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跨越是一种境界走向另一个境界,是螺旋式的精进,是对“瓶颈”实质性地突破,一个是从新的开始,一个是自愈,这是一个谦受益的过程,那些自以为满满的,都滞留徘徊在阶之外。在空旷无助的深夜里让自己一点一点的腐化,也许可能认为是命中注定的,其实不然,都是情绪化所致,通常不是理性思维,而是感性认识的简简单单。</p> <p class="ql-block"> 习惯会让一个人遇上更好的自己,习性会使一个人堕落。在起落之间,源自于一个人的信仰和选择。有些人用语言作了回答,有的人以行动证明了一切。。那些曾经的海誓山盟被海风吹走了,无影无踪,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却把信送给了加西亚。任性不是坚韧,未泯也不萌稚,知行合一固然,更有从牦牛岭到东海的践行。很欣赏第一句话:“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只顾风雨兼程。</p> <p class="ql-block"> 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美好的过程。不仅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学习各种知识来充盈我们的大脑,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为了让生活过的更充实,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比如说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努力了,把它当作一种自我救赎的方法,想着打开自己,愿自由自在的展翅翱翔,经过一系列的兜兜转转,最后发现自己还是原地不动认为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改变。其实这很简单,如果你置身处在一个无奈的环境中,你的无数个梦想都会成为泡影。《后汉书》:“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明了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无论再多么优秀的种子,没有阳光雨露滋润也不会发芽生根,再优的根苗,栽植在干枯的沙漠里,也难以长成参天大树。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时,要不同流合污如入鲍鱼之肆,要不逃离是非之地,虽然是有清者自清的说法,但也有水至清则无鱼的现象。但有很多时候,外在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若没有当年孟母三迁的故事,怎会有“亚圣”的诞生,怎会有流芳后世的“孔孟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