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天安门广场阅兵战旗飘飘——记原12军三面战旗

开心牛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9月3日,今日首都北京迎来盛大的阅兵式。这个日期并非随意选定,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一段浴血奋战的历史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阅兵仪式上,行驶在装备方队最前面的是战旗方队,旗手高擎80面战旗在战车上通过天安门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三阅兵是国威的展示,更是精神的洗礼。我们铭记:苦难辉煌,源自先辈的血汗;盛世安宁,离不开当下的守护。步伐铿锵,是信念的回响;重器巍峨,是创新的锋芒。愿我们从中汲取力量——不辜负历史,不畏惧未来。以忠诚守初心,以实干担使命。同心前行,让奋进的脚步如阅兵方阵般坚定整齐!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12军宣传处干事赵国庆看九三阅兵直播非常激动,里边有赵国庆干事老部队原12军31师的三面战旗,战旗方队迎风飘扬,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检阅。众战旗中,“朱德警卫团”战旗十分耀眼,这是一支英雄部队,其战力功勋卓著,概括一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黄烟洞、水腰兵工厂保卫战》 太行山上的不朽丰碑(经典战例精选) 1941年11月11日至18日,在太行山区的黄烟洞与水腰地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后为原12军108团)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意义非凡的兵工厂保卫战。这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更是一曲原12军108团的八路军战士用热血与生命谱写的壮丽凯歌 。一,战前风云:敌寇觊觎,我军布防 八路军总部秉持毛主席坚持敌后抗战、壮大人民武装、巩固和扩大敌后根据地、粉碎敌人军事经济封锁、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略方针,于1939年底至1940年,在太行山区精心创办了多座兵工厂。其中,黄烟洞兵工厂规模最大,能生产步枪、掷弹筒、迫击炮、炮弹、步机弹、刺刀、地雷等各类武器弹药,是华北我军武器的主要来源之一,因而也成为日寇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了“扫荡”的重点目标。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0年秋,日寇对黄烟洞兵工厂的首次“扫荡”被我军成功粉碎。但贼心不死,于1941年11月,纠集晋东南日军三十六师团、独立第四混成旅团,采用“捕捉奇袭”战术,再次发动以摧毁黄烟洞、水腰兵工厂为核心目标的大规模“扫荡”,妄图切断华北我军的武器补给生命线。为挫败日军阴谋,八路军总部果断命令特务团奔赴该地区组织防御,全力保卫兵工厂。特务团下辖三个营约千余人,于1940年底进驻黄烟洞地区。团部经缜密分析,决定将主力集中于左会、赤峪方向,依托天险与精心构筑的工事,坚决扼守南口、桃花寨、水腰口、左会垭口等关键要点,力求大量杀伤敌人,筑牢兵工厂的安全屏障。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特务团将防御地域细致划分为六个守备区:一营部署在第一守备区(北山至1950高地)与第二守备区(左会垭口至南山),肩负扼守左会垭口、阻击沿左会方向进犯之敌的重任;二营配置于第三守备区(榆树坡)、第四守备区(桃花寨)、第五守备区(1650高地),坚决阻击沿跑马站来犯之敌;三营(欠九连)驻守第六守备区(南口至水腰口),全力扼守南口、水腰口,阻挡沿赤峪进犯的日军。团迫击炮排于黄烟洞东南选定发射阵地,团指挥所则在黄崖洞西南侧开设。自1941年初至10月,在总部左权副总参谋长的亲自指导下,特务团全体官兵披星戴月,全力开展地形改造与工事构筑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们构建起了由坚固的明暗火力点、简易投弹所,以及断续堑壕、交通壕相互连接的环形防御阵地。在日军可能进攻的地段和道路上,巧妙布置直射、侧射、倒打、交叉等密集火力,形成了一张令敌人胆寒的死亡火网,并敷设了大量地雷。同时,在各工事内储备了充足的粮弹、饮水,确保部队在坚守时无后顾之忧。此外,团里还结合精心制定的战斗方案,组织部队反复进行实战演练。临战前,团首长深入开展战斗动员,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指战员的战斗热情与必胜信念,大家纷纷立下誓言,要与阵地共存亡,誓死保卫兵工厂。二,烽火激战:浴血奋战,寸土不让 11月8日,集结于黎城的日军三十六师团主力山地、葛目两联队及独立第四混成旅团一部,共计五千余人,气势汹汹地从黎城出发,再次进犯涉县、石门、五十亩,并于10日顺利进占西井。11日零时,日军主力抵达赤峪,妄图以闪电奇袭的方式,首先突破南口,进而向黄烟洞方向长驱直入。同时,派出一部兵力偷袭东崖底,以保障其侧翼安全。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次日凌晨2时许,团部迅速命令七连在四连一部的配合下,趁敌人立足未稳,对桃花寨东南长形高地发起反击。反击分队迅速行动,以雷霆之势冲向敌人,一度成功恢复了大部分阵地。但由于地形狭窄,部队兵力难以充分展开,无法对长形高地的敌人形成全面包围和歼灭之势。拂晓后,七连无奈退守桃花寨西南无名高地,与敌人形成对峙局面。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7时许,日军不甘心失败,再次增派兵力,并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对无名高地发起了多次疯狂的进攻。七连全体官兵凭借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从清晨到夜晚,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日军始终未能前进一步。与此同时,向南口进攻的日军,被我八连成功击退。企图沿漏沟迂回榆树坡的日军,也遭到了我六连和当地民兵的顽强阻击,最终无功而返。 当夜,团部命令七连转移至水腰山,担任预备队,阵地由四连接替。团指挥所也随之转移至水腰山。 三,水窑口核心阵地:生死较量,铸就传奇 11月14日上午,日军对桃花寨西南无名高地再次发起猛烈进攻。四连在击退敌人的数次冲击后,因伤亡较大,奉命退至1568高地。日军占领无名高地后,立即将其作为火炮发射阵地,对我水腰口展开了疯狂的炮击。 11时许,日军主力开始向1568高地发起猛攻,同时派出一部兵力对水窑口进行试探性进攻。日军妄图通过攻占1568高地,占据制高点,从而对水腰口形成居高临下的压制态势,打通南口,实现其进攻黄烟洞兵工厂的战略目标。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连在1568高地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15时。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和猛烈的炮火攻击,四连全体官兵毫不退缩,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日军在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后,始终未能突破我军的阵地防线。 进攻水腰口的日军,在我八连、四连的交叉火力夹击下,多次发起的冲击均被成功击溃。坚守在南口的十二勇士,更是以一当十,凭借手榴弹和石雷顽强地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将敌人死死地阻挡在断桥之前。 当日,我军在外围担任袭扰任务的部队,在当地民兵的密切配合下,主动出击,先后收复了东崖底、赵姑等村庄,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侧翼,牵制了日军的兵力部署。 15日拂晓,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兵分两路,从东和东南侧对我1568高地发起了钳形攻击。四连全体官兵在连长的指挥下,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先后击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然而,由于敌人的炮火过于猛烈,且兵力占据优势,至上午9时许,1568高地最终被敌人攻占。 随后,日军一部兵力继续向1650高地发起进攻,其主力则在炮火的掩护下,从四沟顶、东屹梁东侧小路、南口分三路,对水腰口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坚守水腰口阵地的八连,在三面受敌的极端不利情况下,充分发扬了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他们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先后击退了敌人一个中队以下兵力的七次冲击,以及一个中队以上兵力的四次冲击。在激烈的战斗中,八连官兵大量杀伤敌人,将日军牢牢地阻挡在了水腰口之外。在南口方向,尽管敌人多次发起猛攻,但始终未能越过断桥一步。20时许,二营组织五连和四连各一部兵力,对1568高地发起反击。然而,由于投入的兵力相对较少,且地形条件极为不利,反击部队在与敌人激战一小时后,未能取得预期的战果,无奈撤出战斗。为进一步加强水腰山的防御力量,团部紧急将一连调至该处。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6日,日军再次投入新的兵力,对我军阵地展开了更为猛烈的进攻。在以一部兵力继续攻击1650高地的同时,其主力在炮火的掩护下,分四路对水腰口发起了疯狂的围攻。一路日军从南口西方向断桥发起进攻;一路从四沟顶正面强攻水窑口;一路由东屹梁东侧小路对水腰口实施侧击;还有一路则企图从西窑蛟、水腰山方向,迂回至水腰口侧后,对我军形成包围之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在进攻过程中,日军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大量使用毒剂、燃烧弹,整个战场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与毒雾之中,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空前激烈。坚守水腰口的我八连官兵,抱定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定决心,依托残存的工事,在人员大部伤亡、中毒的极端艰难情况下,顽强坚守阵地,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死打硬拼,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八班长王振喜及五名战士,在三面被敌人包围,工事燃起熊熊大火的危急时刻,毅然决然地跃出工事,带着浑身的烈焰,端起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在他们的英勇反击下,毙敌七十余人,王振喜、韩立会、李如坤这三个忠贞的共产党员,不幸在熊熊的烈火中,壮烈殉国。战士晁成独自一人坚守断桥阵地,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连续投弹近百枚,大量杀伤敌人,有效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正是由于八连全体官兵的殊死战斗,日军尽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始终未能踏入水腰口一步。15时许,日军从北侧和东侧悄然接近1650高地,随后发起突然攻击。五连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一排长赵登孟率领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毫不畏惧,奋勇杀敌。然而,由于敌人兵力众多,且进攻突然,战至16时,1650高地最终被敌人攻占。五连被迫撤至西北侧无名高地,继续顽强阻击敌人。 </span></p> <p class="ql-block">当晚,总部发来嘉奖电,对特务团在此次战斗中的英勇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称赞他们打得英勇、顽强,圆满完成了掩护兵工厂转移的艰巨任务。同时,总部命令特务团除以一营(欠一连)继续扼守左会垭口,阻击敌人外,团主力撤出水腰、南口等阵地,分多路向拴马、大井方向转移。为迷惑敌人,部队忍痛将兵工厂厂房烧毁。 11月17日,日军不甘心失败,纠集兵力从水腰山、道闯沟、1650高地三个方向,向左会垭口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当日16时,沿道闯沟进攻的日军攻占了1743高地附近地域,逐渐逼近左会垭口。而其他两路日军的进攻则相对迟缓。 与此同时,我军在外围袭扰的部队,在当地民兵的紧密配合下,积极主动地向西井守敌和日军的敌后补给线展开了猛烈的袭扰和牵制行动。在我军的有力打击下,赤峪之敌被迫抽调五百余人增援西井,有效地减轻了左会垭口方向的防御压力。 18日,日军继续向左会垭口发起轮番攻击,并丧心病狂地向我军阵地发射大量毒剂弹。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我一营二、三连的官兵们毫不畏惧,他们英勇奋战,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连续杀退了敌人的九次冲锋。在战斗中,部分敌人曾一度突入我军阵地,但二连官兵趁敌人立足未稳之际,立即发起反击,用刺刀和手榴弹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将突入阵地的敌人全部歼灭。战士边全功在敌人冲至身边的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战至16时,一营根据团部的指示,在完成了既定的阻击任务后,有序撤出战斗,向主力部队靠拢。日军在遭受我军的沉重打击后,死伤惨重,却一无所获。加之我军外线部队积极配合出击,日军惧怕被我军围歼,于当日22时,狼狈地向西井、黎城方向败退。特务团当即派出一部兵力乘胜追击,至此,整个黄烟洞、水腰兵工厂保卫战以我军的辉煌胜利圆满结束。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这场历时八昼夜的激烈战斗中,特务团共计毙伤日军一千余人,其中击毙八百五十人,而我军仅伤亡一百六十六人,敌我伤亡比例达到了惊人的六比一。这一辉煌战绩,不仅打破了日军妄图破坏我抗日根据地经济、军工要地的罪恶企图,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振奋了我太行根据地军民的抗战信心,更为全国抗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正如总部在《一九四一年战役综合研究》中所指出的:“黄烟洞、水腰兵工厂战斗为1941年以来各地区历次反‘扫荡’中最成功的一次,不仅我军损失小,还给予敌人数倍杀伤,堪称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 黄烟洞、水腰兵工厂保卫战的胜利,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太行山上,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奋勇前行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后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国庆干事说为我们这支光荣的部队骄傲!在九三阅兵中的战旗有我们十二军三十六师的三面战旗:朱德警卫团(108)团,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108)团,左权独立营(107)团。战旗方队右侧第一面旗帜就是107团的左权独立营旗帜!</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原36师师长蒋文郁也参加了这次庄严肃穆又令人热血沸腾的 9.3 阅兵现场观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振兴中华,吾辈自强!</b></p> <p class="ql-block"><b>备注:三纵七旅☆沿革出太行刘邓大军渡黄河时叫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七旅→番号中原军区野战军3纵队7旅→在安徽番号解放军11军31师→解放大西南后11军31师1950年规解放军12军建制.番号志愿军12军31师→1969年番号12军步兵36师!</b></p><p class="ql-block"><b>第一次军改解放军12集团军特战旅(中原虎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纵七旅的沿革,从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七旅到解放军12集团军特旅每一次番号的变更,都是一次新的征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作者/右一赵国庆。</b></p> <p class="ql-block"><b>编辑创作/原12军,军部宣传干事赵国庆!</b></p><p class="ql-block"><b>参考文献史料:黄烟洞大捷经过〈原刊1941年12月6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太行版、华北新华社晋冀豫十一月三十日电、十二月三日电;晋东南讯。</b></p><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有几张/12军后代提供/感谢!</b></p><p class="ql-block"><b>视频号/来自网络/感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