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鲁南三题</b></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晋风鲁韵·诗汇沂蒙"活动采风记 </i></p><p class="ql-block"><b> 文/武江波 </b></p><p class="ql-block"> 从黄土高原的三晋故土启程,应邀赴黄海之滨的鲁南大地,在"晋风鲁韵·诗汇沂蒙"采风活动中,以笔墨勾勒鲁南三卷诗画。 </p><p class="ql-block"> 一、郯城美趣:千年故城与云端神游</p><p class="ql-block"> 鲁南腹地,郯城静卧于沂市东南。这座被誉为"鲁南粮仓"的古城,以郯国古城景区为纸,描绘出一幅历史与现代交汇的宏图。 </p><p class="ql-block"> 步入景区,古郯国王宫的雄伟大殿赫然矗立,两侧望楼如巨人执戟守望,旁边神鸟雕像振翅欲飞——这尊凤鸟图腾,承载着古郯国对文明的敬畏。大殿对面,御街绵延,书院墨香萦绕,传递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非遗博物馆内,鲁南民俗以剪纸、刺绣、陶艺等形式,讲述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p><p class="ql-block"> 大殿之后,是一座以现代理念和技术建造的"华夏神游"电影城。这里以科技重构了时空,坐在影院里的飞行座椅上,随着荧幕画面的变换,使人瞬间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但见眼前云海翻涌如浪,长城在群山间蜿蜒如龙,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涌而下,壶口瀑布的轰鸣震耳欲聋;泰山南天门、黄山迎客松次第掠过;桂林山水,哈尼梯田,三峡大坝迎面走来;西藏雪山圣光闪耀,布达拉宫凝重庄严,红墙的故宫金碧辉煌,陆家嘴摩天楼群刺破云霄……观众不出影院,却如同神仙飞越了神州大地,万里山河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当夜幕降临,焰火在王宫穹顶绽放,古老城池与璀璨光影交织,使人恍若穿越千年。 </p><p class="ql-block"> 在欢迎晚宴上,山西省农业厅原副厅长雷郭堂穿着火红的马甲,用萨克斯演奏了乐曲《映山红》《爱拼才会赢》,同时有朋友为他伴唱伴舞,使宴会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接着,《当代诗人》主编、山西诗人毕福堂演唱了,他在天安门国旗班站岗时必唱的歌曲《雄伟的天安门》。他唱得深情,大家听着动情。这时,鲁南国企副总裁、年轻的诗人李剑也上台纵情高歌。他唱的是赞美郯城故里临沂的歌:"这里是王羲之的故里,是诸葛亮的故里,我们热爱你,临沂!"(《家住临沂》)他唱的激情昂扬,将宴会气氛推向了高潮。</p><p class="ql-block"> 次日,在优美音乐的萦绕中,我们参观了郯城的万亩银杏林和马头古镇民俗文化馆。那"银杏王"静立如哲人,已有三千年树龄,被我们同去的诗人武海玉称作"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有着“三千年的风度”,但仍每年硕果累累,见证着这片土地的生生不息。 </p> <p class="ql-block"> 二、琅琊国秀:诗画古城与英雄史诗</p><p class="ql-block"> 临沂,古称琅琊,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我因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而生的遐想,在踏入琅琊古城的刹那化为现实。 </p><p class="ql-block"> 在古街肆中,汉服仕女翩跹而过,那是游客换上了霓裳羽衣,仿佛重现了魏晋风韵。而在江北最大的室内旅游演艺剧场内,以折叠天幕、升降画框构建的舞台上,演出着情景剧《国秀·琅琊》。激昂的鼓点中,琅琊古人迎亲祭祀的欢歌、蒙恬戍边守疆的豪情、诸葛亮谈天说地的智慧、王羲之翰墨飘香的风骨次第上演……</p><p class="ql-block"> 当那么多与琅琊古国有关的历史名人走上台时,我眼前浮现出了,古城"抗大战歌"馆里的将军榜与烈士名录。我拍下了那里八路军浴血奋战的照片,因为在我心中,那些曾经的面孔,是历史最深的刻痕。此刻,我忽然领悟:这些志士英烈何尝不是琅琊最壮丽的风景?他们也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文明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沂蒙精神:红嫂奶娘与不朽长城</p><p class="ql-block"> 临沂美术馆里,山东省委宣传部等部门主办的"沂蒙精神代代传"展览,以多元艺术诠释着这里的红色基因。 </p><p class="ql-block"> 水墨画卷中,八路军战士的身影跃然纸上,尽显英雄气概;那八大屏风上题写的"笔墨慰英魂",墨迹如刀,刻下对先烈的追思。书法展上,"沂蒙"二字榜书如山峦巍峨,异常醒目;"老区不老,风华正茂"的条幅,引人深思;草书《沂蒙小调》如流水潺潺,反映着沂蒙人民的细腻情感。而剪纸与摄影,则定格了今日沂蒙的蓬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听着《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我忆起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的传奇,太行山"奶娘"哺育八路军后代的往事亦浮现心头。从沂蒙到太行,相似的母爱如江河奔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血脉长城。正是这血脉,让万里长城屹立千年,让抗战铜墙铁壁坚不可摧,让中华文明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 </p><p class="ql-block"> 临别时,回望展厅中那"老区不老,风华正茂"的条幅,更觉熠熠生辉。是啊,民族精神如沂水长流、蒙山永翠,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生生不息。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3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