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 枫叶🍁红了</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17595175</p><p class="ql-block">图片好友提供</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错”,藏语意为“不可战胜的碧玉”。初闻其名时,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一片被雪山环抱的湖水,湖面泛着孔雀石般的幽蓝,像一块被天神遗忘的宝石,静静躺在冈底斯山脉的臂弯里。作为西藏“三大圣湖”之首,玛旁雍错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观,更是藏传佛教、印度教、苯教共同尊崇的“世界中心”。</p><p class="ql-block">传说中,它的湖水能洗净灵魂的业障。而今年盛夏,我这个被都市喧嚣磨钝了感官的旅人,终于踏上了这场朝圣般的旅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旅程从“神山”冈仁波齐脚下的塔钦小镇开始。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稀薄的空气,为雪峰镀上一层金边,仿佛诸神在云端点燃了火炬。我与两位驴友包下一辆越野车,向玛旁雍错进发。虽然直线距离仅60公里,但高原的荒凉路况让车程变得漫长而颠簸。驶过海拔5600米的“鬼湖”拉昂错时,狂风卷着沙粒拍打车窗,窗外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与想象中的碧波荡漾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看!那就是玛旁雍错!”司机突然喊道。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地平线上,一片钴蓝色的湖水正泛着丝绸般的光泽,与灰褐色的荒原形成刺眼的对比。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藏民为何称它为“永恒不败的碧玉”。</p><p class="ql-block">当越野车终于停在湖畔,我几乎是踉跄着扑向水边。阳光下的湖水呈现出一种近乎魔幻的蓝:近处是剔透的蒂芙尼蓝,远处则沉淀为深海般的靛蓝,仿佛有人将整片天空的蓝都倾泻进了湖中。湖面如镜,倒映着纳木那尼峰的雪冠,而风过时,涟漪又将雪山揉碎成千万片银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蹲下触碰湖水,寒意瞬间从指尖窜上脊椎。水下两米处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偶尔有细小的鱼群掠过,像一串游动的省略号。湖畔,一位磕长头的老人正用额头轻叩地面,他的藏袍沾满尘土,眼神却亮如星辰。我们默默加入转湖的队伍,经筒转动的声音与浪涛声交织成一首古老的歌谣。</p><p class="ql-block">傍晚的光线为湖水披上鎏金外衣,牧民家的牦牛群缓缓归巢,远处寺庙的金顶忽明忽暗。我坐在一块刻满经文的玛尼石旁,看夕阳将云朵染成绛红色。一位路过的喇嘛递来一杯热茶,茶香混着煨桑的柏木味,他说:“玛旁雍错的水能照见人心。”我望着湖面,突然想起《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对“西天瑶池”的记载——原来千年前,也有人在此刻凝视过同一片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我装了一小瓶湖水。回望暮色中的圣湖,它已化作深蓝的绸缎,包裹着大地的秘密。玛旁雍错的美,是那种让人甘愿匍匐在地的震撼。它不只是一处风景,更是一面镜子——照见自然的壮阔,也照见人心的渺小与虔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