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喜“阅”,共沐书香——海口市学前教育卓丽茜名师工作室2025年读书分享交流活动(二)

小白

<p class="ql-block">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汪洋中的灯塔,而阅读,则是一场心灵的旅行。2025年9月3日,工作室成员在线上相聚,怀揣着一份对知识的渴求与分享的喜悦,分享阅读《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之“喜”,共沐思想之“香”。 成员们一起聆听智慧的声音,感受思维的碰撞,让每个人的“喜阅”汇聚成为大家共同成长的磅礴力量。</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张艺群主任主持,共邀卓丽茜、张思雁、王昕、孙婵指导专家及工作室成员共同参加。</p> 王芳丽老师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分享本书的第一章节“关键词”,并围绕“爱”“冒险”“喜悦”“投入”“反思”“整合”这6个关键词同大家。爱让儿童获得安全感与自信,冒险是学习的驱动力,喜悦源自自主调控与反思,投入是激情探索的能量场,反思是经验转化为知识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爱、冒险、喜悦、投入、反思五关键词整合为动态系统,五者循环互促,任何一维的缺失都会削弱整体效能。</p> 黎基任园长 <p class="ql-block">  黎园长分享的是本书中的第一章节中的《安吉幼儿园课程》 ,黎园长主要从“什么是安吉幼儿园课程”“安吉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教师要如何实施”这三点进行分享。</p><p class="ql-block"> 黎园长从安吉游戏诞生的背景,并因此应运而生成了完整的课程方案。安吉幼儿园课程中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的是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活动形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在自由、自主、愉悦的游戏中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书中强调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教师观要有所转变,时间空间材料保障,对教师在游戏中有了更加具体的要求。</p> 陈雪佳老师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分享的是第二章(第一节)游戏材料的投放,她主要分享从游戏材料特征与种类、游戏材料的投放与使用这两点。游戏材料生态,源自生活,游戏材料具有可移动性、可组合性,材料移动的便利性、与儿童能力的匹配、移动工具的适宜、材料的收纳等方面。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材料之间可随意进行组合。不同的游戏材料可以满足孩子不同的探索需求,以及材料投放策略。最后陈老师谈到本书阅读带给自己的感悟及思考。</p> 邢倍老师 <p class="ql-block">  邢老师围绕第二章第二节的游戏环境创设做分享,内容主要从自然野趣的游戏场地与室外游戏的配套设施及装备做介绍及多种地形的游戏空间加上配套的固定设施等。在安吉的幼儿园,室外环境使用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游戏场地之间无边界,场地功能不被限定。最后,邢老师分享在本章节阅读中带给自己的感悟。</p> 古乔燕老师 <p class="ql-block">  古老师围绕第二章第四节室内游戏环境与材料,古老师围绕室内班级游戏环境与材料、公共区域环境与材料进行分享。陈列架与矮柜的摆放思考与启示、动植物角的设置、材料投放方式的变更、墙面的创设;以及在公共区域环境与材料创意活动区(室)、积木区、图书区怎么去设计与投放。</p> 朱虹丽老师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分享的是第二章第三节《游戏时间安排》,朱老师谈到游戏时间充足,至少有一个小时完整且连续的游戏时长。游戏时间灵活,一小时的游戏时长并非固定不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并通过书中的游戏案例《女王的宫殿》《再搭一会》,充分体现了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给了幼儿充分的时间去深入探索。此外通过案例《持续一个月的玩球游戏》理解转换频率,每一次充裕的游戏时间是儿童投入游戏、体验喜悦的基本条件。那么,同一区域连续数周的游戏时间,就是儿童在游戏中深度学习的重要条件。此章节带给朱老师很多的感悟与实践启示。</p> 冯小娜老师 <p class="ql-block">  冯老师分享的是第三章第一节放手与退后,放手与退后教育理念,教师如何做到“最大的放手”“最小的介入”并谈到从书中得到的收获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放手与退后是安吉游戏实践的核心教育理念,强调教师重新定位角色,从控制者转为信任者与支持者,为儿童提供自主探索和成长的空间。它强调在儿童自主游戏中发现其独特价值,培养独特见解和规划能力。要求教师角色转变并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主体性和个体差异,通过引导和支持激发儿童内在动力和学习潜能,让儿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p> 袁肖肖园长 <p class="ql-block">  袁肖肖园长给大家分享的是第三章第二节观察与发现,袁园长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在观察与发现的核心原则、如何观察游戏(三大基本视角)、发现儿童会做什么(六大能力表现)。</p> <p class="ql-block">  并以思维导图梳理本书的感悟,通过本书的阅读让她更加清晰的理解游戏中是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转变视角、为何观察的内容。并通过自己在园所实践中的案例谈游戏带给老师的挑战与改变,让我们相信儿童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儿童有天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教师无需过度干预。</p> <p class="ql-block">  最后袁园长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观察,是一场向儿童学习的修行。”</p> 许丹丹老师 <p class="ql-block">  许老师第四章第一、第二节,她主要围绕家长担心的问题、幼儿园的做法进行分享,家长在游戏初期会对游戏产生质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游戏价值问题、游戏材料的价值问题、游戏中的安全问题。许老师分享班级滚筒的游戏案例,分享幼儿园可以采用培训、回忆童年游戏、体验游戏、观察游戏、共同游戏、参与游戏故事的做法。</p> 领衔专家:王昕小结 <p class="ql-block">  王园长从收获与思考、行动落地、目标与愿景这三方面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首先是收获与思考,理念重塑:区分真假游戏、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真游戏促进真学习;角色的转变,成人从主导者变成观察者,践行“管住嘴、管住手、睁大眼”;专业放手、观察解码、材料赋能、家园协同,形成儿童自主游戏合力。其次是从管理者、教师、家长这三种角色的行动落地。管理者要搭建框架,提供支持与资源保障,破除教师不敢放手的障碍;教师转变角色,中观察、做放手的践行者,学习观察、记录与回应儿童;邀请家长参与,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共同参与,探索让家长理解游戏价值的方式。最后让我们一同践行儿童为本的理念,将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起点,教师在放手游戏中细心观察,发现儿童的精彩,遇见更好的自己。转变家长观念,协同三方力量,共促童成长,点亮儿童生命。</p> 寄语 <p class="ql-block">  每一本书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以书为媒、以笔记为载,让成长的足迹清晰可见。待秋风拂过校园,这些在墨香与字迹里沉淀的思考,终将化作教师们游戏中的生动启发、育人路上的温暖光亮。</p><p class="ql-block"> 未来,愿我们继续以书为媒,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在分享中共同成长,用热爱与坚守,点亮孩子的成长之路,也照亮我们自己的教育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