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有诺亚方舟残片的珍宝馆在亚美尼亚埃奇米阿津大教堂的一个附属建筑里,上篇说过,亚美尼亚世界文化遗产埃奇米阿津教堂群包含了四个教堂、一个教堂遗址、一个珍宝馆。<br><br>珍宝馆空间很小,完全不是我们概念里的博物馆那么恢弘巨大。但是,不可小觑的是这个珍宝馆却藏着基督教宗教文化中非常神圣的几件珍宝。除了诺亚方舟木片,还有圣矛、格里高利遗骨、中世纪手抄本与福音书等等。<br><br>让我非常困惑的是,诺亚方舟不是传说中的圣经故事吗?何以成了史实里的实物存在了呢?为此,才疏学浅的我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br><br>诺亚方舟的故事主要记载于《圣经》中的《创世纪》第6-9章,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认可的经典故事。它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br><br><b><font color="#9b9b9b">创造了整个人间万物的耶和华,在看到人类的堕落、充满暴力的各种邪恶行径后,他深感痛心,于是决定,用大洪水来消灭自己所创造的一切,但是他发现,在这群人中,还有一个好人,也就是诺亚,便指示诺亚用歌斐木建造一艘巨大的方舟,长300肘(约137米)、宽50肘(约23米)、高30肘(约13.7米),分三层,内外涂松香防水。诺亚用了120年建造了这艘方舟,上帝嘱咐他带上家人以及每种陆生动物,还必须包含雌雄,并储备食物。<br><br>暴雨持续了40昼夜,洪水淹没了所有高山,地上生物灭绝,仅方舟内的生命幸存。后来,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今土耳其东部,但此山是亚美尼亚人心目中的圣山,亚美尼亚人自豪地认为自己是诺亚方舟中走出的第一批子民的后代)。诺亚放出乌鸦和鸽子试探水位。鸽子衔回橄榄枝象征和平与新生。</font></b><div><b><font color="#9b9b9b"><br></font></b></div><div><b><font color="#9b9b9b">在降下惩罚之前,上帝和诺亚约定,大洪水过后,他不会再以人的缘由,随意诅咒大地,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并以彩虹为约定,在大雨之后,天空便会出现五彩斑斓的彩虹。</font></b><br><br>故事到此讲完了,大家和我一样,应该会觉得很明显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世界上有很多喜欢探寻究竟的人,怀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从未停止过探索。自19世纪以来,探险家在土耳其亚拉腊山及周边展开多次科考,试图验证方舟真实性。比如:<br><br><b><font color="#9b9b9b">1959年,土耳其陆军上尉伊尔汗·杜鲁皮纳尔在亚拉腊山海拔4100米处发现了一处长约157米的船形地质结构,由硬化泥土和岩石组成。后被称为“杜鲁皮纳尔遗址”;<br><br>2010年,一支香港和土耳其组成的联合探险队在亚拉腊山海拔4000米处发现了7个木结构,碳测年显示公元前2800年,木板宽20厘米,榫卯连接,与《圣经》描述相吻合;<br><br>2025年,最新研究在杜鲁皮纳尔遗址发现5000年前海洋沉积物,包括贝壳与黏土,暗示曾被洪水淹没过。</font></b><br></div><div><br></div><div>还有很多很多......<br><br>你看,是不是很有意思,诺亚方舟似乎是真实存在的。<br><br>可是,争议来了,首先是地质伪造说,英国考古学家认为,所谓“船形结构”是自然形成的沉积岩。也有专家指出,化石船需千万年形成,4800年前木材无法石化;其次是年代矛盾,若洪水发生于公元前2800年同期的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未受影响,与全球洪水假说冲突。(但是据说,大洪水时代与我国的大禹治水时代倒是相吻合的。)再有就是工程学悖论,容量争议,按圣经的尺寸,方舟体积约4.3万立方米,英国莱斯特大学计算其可承载215万只绵羊,但需容纳4.3万种动物(雌雄各一)及食物,空间严重不足。<br><br>好了,从多个方面论述的话,我这珍宝馆的文章写不下去了,就此打住吧。<br><br>诺亚方舟的故事跨越宗教、历史与科学的边界,既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也是持续引发争议的未解之谜。<br></div><div><br></div><div><br></div> 珍宝馆一般情况下只接待团队游客,自由行的游客不太容易进来。我们买票之后等待了一段时间,和一群日本团队游客一起进了馆,馆内的讲解员自然用日语介绍主要的珍宝,而我们无疑就是聋子了,只能看看拍拍而根本不知所看所拍的是何种宝物。<br><br>但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哈,因为我千辛万苦从资料上查来的镇馆之宝放到了最后哦~<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展现亚美尼亚金属工艺之精湛。<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十三个圆圈中的人物造像,估计是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div><br></div><div><br></div> 太阳形态的饰物很多。<div><br></div><div><br></div> 这上面的人物浮雕像更多,好奇数了一下,共有六十多个。另加几个小天使。<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一块织物,不知是何用途,看样子是套在脖子上的,用金线和丝线密密麻麻地绣成,在电脑里放大看,可见8个人物头像,最底下还有一个小天使头像。<br><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椅背边镶嵌了一圈花纹图案浮雕,中间是由双头鹰、皇冠、十字架等组成的标识。<br><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这个用宝石装饰成的十字架,镶嵌在一个精美的用黄金錾刻了很多圣经故事的盒子里,不知是何方圣物?<div><br></div><div><br></div> 描绘圣经故事的画。<div><br></div><div><br></div> 绘满了很多圣经故事的挂毯。<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应该都是为传教而殉道的故事吧,场面很可怖。<br><br><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据说这是拜占庭风格的十字架。<br><div><br></div><div><br></div> 如果你眼神足够好,当看到十字架上雕刻有很多人物造像。<br><div><br></div><div><br></div> 这块有着精美掐丝工艺的宝物,重点不在这些金属盘丝上,而在中间的透明覆盖物里面,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但有关资料上说,这个珍宝馆里保存着启明者圣格里高利的部分遗骨,包括右臂骨骼。<div><br></div><div><br></div> 这个中间亦藏着圣物。<div><br></div><div><br></div> 这块同样如此,虽有黄金雕刻和宝石镶嵌,但重点或许在下面那个透明的圆圈里。<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不知这是不是18世纪黄金圣杯?资料上有这样一段话:亚美尼亚国王特米尔兰(Tamerlane)赠礼,杯身镶嵌祖母绿和钻石,用于弥撒仪式。祖母绿倒是有,但是没发现有钻石。<div><br></div><div><br></div> 这个鸽子雕塑,该不会是诺亚方舟里诺亚放出的那个衔回橄榄枝的鸽子象征吧?<br><div><br></div><div><br></div> 据说珍宝馆里保存了圣格里高利的右臂骨骼,是这个吗?用了黄金和刺绣做装饰护套,非常漂亮。<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b>镇馆之宝来了!!!<br><br>镇馆之宝其一:圣矛</b><br><br>大家一定要看仔细哦!我写文字极少用到感叹号,这会连用数个,说明足够重要!<br><br>据说,这个圣矛是传说中刺穿耶稣肋骨的“朗基努斯之矛”的碎片,被视为基督教世界最重要的圣物之一。据称,圣矛由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保存了数个世纪,现存于珍宝馆的银质圣髑盒中。其意义,象征基督受难与救赎,也是亚美尼亚作为首个基督教国家的信仰见证。<div><br></div><div><br></div> <b>镇馆之宝其二:诺亚方舟木片</b><br><br>这块镶嵌于华丽的圣髑盒中、上面贴了一个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十字架、中间的这块木片,就是诺亚方舟木片哦!仔细看此宝物,左下方还缺了一块。亦真亦幻,就真的搞不清了。我拍摄的时候所有的宝物都是不明所以的,我打死也没有想到这就是诺亚方舟的残片。因为我习惯于一般的博物馆其原始的文物样子,怎么也想不到亚美尼亚这个珍宝馆的宝贝全都用镶金嵌银来作为展示的载体,而且用了各种金银加工工艺,技术精湛,图案华美,极为养眼。所以,她模糊了宝物的存在感,反而让观看者误以为是一个工艺品。<br><br>诺亚方舟木片连接了亚美尼亚文化与《旧约》历史的纽带,强化了亚美尼亚作为“圣经之地”的身份认同。 <div><br></div> <b>镇馆之宝其三:中世纪手抄本与福音书</b><br><br>从网上看到网友拍的据称长这样的福音书,找半天自己居然没拍,一通遗憾啊,最后翻看手机拍摄的文件包,终于发现居然我用手机拍了,遂大喜。但资料上说:创作于6世纪的泥金装饰手抄本,封面镶嵌宝石和珐琅,内容为亚美尼亚文福音书。那这两本到底是不是呢?<div><br></div><div><br></div> 网友说这本是手抄本,因为是手绘的。我无法确定。因为看资料上还说:馆内还藏有9-15世纪的圣经抄本、祈祷书和宗教文献,许多以亚美尼亚独特的书法和插画装饰。<div><br></div><div><br></div> 有网友认为这也是镇馆之宝,这是真十字架遗物。传说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之母圣海伦娜(St.Helena)于公元326年在耶路撒冷发现。十字架碎片(但图中的十字架很完整哦)通过拜占庭帝国的赠礼或十字军东征传入。<br><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这幅画估计描绘的是早期埃奇米阿津教堂的样子。<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很多网友表示,这个珍宝馆不是经常开放的,其次,即便开放,只针对团队游客,再再其次,圣矛和诺亚方舟残片等圣物也不是随便能看到的,有时候会放到另外的教堂去展示。<br><br>哇,这么看来,我的运气真是好到爆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span class="ql-cursor"></span>~ end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如果您和我一样喜欢旅行喜欢摄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走世界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别忘了点“赞”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如果您乐意转发,我将诚挚感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