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二战遗迹(2)英国 索尔兹伯里大教堂

Charles 沈

<p class="ql-block">索尔兹伯里主教座堂(Salisbury Cathdral),正式名称为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是一座圣公会(Angelican)大教堂。这座大教堂被认为是早期英国哥特式设计的典范之一。教堂建于1220年至1258年间,用了6万吨石材,2800吨橡木,420吨铅。建造历时约38年,时间不算长,其风格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在中世纪英国大教堂中不多见。塔楼和尖顶于1330年竣工。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的尖顶高123米,是英格兰最高的尖顶。为了这个名气,一定要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这座大教堂是约翰·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一幅著名画作的主题。为了感谢委托创作此画的索尔兹伯里主教约翰·费舍尔,康斯特布尔特地将主教夫妇画于画布上(左下角)。近两个世纪以来,画中描绘的景象几乎没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虽然尖顶是大教堂最引以为傲的特征,但麻烦也不小。尖顶加上塔楼,重达6,500吨。如果没有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增加扶壁、支撑拱和锚铁,就会像其他伟大的教会建筑(例如马姆斯伯里修道院,建于1180年至1500年;林肯大教堂,建于1311年至1548年;伦敦老圣保罗大教堂,建于1314年至1561年;以及奇切斯特大教堂,建于1402年至1861年)的尖顶一样倒塌。1561年圣保罗大教堂因火灾倒塌后,索尔兹伯里教堂成为了英国最高的教堂尖顶。游客可以进入塔楼,最高可攀爬至尖顶底部,可以看到空心的尖顶内部及其古老的木质脚手架。从地面到尖顶底部共有332级台阶,高度69米。</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平面图(东西南北=上下右左):1. 西侧主要入口,3. 世界最老的钟,5. 圣水盆(中殿),8. 测水深,9. 唱诗班座位(多边形祭坛),11. 尖顶风速表,16. 三一礼拜堂(长方形祭坛),17. 有洞的墓葬(圣奥斯蒙德之墓),20. 回廊庭院,21. 神父议事堂(大宪章)。2023年,始于1985年的外部修复计划竣工,拆除了建筑物周围已有37年历史的脚手架。</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入口一般都朝西,所以西侧立面的风格和雕塑特别重要。大教堂的西立面源自韦尔斯教堂的屏风式。其两端各有一个楼梯塔楼,靠近中心线处有两个壁龛扶壁,支撑着中央的大型三重窗。楼梯塔楼顶部饰有尖顶,中央部分顶部为山墙,山墙上有四个柳叶形窗,窗顶是两个圆形四叶形窗,窗顶饰有基督圣像的杏仁形花环。底层有一扇主门,两侧各有两扇较小的门。立面整体装饰精美,有四叶形图案、柱子、三叶形图案和菱形饰带。立面高33米,宽33米,但是塔楼尺寸嫌小, 有人认为是英国屏风立面中最不成功的,构图不协调,而且维多利亚时代的雕像都平平无奇。</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面有超过130个大小不一的浅壁龛,其中73个内有雕像。壁龛环绕塔楼延伸至北面、南面和东面。壁龛共五层,从上至下依次为天使和大天使、旧约族长、使徒和福音传教士、殉道者、博士和哲学家,下层为皇室成员、神父以及与大教堂相关的贵宾。</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主入口。</p> <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塑像。</p> <p class="ql-block">主入口上方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主入口拱门内雕塑。这组雕塑描绘了怀抱圣婴的圣母玛利亚,两侧是焚香的天使。</p> <p class="ql-block">该地区最初的大教堂位于旧塞勒姆(Old Sarum),距城北3.2公里。1197年,赫伯特·普尔主教决定将教堂迁址,但直到13世纪初其兄理查德·普尔担任主教时,这一决定才得以推进。新建筑的基石于1220年由索尔兹伯里伯爵和伯爵夫人奠基。1330年塔楼和尖顶竣工时,大教堂是英格兰第三高的建筑,但16世纪林肯主教座堂和老圣保罗主教座堂的倒塌,使索尔兹伯里大教堂成为英格兰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主入口大门。</p> <p class="ql-block">《安息于此》“托马斯·温德姆勋爵,弗雷达尔王国芬格拉夫的温德姆男爵,本郡诺灵顿的约翰·温德姆先生的小儿子。… 他是一位热心的正义倡导者,一位尽职尽责的臣民,一位和蔼的亲戚。他出生于1681年12月27日,死于1745年11月24日。” 雕塑位于主入口大门左边。</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钟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386年左右,据称是世界上仍在运行的最古老的钟。这只钟没有钟面,那个年代的钟仅用钟声报时。</p> <p class="ql-block">索尔兹伯里大教堂以其高而窄的中殿而独树一帜,其墙壁采用浅灰色奇尔马克石,柱子则采用深色抛光波贝克大理石。柱子之间排列着一些著名的墓葬,例如约翰国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亨利二世的私生子威廉·朗格斯佩的墓葬,他是第一个葬在大教堂的人。</p> <p class="ql-block">中殿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一个非传统的现代圣水盆(Font),于2008年9月安装并祝圣,由雕塑家威廉·派伊(William Pye)设计,是英国所有大教堂中仍在使用的最大的圣水盆,取代了早期便携式的新哥特式维多利亚式圣水盆。圣水盆呈十字形,有一个3米宽的容器,盛满水,水流分别从四个角落,呈细丝状溢流到嵌入大教堂石质地板的青铜格栅中。圣水盆用于洗礼,洗礼是开启一个人在基督教会生活的圣礼。</p> <p class="ql-block">往祭坛方向(东)看。</p> <p class="ql-block">往大门方向(西)看。</p> <p class="ql-block">【资料】由于克里斯托弗·本森爵士和夫人(Sir Christopher and Lady Benson)以及耶路撒冷信托基金的慷慨解囊,使得大教堂得以委托威廉·派伊制作圣水盆。圣水盆的制作耗时十年,材料包括绿色铜质容器,不锈钢水箱,波贝克砂岩底座,棕色铜质格栅。圣水盆宽3米,耗水量约为3000升(圣水盆约1300升,水箱约1700升)。注水前,铜质容器重约半吨,注水后约1.8吨,加上地下水箱和石基座,总重量超过3.5吨。装满水需要50分钟,然后水会循环使用。</p> <p class="ql-block">理查德·博尚(Richard Beauchamp),主教(1450-1481)。支撑拱门和十字拱顶均建于他任职期间。他受爱德华四世国王任命,负责建造温莎的圣乔治礼拜堂。1475年,他被授予嘉德勋章首席官,并于1477年就任温莎教长。他安葬于三一礼拜堂南侧的圣堂,于1790年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罗伯特·亨格福德勋爵(Robert Lord Hungerford),1459年去世。他的雕像和遗体最初安放在亨格福德小教堂(位于三一礼拜堂北侧),该礼拜堂于1789年被拆除,这座陵墓后来从其残骸中重建。</p> <p class="ql-block">索尔兹伯里伯爵威廉·朗格斯皮(William Longespée,1176-1226)是第一位葬于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的人。他与富有的贵妇埃拉结婚后成为伯爵。威廉和埃拉与此地有着特殊的渊源,他们于1220年为大教堂奠基。威廉是一位著名的军人,曾在三位英国国王麾下服役,其中包括他的同父异母兄弟约翰国王。威廉的名字出现在1215年的《大宪章》(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中,担任约翰国王的顾问。</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地基仅有1.2米深,考虑到其规模和重量,不得不称道。地基由燧石和石灰砂浆粘合而成,并建于附近河流留下的砾石之上。打开这个盖子,可以测量地下水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1915年,洪水漫过地基,淹没了大教堂。(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雕塑家威廉·派伊制作的八边形祭坛,位于教堂尖顶下的十字路口(Crossing),2004年祝圣。</p> <p class="ql-block">近处是唱诗班坐席(Choir Stalls)),远处是三一礼拜堂(Trinity Chapel)。</p> <p class="ql-block">八边形祭坛底座每个边上都刻有摘自《马太福音》的文字。青铜祭坛的顶部边缘雕刻着八首对句。</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北耳堂(North Transept)。</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圣水盆和主大门(西)。</p> <p class="ql-block">讲坛。</p> <p class="ql-block">讲坛上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讲坛上为参观者祝福的牧师。</p> <p class="ql-block">唱诗班座位。</p> <p class="ql-block">南侧座位。</p> <p class="ql-block">北侧座位。</p> <p class="ql-block">从唱诗班座位往东看(祭坛,三一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从唱诗班座位往西看(主大门)。</p> <p class="ql-block">《三博士朝圣》,查尔斯·埃德加·巴克里奇(Charles Edgar Buckeridge)制作的祭坛背饰。</p> <p class="ql-block">威廉·朗(William Long,1755-1826)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理查德·科尔特·霍尔·男爵(Rechardi Colt Hoare Baronnetti),一位优秀的文学学者和历史作家,,享年78岁,卒于1838年12月14日。</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纪念詹姆斯,第一代马姆斯伯里伯爵(James First Earl of Malmesbury),荣获巴斯勋章大十字骑士勋章,陛下枢密院成员之一,南安普顿郡郡尉兼皇家御用大臣,生于1746年8月97日,卒于1820年11月21日,享年74岁。</p> <p class="ql-block">显示教堂尖塔顶部的风速表:27.5 英里/小时。</p> <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祭坛。</p> <p class="ql-block">(没有照片)《大教堂的玻璃》这幅雕刻作品由劳伦斯·惠斯勒(Laurence Whistler,1912-2000)于1987年创作,以纪念他的兄弟,画家雷克斯·惠斯勒(1905-1944)。雷克斯在二战期间死于法国诺曼底。</p><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这幅雕刻玻璃,你会看到大教堂的三个图像:尖顶、中殿和议事厅的柱子。</p><p class="ql-block">随着玻璃缓慢旋转,图像相互连接。从上方照射的光线在玻璃上形成了明暗对比,呈现出3D效果。明亮的区域代表着生命和永恒,而暗淡的区域则代表着死亡和苦难。</p> <p class="ql-block">东北耳堂彩色玻璃窗。</p> <p class="ql-block">肋拱形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奥德利礼拜堂(Audley Chapel)。礼拜堂大多建于1300年至1530年代,作为人们为逝者灵魂吟诵或歌唱祈祷的地方。人们相信,祈祷能帮助灵魂更快升天。无论贫富,人们都会为逝者的灵魂祈祷,但只有富人才能负担得起自己的礼拜堂。埃德蒙·奥德利主教于1524年建造了这座礼拜堂,并以鲜艳的色彩和小雕像进行装饰。1540年代,由于英国宗教改革对教堂的影响,为逝者祈祷的活动停止,雕像也被摧毁。</p> <p class="ql-block">奥德利礼拜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托马斯·戈尔吉斯爵士和夫人。海伦娜·斯纳亨伯格于1565年从瑞典来到英国,当时她只有15岁,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侍女。她先嫁给了北安普顿侯爵,侯爵去世后,她又嫁给了托马斯·戈尔吉斯爵士。她享年86岁,留下了98位后代。她的陵墓建于1635年。</p> <p class="ql-block">室内管风琴由瑞士管风琴制造商斯内茨勒(Snetzler)于1764年建造,1958年被移交给大教堂,其琴盒于1961年根据莫蒂斯通勋爵(Lord Mottistone)的设计建造而成。大部分管风琴为原件。</p> <p class="ql-block">三一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三一礼拜堂里的祭坛呈长方形,上面刻有乔治·赫伯特<span style="font-size:18px;">(George Herbert)</span>的诗歌《祭坛》的节选。赫伯特是17世纪著名诗人,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也是索尔兹伯里人。这个祭坛于2004年祝圣。</p><p class="ql-block">八边形祭坛和长方形祭坛的设计都呼应了威廉·派伊 (2007) 设计的洗礼盆的风格,也将洗礼和圣餐这两个基督教核心圣礼连接起来。</p> <p class="ql-block">《圣奥斯蒙德之墓》<span style="font-size:18px;">奥斯蒙德之墓有重要的宗教和历史意义。</span>奥斯蒙德自1078年起担任老塞勒姆第一座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的主教,直至1099年去世。他最初葬于老塞勒姆,于1226年迁至此处。墓穴两侧的孔洞方便病人伸手靠近奥斯蒙德的遗体,人们相信这样可以治愈病痛。奥斯蒙德于1457年被封为圣人,并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圣殿以纪念他。这座圣殿在英国宗教改革时期(1534年至1590年代)被毁,当时圣徒崇拜被禁止。</p> <p class="ql-block">威尔特郡爱德华·西摩(Edward Seymour,卒于1621年,终年81岁)和凯瑟琳·格雷夫人(Lady Catherine Grey,卒于1568年,终年27岁)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爱德华·西摩最出名的是有过多次秘密婚姻,引起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不满。</p> <p class="ql-block">乔治·莫伯利主教(George Moberly Bishop,1869-1885)。学者兼神学家。四枚纪念章展现了他担任温彻斯特公学校长、在牛津大学布道、在训练舰“博斯卡文”号上为学生举行坚信礼以及主持他创立的索尔兹伯里教区会议的历程。纪念碑由亚瑟·布洛姆菲尔德设计。</p> <p class="ql-block">一个主教的墓。</p> <p class="ql-block">圣人塑像。</p> <p class="ql-block">理查德·蒙佩森爵士(Sir Richard Mompesson,卒于1627年)和他的第三任妻子凯瑟琳(Katherine,卒于1622年)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理查德·米特福德(Richard Mitford)。1395-1407年任主教。理查二世国王的朋友兼秘书。</p> <p class="ql-block">圣米迦勒大天使礼拜堂。圣米迦勒在《圣经》中被尊为基督徒抵御邪恶的守护者。这座礼拜堂是祈祷和平以及为所有卷入战争的人们祈祷的场所。圣体圣事也保留在这里,作为祈祷的中心,并用于照顾病人和居家不出的人。</p> <p class="ql-block">天窗上方的肋拱形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神父议事堂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神父议事堂(Chapter House)自中世纪以来一直是大教堂神父们聚会的地方。彩色玻璃窗下方是中世纪的石雕饰带,展现了圣经中那些广为人知的故事。《大宪章》就陈列在会堂中心密不透光的小屋里。</p> <p class="ql-block">《大宪章》(Magna Carta),1215,自由、正义与平等的普世象征。</p><p class="ql-block">“我们绝不向任何人出卖、绝不否认或拖延权利与正义。”</p> <p class="ql-block">《大宪章》(Magna Carta,中世纪拉丁语,意为“大宪章”),份皇家宪章,由英格兰国王若昂于1215年6月15日在温莎附近的兰尼米德签署。该宪章最初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枢机主教起草,承诺保护教会权利,保护与国王不和的男爵免遭非法监禁,获得迅速公正的司法服务,并限制向王室缴纳的封建税款。宪章最终被教皇英诺森三世废除。</p><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时代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1215年的原始宪章关注的是中世纪君主与贵族之间的关系,而非普通臣民。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将宪章解读为一部独特的早期普遍法律权利宪章,是几个世纪后才产生的神话。无论如何,《大宪章》至今仍是自由的重要象征。1215年原版宪章的四份样本至今仍存,其中两份藏于大英图书馆,一份藏于林肯城堡,一份藏于索尔兹伯里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回廊庭院(Cloisters)是英国最大的庭院,被描述为“英格兰最美丽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庭院里的两棵雪松是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登基而种植的,至今已有187年树龄。</p> <p class="ql-block">回廊走道。</p> <p class="ql-block">希拉里·杰克(Hilary Jack)的作品《海景》在大教堂北侧,作于2024。房屋缓慢沉入海中,展现海岸侵蚀对我们家园的影响。海岸侵蚀是指海水侵蚀陆地。由于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和全球变暖的影响,这种现象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在加剧,会对靠近海岸的个人和社区造成毁灭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海伦·布鲁门菲尔德(Helaine Blumenfeld)雕塑作品《天使:和谐》在大教堂主入口前。她的雕塑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有流畅、流动和触感的形式,</span>旨在超越语言的交流,探索希望、治愈和复兴的主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