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铁血词章融日月,山河浩气贯千秋——评吕华强先生《破阵子·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大阅兵》</p><p class="ql-block"> 文/王艳</p><p class="ql-block"> 一首《破阵子》,寥寥六十余字,却似一幅恢弘的历史长卷与时代画卷交织铺展。在深入品读这阕词前,不妨先完整凝视其题记与词作本身——正是这两段文字的相生相契,才让家国情怀有了最真切的载体,让历史记忆有了最动人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八秩流光,未忘卢沟晓月寒、金陵血泪殷;今朝阅兵,且看铁甲撼山河、银鹰巡昊穹。此一阅,是对三千五百万殉国同胞的告慰,是向十四载浴血征程的致敬,更是华夏儿女守和平、护山河、续复兴的铮铮誓言。</p><p class="ql-block">【词曰】</p><p class="ql-block"> 铁甲轰鸣震野,银鹰列阵凌云。八秩风霜铭国耻,万里山河祭烈魂。旌旗映日新。</p><p class="ql-block"> 剑指烽烟曾起,心凝华夏同根。且看今朝龙虎啸,更守和平世代臻。神州气象森。</p><p class="ql-block"> 吕华强先生以解放军军乐团大校的特殊经历为笔,以八十年家国记忆为墨,将阅兵盛典的壮阔场景与民族抗争的深沉情怀,先以题记铺陈脉络,再以词牌凝练风骨,让铁血丹心与家国大义在文字间跃然纸上,读来既有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力,更有守护和平的赤诚之温。</p><p class="ql-block"> 词的上阕,是对阅兵现场的生动定格,更是对题记中“卢沟晓月寒、金陵血泪殷”的庄重回望。“铁甲轰鸣震野,银鹰列阵凌云”两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阅兵式的核心场景——地面铁甲如奔雷撼地,空中银鹰似利剑凌云,短短十二字便将题记里“铁甲撼山河、银鹰巡昊穹”的盛景具象化,让读者仿佛置身长安街旁,亲历那震撼人心的瞬间。而“八秩风霜铭国耻,万里山河祭烈魂”则笔锋一转,从眼前的壮阔拉回八十年的岁月纵深:八秩流光流转,卢沟的寒意、金陵的血泪从未被遗忘,这铁甲与银鹰的阵列,既是对题记中“三千五百万殉国同胞”的告慰,也是对“十四载浴血征程”的致敬。“旌旗映日新”一句收束上阕,既是对阅兵现场旗帜招展的实景描绘,更暗含“旧耻已雪,山河焕新”的深意,新旧对比间,题记中“护山河、续复兴”的气象已然彰显。</p><p class="ql-block"> 下阕则从历史回望转向当下担当,从军事威慑升华为对题记“守和平”誓言的坚守。“剑指烽烟曾起,心凝华夏同根”两句,前句暗合抗日战争中“烽火起卢沟”的历史记忆,点明军队“剑指”的是曾经的侵略与苦难,后句则直击民族精神的内核——正是“华夏同根”的信念,让中华儿女在十四年抗战中众志成城、共御外侮,如今这份凝聚力依旧是国家前行的根基。“且看今朝龙虎啸,更守和平世代臻”将情感推向高潮,“龙虎啸”既形容受阅将士的昂扬气势,也喻指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崛起,恰是题记“铁甲撼山河”的鲜活注脚;而“守和平世代臻”则跳出了传统边塞词的杀伐之气,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以强大军力守护和平”的大国担当,与题记中“守和平、护山河、续复兴”的铮铮誓言形成完美呼应。末句“神州气象森”以凝练之笔收束全篇,“森”字既显国防力量的威严整肃,又含国家发展的蓬勃生机,让题记中“续复兴”的愿景有了可触摸的模样,余味悠长。</p><p class="ql-block"> 尤为动人的是,这则题记与词作的力量,不仅源于文字的凝练与意境的壮阔,更源于作者身份与情感的深度交融。作为曾多次参与大阅兵的军乐团大校,作者对铁甲、银鹰、旌旗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情感联结;而退休后依旧炽热的家国情怀,让他得以跳出“观礼者”的视角,以“亲历者”与“传承者”的双重身份,将个人记忆与民族记忆、军队荣耀与国家命运,先以题记坦诚倾诉,再以词牌深情咏叹。这种“身经其事,故能言之深切”的特质,让文字中的每一句都不是空洞的歌颂,而是发自肺腑的共情与坚守——既是对过往牺牲的铭记,也是对当下强盛的自豪,更是对未来和平的期许。</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特殊节点,这则题记与《破阵子》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咏事之作。它们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征程;是一声誓言,传递出华夏儿女守护和平、接续复兴的决心;更是一种传承,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精神在文字间代代相传。当我们重读“八秩风霜铭国耻,万里山河祭烈魂”,当我们回望题记中“守和平、护山河、续复兴”的誓言,便知这词与题记间的浩气,正是山河无恙、家国安康的最好注脚。</p><p class="ql-block"> 吕华强先生是我人生旅途中十分敬重的导师,他以解放军军乐团大校的特殊经历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创作了这首气势恢宏的《破阵子》。其词作中展现出的对历史的深刻铭记、对和平的坚定守护以及对民族复兴的热切期盼,不仅是他才华的彰显,更是他人品的映照。退休后笔耕不辍的他,始终情系家国,令我辈深感敬佩与鼓舞,也激励着我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p><p class="ql-block"> 我的爷爷是一名地下党,我父亲三岁时,他就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壮烈牺牲了。我小时候就常常听父亲回忆他搜集到的爷爷的故事。这位我未曾谋面的英雄,这段家族经历让我比同龄人更多一点理解何谓家国。拜读吕老的词作, 看着令人壮怀激烈的阅兵阵列,心情如潮汹涌,久久难以平复。谨以此文,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无数为争取和平而浴血献身的有名和无名的英烈!历史将永远铭记,英魂千古,气壮山河!</p><p class="ql-block">(作者为经济学博士、金融企业高管)</p><p class="ql-block">20250903凌晨写于深圳</p> <p class="ql-block">吕华强,字贵卿,号行远,别署烟锁玉桥。斋号行远阁。解放军大校军衔,著名军旅艺术家。 </p><p class="ql-block"> 工音乐,通诗词,研翰墨。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长城书画家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书法特点:</p><p class="ql-block">大篆古朴厚重、盈金石阳刚之气;</p><p class="ql-block">小篆秀美灵动、现超脱灵魂之心;</p><p class="ql-block">行草动静有度、体婉若游龙之境;</p><p class="ql-block">隶书刚柔相济、得典雅庄重之韵。</p><p class="ql-block"> 随笔艺评文章以及近体诗词等,散见于《创造》、《时代潮》、《中国书画报》、《中国文化报》、《音乐周报》、《郑州晚报》、《红叶》等报刊杂志。近体诗词集《对弈清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印制有书法诗词集《诗书骈翼》。诗词“黄钟大吕吟”被《中华诗词文库——军旅诗词卷》收录,二十余首诗词被《当代中华诗词集成——解放军卷》收录。人民日报新媒体“人民号”发布《著名军旅艺术家吕华强诗词选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