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常来长安!西安标志建筑:大雁塔、钟、鼓楼。前六辑陆续介绍了中国41项世界文化遗产,上一辑(第7辑)介绍了8项自然遗产,本辑介绍15项世界自然遗产中余下的7项,分别是贵州梵净山、湖南武陵源、九寨沟、黄龙、三清山、中国丹霞、中国南方喀斯特,本辑以邮票图片为主 截至目前为止(2025年8月9日),中国共计60项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15项,文化遗产4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这60项世界遗产就是60项世界唯一世界第一 中国世界遗产在各省分布的数量,我将以新中国发行的相关邮票为主,结合这些年我个人游览部分项目所拍摄的照片,多数没去过的就只能在网上精选“盗图”啦…… 世界遗产标志。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和文化景观。“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志。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自然遗产包括以下内容:<br>▲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濒危动植物生存区。<br>▲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br>▲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br>▲标准:<br>(1)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br>(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br>(3)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br>(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br> 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境内,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 这里是我国南方最早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地方之一。 至今,山顶上仍保留着14亿年前原始洪荒的地质奇观。 梵净山还是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被誉为“生物资源基因库”。 这里繁衍着野生动植物7100多种,是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 2018年梵净山被列为我国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 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其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 2005-19-梵净山自然保护区4-1金顶 2005-19-梵净山自然保护区4-3阔叶林 2005-19-梵净山自然保护区4-4黑湾河 2005-19-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2005-19-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大版张 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称梵净山为“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唐代《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宋代《太平寰宇记》称“思邛山”,佛教于此时传入梵净山。明初,梵净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数名并称:“九龙山”“饭甑山”“梵净山”“大佛山”。清代,梵净山称“月镜山”“卓山”。 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耀于一体,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组成。 武陵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闻名于世,五千座石峰千姿百态,耸立在沟壑深幽之中;八百条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石林峡谷之间。 无论是在黄石寨揽胜、金鞭溪探幽,还是在神堂湾历险、十里画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观云、砂刀沟赏景,都令人有美不胜收的陶醉,发出如诗如画的赞叹。 以“峰奇、谷幽、水秀、林深、洞奥”为主要风景特色。景区内有石峰3103座,形态万千,如刀削斧劈,有长达2000米以上的沟谷32条,总长85公里,有大小溪流800多条,清澈明静,纤尘不染。有中国最典型的巨大溶洞,现已探明大溶洞、落水洞40个,最著名的黄龙洞为整个东南亚地区岩溶景观的缩影。 1994-12-武陵源<div>亿万年前,武陵源是一片汪洋大海,大自然不停地搬运、雕琢,变幻出今日武陵源砂岩峰林峡谷的地貌。这里遍地奇花异草,苍松翠柏、蔽日遮天;奇峰异石,突兀耸立;溪绕云谷,绝壁生烟。武陵源的自然价值和浓郁的原始野性,将人们征服。武陵源以“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闻名于世<br><div><br></div></div> 1994-12-武陵源4-1南天门<div>武陵源水绕山转,据称仅张家界就有“秀水八百”,众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金鞭溪是一条十余公里长的溪流,从张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两岸峡谷对峙,山水倒映溪间,别具风味</div> 1994-12-武陵源4-2神堂湾<div>武陵源的溶洞数量多、规模大,极富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索溪峪的“黄龙洞”。黄龙洞全长7.5公里,洞内分为四层,景观奇异,是武陵源最为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div> 1994-12-武陵源4-3天下第一桥<div>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均属国内外罕见,在36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目前所知有山峰3000多座,这些突兀的岩壁峰石,连绵万顷,层峦叠嶂。每当雨过天晴或阴雨连绵天气,山谷中生出的云雾缭绕在层峦叠嶂之间,云海时浓时淡,石峰若隐若现,景象变幻万千</div> 1994-12-武陵源4-4御笔峰<div>武陵源的春、夏、秋、冬,阴、晴、朝、暮,气候万千。云雾是武陵源最多见的气象奇观,有云雾、云海、云涛、云瀑和云彩五种形态。雨后初霁,先是膘胧大雾,继而化为白云,缥缈沉浮,群峰在无边无际的云海中时隐时现,如蓬莱仙岛,玉宇琼楼,置身其间,飘飘欲仙,有时云海涨过峰顶,然后以铺天盖地之势,飞滚直泻,化为云瀑,蔚为壮观<br><div><br></div></div> 1994-12-武陵源-小型张-十里画廊<div>这里的风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凿,到处是石柱石峰、断崖绝壁、古树名木、云气烟雾、流泉飞瀑、珍禽异兽。实在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呀。置身其间,犹如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艺术山水长廊</div>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面积700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 其与九寨沟相距100千米,海拔1700-5588米。 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再加上滩流、古寺、民俗称为“七绝”。 景区由黄龙沟、丹云峡、牟尼沟、雪宝鼎、雪山梁、红星岩,西沟等景区组成。 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 2009-18-黄龙-小型张-五彩池,黄龙沟背倚终年积雪的岷山主峰雪宝鼎,面临碧澄的涪江源流。沟谷顶端的玉翠峰麓,高山雪水和涌出地表的岩溶水交融流淌。随着流速缓急、地势起伏、枯枝乱石的阻隔,水中富含的碳酸钙开始凝聚,发育国固体的钙华埂,使流水潴留成层叠相连的大片彩池群,绘出了黄龙奇观的第一幅天然图画。碳酸钙沉积过程中,又与各种有机物、无机物结成不同质的钙华体,还有光线照射的种种变化,形成池水同源而色泽不一,人们便称它为“五彩池”。 2009-18-黄龙3-1迎宾池 2009-18-黄龙3-2飞瀑流辉<div>五彩池盛不下那么多画中秀色,于是水飞浪翻一路流淌,在长达2.5公里的脊状坡地 上,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又一奇观--金沙铺地。原来,在山水漫流处,沿坡布满一层层乳黄色鳞状钙华体。阳光下伴着湍急的水波,整个沟谷金光闪闪,看上去恰似一条巨大的黄龙从雪山上飞腾而下,“龙腰龙背”上的鳞状隆起,则好象它的片片“龙甲”。这便是黄龙沟得名的缘由。明代(公元1368~1644年)在此修建了黄龙寺,用以奉祀黄龙。黄龙沟以它“奇、绝、秀、幽”的自然景观而蜚声中外</div> 2009-18-黄龙3-3牟尼沟二道海 2009-18-黄龙-小版张<div>号称“人间瑶池”<br><br> 主景区黄龙沟,似中国人心目中“龙”的形象,因而历来被喻为“人间瑶池”、“中华象征”。在当地更为各族乡民所尊祟,藏民称之为“东日·瑟尔峻”,意为东方的海螺山(指雪宝山)、金色的海子(指黄龙沟),并沿袭着一年一度盛况煊赫、波及西北各省区各族民众参加的转山庙会。寒冷以五颜六色的池水,光芒万丈的雪山,十步九曲的峡谷,神秘的大森林“四绝”称著于世。其雄、峻、奇、野的风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之誉。</div> 九寨沟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著名自然景区,以其色彩艳丽的高山湖泊和壮观的钙华瀑布而闻名。199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九寨沟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原始森林和多样的生态系统,是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1998-6-九寨沟-小型张-长海<div>九寨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奇峰卓绝,林深茂密,有“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蓝冰、藏情”六绝之美,有“童话世界”美誉,又因水景纷呈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说</div> 1998-6-九寨沟4-1芳草海 1998-6-九寨沟4-2五花海 1998-6-九寨沟4-3树正瀑布 1998-6-九寨沟4-4诺日朗瀑布,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海拔2365米,瀑布宽270米,高24.5米,是中国大型钙化瀑布之一。诺日朗瀑布在藏语里面的意思是雄伟壮观的瀑布。瀑布呈多级下跌,宽达140米的水帘直泻百尺山崖,形成森林瀑布。秋季时,瀑布的三百米飞流在云雾衬托下,化成了一幕波澜壮阔的画面。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的片尾就是在这里拍摄的。<br><br>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其独特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和道教文化而闻名。该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国家5A级景区,拥有如巨蟒出山和东方女神峰等著名景观。三清山以其奇峰、怪石、云海和古松著称,是道教名山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朝圣 1995-24-三清山,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三清山是道教名山 1995-24-三清山4-1三清福地 1995-24-三清山4-2司春女神 1995-24-三清山4-3观音赏曲 1995-24-三清山4-4巨蟒出山<div>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div> 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 2010年,“中国丹霞”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六地联合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因为绝妙的自然美学价值和突出的科学价值,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的一员。 “丹霞”作为一个地学名词也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地貌名称之一。 “丹霞”字面含义是指“红色的霞光”或“玫瑰色的云彩”,丹霞山因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中国丹霞是中国境内由陆相红色砂砾岩在内生力量(包括隆起)和外来力量(包括风化和侵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总称。这一遗产包括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的 6 处遗址。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壮观的红色悬崖以及一系列侵蚀地貌,包括雄伟的天然岩柱、岩塔、沟壑、峡谷和瀑布等。这里跌宕起伏的地貌,对保护包括约400 种稀有或受威胁物种在内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许多动植物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丹霞最早由中国学者冯景兰和朱翙声于1928年发现于粤北仁化县丹霞山而得名。 2004-8-丹霞山<div> 游丹霞记(清)袁枚<br><br>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1],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2],别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3],不可思议。<br>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下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4]。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5],间有豪牛丑犀[6],犁靬幻人[7],鸱张蛮舞者[8]。<br>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9]。池多文鱼在泳游[10]。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br>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11],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br>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12],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13]。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14],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15],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16]。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17],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br></div> 僧帽峰<div>注释:<br> [1]东粤:即广东。[2]五马峰:在今广东省韶关市。[3]舛午:违背、抵触。惝恍:模糊不清。这里是无法弄清楚的意思。[4]“崖张”句:谓山崖突出,像张开高高的帷幕覆盖遮蔽了僧塔。[5]玉帛:瑞玉与缣帛。古时天子会诸侯,诸侯例献玉帛为礼品。[6]豪牛丑犀:形容山岭奇形怪状。[7]犁靬:古代国家名。《汉书西域传》说,大宛等国献大鸟卵及犁靬国表演幻术的人。这里形容山形千变万化。[8]鸱张:像鸱鸟般张开双翼。鸱,鹰的一种。[9]琮琤:玉石碰击声。此形容声音清脆悦耳。[10]文鱼:一种有斑纹的鱼。又,鲤鱼,金鱼均又称文鱼。[11]郑康成:汉郑玄,字康成,高密人。著名经学家,遍注五经。虚空鸟道:即空间直线距离。[12]罗浮:为广东名山,横亘增城,博罗等县。风景秀丽,是道教第七洞天。[13]遒警:此指紧凑。[14]禹迹:大禹治水时,曾遍行九州,因称禹所到处为禹迹。此句意为自大禹遍行天下以来已有四千馀年。[15]屯蒙:《易》二卦名,都是晦暗蒙昧之意。这里指尚处于原始未开发阶段。[16]津涯:水的边岸。此指尽头,边际。[17]矜矜然:自负。阑禁:阻隔、限止。<br></div> 翔龙湖<div> 乾隆四十九年暮春,袁枚到广东去看望任肇庆知府的弟弟袁树,专程去游览了仁化的丹霞山,写了这篇游记。<br> 文章从去丹霞山路上写起,描述水道萦回在群山之中的迷离景况,为写丹霞山的奇险作为铺垫。正式写月霞时,使用细笔,渐渐写入,先通过正面描述,又通过梦“亦觉重”加以深化,最后又津津有味地写从原路下山时的心情,眼、耳及思想多方面的反射与全方位介绍的凑合,使丹霞山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br> 袁枚的文章喜欢以议论作结,这篇文章末尾由游山的心得推广到读书上,指出名山大川被发现有早有晚,埋没的一定很多;知识无穷尽,未被探索理解的也很多,因此不能局限于前人之见,为其所囿,要勇于开拓。这点,在今天仍然很有意义。由此,我们想到,任何事物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启迪作用;就游览山水来说,就应该像袁枚一样,善于品味大自然的启示,从游中发现理与趣。<br> 丹霞即丹霞山,在今广东省仁化县。<br></div> 茶壶峰 锦江 <br><br>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包含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等地区。该遗产于2007年和2014年分别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面积达97125公顷,缓冲区面积176228公顷。它是中国第一个以“系列提名”方式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生态和地质价值,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期由中国云南石林喀斯特、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共同组成。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组成“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项目于2014年6月23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通过审议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作为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的拓展。 1981-普21-祖国风光(雕刻版)17-11石林<div>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div> 2004-24-祖国边陲风光12-7桂南喀斯特地貌 2022-6-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7-1石林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7-2荔波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7-3武隆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7-4桂林喀斯特2022-6-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7-5施秉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7-5施秉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7-6金佛山喀斯特2022-6-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7-7环江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7-7环江喀斯特 T64-石林 T64-石林5-1石林 雾 T64-石林5-2石林 秋 T64-石林5-3石林 湖 T64-石林5-4石林 霞 T64-石林5-5石林 星 1981-普21-祖国风光(雕刻版)17-16桂林山水 T53-桂林山水 T53-桂林山水8-1珠洞剑石 T53-桂林山水8-2三山远眺 T53-桂林山水8-3九马画山 T53-桂林山水8-4古榕白鹭 T53-桂林山水8-5西山夕照 T53-桂林山水8-6漓江月夜 T53-桂林山水8-7瀑水古渡 T53-桂林山水8-8阳朔景道<div>中国南方喀斯特景点多、面积大、区域广,不仅向世人呈现了大自然的美学价值,也见证了地球演化过程,此次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遗成功,有助于全世界加深了解中国独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强化公众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特殊遗产资源的保护意识</div>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复合遗产三大类。中国入列世界文化遗产的41项本人已分六辑介绍完毕! 15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黄龙、九寨沟、澄江化石地、新疆天山、三清山、梵净山、中国丹霞、湖北神农架、青海可可西里、巴丹吉林沙漠、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也在这两辑给大家介绍完毕,最后一辑将介绍4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武夷山)……敬请关注!不论怎样,还是要给看到这里的美友点个大大的赞!精彩继续,咱们下辑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