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五年初夏,华北大地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已有八年之久。万全县洗马林镇这个位于坝上坝下交界处的小镇,此刻正处在日伪统治的重压之下。镇中心玉皇阁下西面的警察署门口,两个伪警察无精打采地站着岗,枪斜挎在肩上,目光呆滞地望着空荡荡的街道。</p><p class="ql-block"> 五月的一个清晨,两个头戴草帽、身着粗布长衫的商人模样的人,赶着一辆驴车缓缓进入洗马林镇。他们一个是路北支队的郑越,一个是武魁。驴车上堆放着草料等,看起来与寻常来洗马林拉货的商贩别无二致。</p><p class="ql-block"> "老武,看那边。"郑越压低声音,用眼神示意镇公所方向。</p><p class="ql-block"> 武魁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几个伪警察在玉皇阁下正粗暴地推搡着一个老汉,老汉怀里的布袋被打翻在地,黄澄澄的小米洒了一地。</p><p class="ql-block"> "狗日的汉奸。"武魁咬紧牙关,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被郑越及时按住。</p><p class="ql-block"> "记住咱们的任务。"郑越轻声提醒,脸上却堆起商人的谄笑,向路过的伪警察点头哈腰。</p><p class="ql-block"> 二人来到镇东门外的客栈安顿下来后,便开始分头行动。郑越去了集市,武魁则去了镇子北面的辛夭子村。他们表面上装作是收购山货的商人,实则是来侦察敌情,联系群众,为解放洗马林做准备。</p><p class="ql-block"> 集市上,郑越注意到一个卖炒葵花籽的小贩。这人约莫三十来岁,面容宽阔目光如炬,一边熟练地翻炒着锅里的葵花籽,一边机警地观察着四周。他的摊位前挂着一面小旗,上面绣着不起眼的三个红点——这是地下党的暗号。</p><p class="ql-block"> 郑越走上前去:"老板,葵花籽怎么卖?"</p><p class="ql-block"> "一分钱一分货,客官要多少?"小贩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要三斤,不过得要新炒的。"郑越说出接头的暗语。</p><p class="ql-block"> 小贩会意地点头:"正好,后院刚炒好一锅,客官随我来。"</p><p class="ql-block"> 来到后院,小贩确认四下无人后,低声说:"我是杨贵堂。你们可算来了!"</p><p class="ql-block"> 郑越激动地说:"杨贵堂同志,我们这次来就是要解放洗马林,需要你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杨贵堂详细介绍了镇上的敌情:"警察署共有五十三人,长短枪四十支。署长王胜德是个铁杆汉奸,但底下不少人只是混口饭吃。最近伪军又从柴沟堡调来三十多人,住在镇公所后院。"</p><p class="ql-block"> 同一时间,武魁在辛夭子村找到了伪甲长杨宽。杨宽表面上是为日本人办事的甲长,实际早已心向抗日。在一处隐蔽的窑洞里,武魁与杨宽秘密会面。</p><p class="ql-block"> "杨甲长,最近鬼子有什么动静?"武魁低声问。</p><p class="ql-block"> 杨宽神色凝重:"增兵了。伪警察们现在嚣张得很,天天挨家挨户收'治安费',不少人家连锅都揭不开了。"他顿了顿,又说:"有个叫冀万元的警察,最近因为不愿跟着去村里抢粮,被王胜德打了一顿耳光。我看这人可以争取。"</p><p class="ql-block"> 武魁默默记下这些情况:"好,重点关注这个冀万元。我们要从内部分化瓦解敌人。"他又从怀里掏出一叠传单:"这是我们共产党的政策宣传,麻烦您找可靠的人散发一下。"</p><p class="ql-block"> 杨宽接过传单,郑重地塞进炕席底下:"放心吧,武同志。咱们这心里都亮堂着呢,就盼着八路军早点打过来!"</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几天,郑越和武魁广泛接触群众,宣传抗日道理,揭露汉奸罪恶。在杨贵堂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建立起情报网络。许多受苦受难的群众自愿为他们侦察汇报敌情,洗马林镇的日伪动向,路北支队了如指掌。</p><p class="ql-block"> 杨贵堂这个卖炒葵花籽的地下党员,成了情报传递的关键节点。他每天推着小车走街串巷,看似叫卖葵花籽,实则在收集情报、传递消息。他那炒锅下的炉火,日夜不息,就像抗日的火种,在洗马林镇悄悄蔓延。</p><p class="ql-block"> 六月的一个夜晚,郑越和王来树执行了一次大胆的行动。那晚路北支队护送大部队到坝上后,二人趁着夜色摸回到洗马林,到了警察署墙外。</p><p class="ql-block"> "王哥,我从东墙进去,你在外面警戒。"郑越低声吩咐。</p><p class="ql-block"> 王来树点点头:"小心点,有情况我就学猫头鹰叫。"</p><p class="ql-block"> 郑越身手敏捷地翻过警察署的围墙,落地无声。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西厢房里传来阵阵鼾声。他轻轻推开门,借着月光看见炕上躺着七八个警察,枪支都靠在墙边。</p><p class="ql-block"> 郑越掏出手枪,挨个敲打熟睡中的警察。被惊醒的伪警察睁眼看见黑洞洞的枪口,个个吓得魂飞魄散,一动不敢动。</p><p class="ql-block"> "都听好了,"郑越压低声音,"我们是路北支队的。日本鬼子长不了了,你们给自己留条后路,少做伤天害理的事。否则......"他故意顿了顿,枪口在每个人面前晃过,"八路军来了,一个个跟你们算账!"</p><p class="ql-block"> 警察们吓得浑身发抖,连连点头。郑越迅速收缴了所有枪支的枪栓,然后悄无声息地退出房间,与王来树会合后消失在夜色中。</p><p class="ql-block"> 这次行动震撼了整个警察署。第二天警察们发现枪栓不翼而飞,都知道是八路军来过了,个个心惊胆战,做事收敛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七月中旬的一天,洗马林警察署居然托人给路北支队送来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十斤猪肉和一封信。信上写着:"久闻李大队长的为人,送上猪肉十斤以表寸心,如今后需要什么尽管来人或信,给送上。"</p><p class="ql-block"> 李政军大队长和支队领导们看着这份"礼物",不禁笑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啊。"李大队长捻着信纸说。</p><p class="ql-block"> 郑越思索片刻:"不如将计就计。他们既然示好,我们就趁机打入内部。"</p><p class="ql-block"> 支队决定派武魁去辛窑子找伪甲长杨宽。这个杨宽早已被路北支队争取过来,表面为日本人办事,实际心向抗日。</p><p class="ql-block"> 武魁连夜赶到辛窑子见到了杨宽。</p><p class="ql-block"> "杨甲长,警察署送来猪肉的事你知道了吧?"武魁开门见山。</p><p class="ql-block"> 杨宽点点头:"听说了。署里那几个头头吓破了胆,想给自己留后路呢。"</p><p class="ql-block"> "好,那就趁热打铁。你借这个机会多往警察署跑,重点争取那个冀万元。"</p><p class="ql-block"> 杨宽领命后,第二天就借口"商议治安事宜"去了洗马林警察署。署里气氛明显不同往日,警察们三三两两交头接耳,见杨宽来了都围上来打听"外面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杨宽故意神秘地说:"北边八路厉害着呢,听说很快就要打过来了。咱们都得想想后路啊。"</p><p class="ql-block"> 这话说到了许多人的心坎上。当晚,杨宽特意找到冀万元,二人到镇上的小酒馆喝酒。</p><p class="ql-block"> "冀兄弟,听说你前阵子挨打了?"杨宽给冀万元斟满酒。</p><p class="ql-block"> 冀万元苦笑一下:"不就是不愿去抢老乡的粮食嘛。王胜德那王八蛋,对日本人比对他亲爹还孝顺。"</p><p class="ql-block"> 杨宽压低声音:"兄弟,不是老哥说你,这汉奸的饭能吃一辈子吗?日本人迟早要滚蛋,到时候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冀万元沉默了,一杯接一杯地喝酒。最后他抬起头,眼中已有决意:"杨哥,不瞒你说,我早就不想干这窝囊事了。只是......只是找不到门路啊。"</p><p class="ql-block"> 杨宽心中暗喜,凑近些说:"你要真有这心,老哥我可以帮你引见引见......"</p><p class="ql-block"> 在杨宽的安排下,冀万元决定投诚路北支队。七月二十日深夜,洗马林镇万籁俱寂,只有打更人的梆子声偶尔响起。冀万元悄悄收拾好行装,将一支步枪、四枚手榴弹和四十发子弹用布包好,然后溜出宿舍。</p><p class="ql-block"> 镇东南角的文昌阁黑黢黢地立在夜色中。冀万元按照约定,学了三声猫头鹰叫。很快,黑暗中闪出一个人影——地下交通员杨贵堂。</p><p class="ql-block"> "快,绳子系在树上了。"杨贵堂低声说。</p><p class="ql-block"> 二人迅速来到城墙边,只见一棵老榆树的粗枝伸向城外,一条麻绳已经系在上面。冀万元把武器弹药先系下去,然后自己抓住绳子,敏捷地滑下城墙。</p><p class="ql-block"> 城外的小树林里,武魁早已等候多时。他们顾不上说话,迅速消失在夜色中。</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拂晓,杨宽同他们一道去西柳林找到郑越。冀万元被编入路北支队,后任县中队班长。</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时,白龙洞一年一度的庙会到了。虽然战乱年代,但老百姓求雨心切,还是办起了庙会,请来了戏班子。四乡八村的群众络绎不绝前来,坝上坝下的商贩也云集于此,一时间人山人海,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 各村的保安队和洗马林的日伪警察也来到戏场,美其名曰"维持秩序",实则看戏凑热闹,同时也监视是否有抗日分子活动。</p><p class="ql-block"> 郑越和李政军化装成农民混在人群中,观察着这一切。</p><p class="ql-block"> "老李,这可是个好机会啊。"郑越眼睛发亮,"这么多人,正好宣传冀万元投诚的事,瓦解敌人士气。"</p><p class="ql-block"> 李政军会意地点头:"对!咱们上台唱出大戏!"</p><p class="ql-block"> 二人悄悄找到戏班班主,亮明身份。班主早对日伪恨之入骨,当即答应配合。</p><p class="ql-block"> 一出戏唱完,演员们没有退场,反而敲锣打鼓更加热闹。郑越和李政军突然跃上戏台,台下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伪警察和保安队的人也警觉地向前挤来。</p><p class="ql-block"> "乡亲们!"郑越声如洪钟,"我们是路北支队的!今天借这个机会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洗马林警察署的冀万元同志已经弃暗投明,参加抗日了!"</p><p class="ql-block"> 台下顿时哗然。伪警察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 李政军接着喊道:"日本鬼子长不了了!冀万元同志做出了明智选择!所有伪人员们,你们要认清形势,不要再为虎作伥了!"</p><p class="ql-block"> 群众开始交头接耳,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伪警察和保安队的人在一片欢呼声中灰溜溜地退出了戏场。</p><p class="ql-block"> 冀万元投诚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四乡八村,轰动了整个万全县。洗马林日伪警察署长王胜德又惊又怒,一面假意提出和路北支队商谈,一面偷偷去柴沟堡伪警察局报告求援。</p><p class="ql-block"> 路北支队抓住时机,加强攻势。郑越派人将一大卷传单和标语送进洗马林,交给另一位地下党员石德胜同志,石德胜是我党在洗马林的重要联络人。他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可靠群众,连夜行动。</p><p class="ql-block"> 一夜间,全镇大街小巷贴满了"欢迎冀万元弃暗投明!""日本鬼子末日来临!""共产党实行宽大政策!"等革命标语。石德胜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在警察署对面的墙上贴上了最大的标语。他还机智地将传单塞进伪警察们的门缝里,让敌人内部人心惶惶。</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洗马林镇沸腾了。老百姓看着标语窃窃私语,脸上洋溢着希望的笑容。日伪人员则惊恐万状,慌作一团。警察署里乱成一锅粥,人人自危。</p><p class="ql-block">"署长,咱们怎么办啊?"一个警察战战兢兢地问王胜德。</p><p class="ql-block"> 王胜德面色铁青,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妈的,冀万元这个叛徒!等皇军来了有他好看!"</p><p class="ql-block"> 话虽如此,他自己心里也七上八下。这时电话铃突然响起,王胜德抓起话筒,只听了几句就脸色大变。</p><p class="ql-block"> "什么?八路已经到了镇外?"他失声叫道,话筒差点掉在地上。</p><p class="ql-block"> 警察署里顿时炸开了锅。警察们慌忙收拾东西,有的甚至开始脱掉警服准备逃跑。</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是路北支队的疑兵之计。武魁带着几个队员在镇外放枪呐喊,制造大军压境的假象。</p><p class="ql-block"> 王胜德彻底慌了神,急忙给柴沟堡打电话求援。七月十五日,伪万安县派驻守郭磊庄的两个伪兵班赶到洗马林,但他们不是来增援的,而是来接应伪人员撤退的。五十多个伪人员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地被接往柴沟堡。路北支队不费一枪一弹,迅速占领了洗马林。</p><p class="ql-block"> 阳光照耀在洗马林镇的上空,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欢迎路北支队的到来。郑越和武魁带着队员们走进警察署,只见办公室里文件散落一地,可见敌人逃跑时的仓皇。</p><p class="ql-block"> 武魁站在警察署门口,向聚集过来的群众宣布:"乡亲们!洗马林解放了!从今天起,这里就是共产党的天下,我们再也不受日本鬼子和汉奸的欺压了!"</p><p class="ql-block"> 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老人们擦着眼泪,年轻人兴奋地鼓掌,孩子们虽然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也跟着大人又蹦又跳。</p><p class="ql-block"> 郑越当场宣布:"经路北支队决定,由武魁同志担任洗马林区区长!"</p><p class="ql-block"> 武魁站在高处,向群众宣讲共产党的政策,承诺减租减息,改善民生,组织民兵保卫家乡。群众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称是。</p><p class="ql-block"> 杨贵堂推着他的葵花籽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终于不用再隐姓埋名,可以光明正大地为党工作了。这个默默无闻的地下党员,为洗马林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这时石德胜也站了出来,与同志们紧紧拥抱。他激动地说:"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随后几天,路北支队以洗马林为中心,迅速解放了万全西半部地区。各村纷纷建立民主政权,组织民兵武装,掀起生产热潮。</p><p class="ql-block"> 冀万元作为投诚人员的榜样,积极参加新政权的建设工作。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服了许多犹豫观望的伪人员前来投诚,进一步扩大了抗日力量。</p><p class="ql-block"> 洗马林的解放,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日伪在万全县的统治中心,为后续全面解放万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到现在老百姓还传颂着这段智取洗马林的传奇故事,传颂着那些为解放事业默默奉献的英雄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声明】本文基于1945年冀北地区洗马林镇解放斗争的历史背景创作,在尊重基本历史事实的前提下,为增强故事性和可读性,对部分人物形象、对话细节及情节开展进行了艺术化加工。文中涉及的具体人物对话、心理活动及个别场景描述属文学创作范畴,并非完全真实的历史记录。</b></p><p class="ql-block"><b> 本文力求在保持历史大框架准确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文学想象再现那段烽火岁月,以此缅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敬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区分历史事实与文学创作内容。</b></p><p class="ql-block"><b> 如有与史实不符之处,欢迎各位读者及历史研究者指正。</b></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韩学卿,笔名东方云涵,现任张家口市万全区供销合作社党政办主任。系张家口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万全区作协会员。长期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与文学创作,著有中篇小说《乱世残匪》、《洗马林重修真武庙传奇》,中篇故事集《听我讲洗马林过去的故事》等作品,并在多家网络媒体上发表故事、论文多篇。其创作扎根乡土,注重历史与文学的结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