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传儒家微言大义,教商贾允执厥中,培养未来新儒商。</p> <p class="ql-block">《论语》第十五篇卫灵公篇第二十一章教学录音</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万守杰,今天让我们一起分享《论语》第十五篇卫灵公篇第二十一章。</p><p class="ql-block">原文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p><p class="ql-block">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这样。</p><p class="ql-block">孔子说:“君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总是埋怨别人。”</p><p class="ql-block">“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与本篇上两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其意义同出一辙,寓意类似,都是表达君子向内求的修养观。</p><p class="ql-block">曾子曾说过(出自《荀子.法文》):“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 hé)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其大意是:与人交友却得不到对方的喜爱,一定是我缺乏仁爱;与人交往而得不到对方的尊敬,一定是我没有敬重别人;待人接物而得不到信任,一定是我没有信用。三者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怎么能埋怨别人呢?过失在于自己却反而责备他人,岂不是太愚蠢了吗?曾子说的太好了!窃以为,尚若人们能如此常思己过,即使不是修道之人,也已在道中了。</p><p class="ql-block">南宋大儒朱熹在《集注》中说:“君子无不反求诸己,小人反是。此君子小人所以分也。”意思是,君子无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无不是推卸责任,此乃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朱熹接着又说:“君子虽不病人之不己知,然亦疾没世而名不称也。虽疾没世而名不称,然所以求者,亦反诸己而已。小人求诸人,故违道于誉,无所不至。三者文不相蒙,而义实相足。亦记言者之意。”意思是,君子虽然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但忧虑名不符实;既然忧虑名不符实,所以要追求名符其实,就是反省自己。而小人不同,总是埋怨别人,所以小人违背道去荣誉自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里说的“三者”,指的是本篇三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三章虽然不属于同一个章节,但意义类同。</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不由想起《论语》开篇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意思是说,别人不知道不理解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行为吗?窃以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外延与补充,包括“君子病无能焉,小人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也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外延与补充。</p><p class="ql-block">孔子在《论语.宪问》还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古时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改进自己,今天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窃以为,君子终身学习是“为己之学”而不是“为人之学”,学习惟有一个目的,乃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改进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活得像一个君子,而没有其他任何目的。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还会担心别人不知道不理解自己吗?还会怨天尤人吗?还会不快乐吗?人生还会有其他方式比这个更有意义的吗?因此,一部《论语》,与其说是一部治理天下的书,倒不如说是一部使其人生快乐的书。有道是:凡是求名逐利者,不可以成就快乐人生;所以啊,自古有“耕读世家”快活似神仙之说。</p> <p class="ql-block">何谓做人呢?窃以为,做人就是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何谓真正(大写)的人?真正(大写)的人就是做一个大人而不是小人。何谓大人?大人就是君子,犹如教员所说,大人就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试想:如果是具备此等品德的人做官,社会是什么样子?有道是“官德如风,百姓如墙上的草随风倒”,故有什么样子的官风就有什么样子社会风气。因此,《论语》是培养大人之书,而大人不一定是官,但官必须是大人。抑或说,做官必须要学《论语》,学《论语》不一定去做官。</p><p class="ql-block">有道是“仕而优则学”,为官者一定要腾出时间学习经典文献;有道是“商而优则学”,为商者也必须腾出时间学习经典文献。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为官者与权力打交道,为商者与金钱打交道,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为根本,权力与金钱如同“魔鬼”会把人引入万丈深渊。一些企业家不是热衷于讲“利他模式”吗?鄙以为,凡企业家没有成为“大人”之前,推行所谓的“利他模式”,莫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抑或说“德不配位”,其结果一定是鲜不及矣,没有一个逃脱非善终之结局。这就是鄙人这些年大力推行中华新儒商之道的原因。窃以为,未来中国企业家必须要学《论语》,以培养自己的道德,铸魂强基,塑大人品格,如此才可避免“灾祸”缠身,使其善终矣。</p><p class="ql-block">好,今天的课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p><p class="ql-block">——写于《万子私塾》武汉 2025.9.4 亥时</p> <p class="ql-block">何谓做人呢?窃以为,做人就是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何谓真正(大写)的人?真正(大写)的人就是做一个大人而不是小人。何谓大人?大人就是君子,犹如教员所说,大人就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就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试想:如果是具备此等品德的人做官,社会是什么样子?有道是“官德如风,百姓如墙上的草随风倒”,故有什么样子的官风就有什么样子社会风气。因此,《论语》是培养大人之书,而大人不一定是官,但官必须是大人。抑或说,做官必须要学《论语》,学《论语》不一定去做官。</p><p class="ql-block">有道是“仕而优则学”,为官者一定要腾出时间学习经典文献;有道是“商而优则学”,为商者也必须腾出时间学习经典文献。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为官者与权力打交道,为商者与金钱打交道,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为根本,权力与金钱如同“魔鬼”会把人引入万丈深渊。一些企业家不是热衷于讲“利他模式”吗?鄙以为,凡企业家没有成为“大人”之前,推行所谓的“利他模式”,莫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抑或说“德不配位”,其结果一定是鲜不及矣,没有一个逃脱非善终之结局。这就是鄙人这些年大力推行中华新儒商之道的原因。窃以为,未来中国企业家必须要学《论语》,以培养自己的道德,铸魂强基,塑大人品格,如此才可避免“灾祸”缠身,使其善终矣。</p><p class="ql-block">好,今天的课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p><p class="ql-block">——写于《万子私塾》武汉 2025.9.4 亥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