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风传百战声

强哥(孟庆国)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太行风传百战声</b></p><p class="ql-block"> <b>孟庆国</b> </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日,我们38军112师336团炮一连的40多位老战友在太原举办了第4届战友联谊会。相聚叙旧之后,组委会特意安排了一次武乡游,组织大家走进八路军纪念馆和八路军总部,探寻八路军抗战的足迹,学习伟大的抗战精神。</p><p class="ql-block"> 八月的太行山,骄阳似火,却敌不过我们心中那团燃烧的激情。我们这批人,多是70-80年代在一个连队焠过火的战友,几十年过去了,每个人的双鬓面容都留下了岁月的沧桑,但当年的模样依稀可见,战友的情谊历久弥深,军人的情怀仍激荡于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进八路军纪念馆,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把我们的目光和思绪拉回到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那一幅幅日军暴行的图文展板,揭露了在外敌铁蹄践踏下中华民族所经历的那段最血腥、最黑暗的日子;那锈迹斑斑的刀枪、硝烟薰燃的军旗、打着补丁的军装,见证了抗战的艰苦卓绝;八路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呐喊着冲向敌阵的身姿,彰显出中华儿女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壮烈血性和威武不屈。</p><p class="ql-block"> 横贯在华北平原边沿的太行山脉,在中国社会变迁史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中,这里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堡垒,挺起了中国人民抵御外敌侵略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东出山西,兵进太行,八路军总部设立于此,3个师的主力转战于此,创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3个“晋”字头的抗日根据地,并从这里锋指华北、山东、华中,为推动全国抗战做出了卓越贡献。巍巍青山铸丰碑,千山万壑埋忠骨。太行山的每一座山峰、每一道沟壑,都留下了八路军将士征战的足迹;每一条山川、每一条溪流,都流淌着中华儿女洒下的热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武乡县蟠龙镇砖璧村,曾3次成为抗战中八路军总司令部驻地。1940年,华北战场的日军对我根据地大规模扫荡,并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建立封锁线,妄图以“囚笼政策”困死敌后抗日力量。重重危局中,八路军毅然亮剑,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指挥部就设在砖璧村头的玉皇庙、奶奶庙中。从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朱德、彭德怀、左权等八路军高级将领就在这里,调动指挥了105个团20余万人的兵力,在纵横2500公里的铁路、公路交通线上,同时向日本侵略者发起进攻。5个月中,我八路军将士和地方武装,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下,手握简陋的武器,迎着飞机大炮冲锋,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进行了1800多次残酷战斗,毙伤日、伪军2万多名,再次打出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作战,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遏制了妥协投降暗流的蔓延,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抗战的意志和力量。今天,我和战友们在指挥部旧址参观,在展厅中流连,听导游娓娓介绍当年朱老总、彭老总们在这里调兵遣将、运筹帷幄的场景,仿佛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能看到八路军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位于武乡县东30多公里的王家峪村,是八路军总部的又一处旧址。1939年10月至1940年7月,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就驻扎在这里,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杨尚昆、陆定一、杨立三等众多领导,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看着那低矮的窑洞,简陋的办公设施,我们对老一辈革命家和我军的高级将领充满敬意。不身临其境,很难想象当年的开国将帅们,就是在这样偏僻的穷山村里,在简陋的民宅窑洞中,设立了最强大、最高效的指挥部,指挥着二战中东方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抗日战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井冈山到太行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硝烟炮火中一路拼杀,一次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威武雄壮的战歌,终于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强大力量。从平型关伏击战到百团大战,从黄土岭战斗到车桥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共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建立了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根据地人口约1亿之众。到战争后期,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逐步发展成为抗战的骨干和主力,敌后战场上升为抗战的主要战场。</p> <p class="ql-block">  一寸山河一寸血,太行风传百战声。行走在太行山上,山风挟带着历史的回声,吹拂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年轻时就立志从军报国的激情再次激荡起来。抗战胜利80周年了,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当年任侵略者铁蹄践踏的破碎山河,而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强国;今日之军队,早已不是靠钻山沟避敌锋芒,靠小米加步枪与强敌周旋的敌后游击队、武工队,而是长缨在手,令任何敌人胆寒的强大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定海神针”。太行山培育和铸就的抗战精神,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我们这些老兵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此生不改。令我们感到自豪的是,在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砥砺前行的队列中,有我们豪情万丈的青春身影,有我们甩正步的铿锵足音,有我们挥洒的热血和汗水。我们将继承先烈遗志,牢记军人使命,不坠青云之志,无愧军人荣誉,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让伟大的抗战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余生。</p><p class="ql-block"> 这,是先辈留下的嘱托,是共产党人的使命,也是我们这些老军人永远不能卸载的责任和担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