平凡,却因学习而闪耀;或许简单,却因坚持而永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撰文:元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图片:来自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音乐:温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