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阁的美篇

陈庆阁

<p class="ql-block">方寸间的铁路印记:一位集邮爱好者孙维余的长春首发列车签名封收藏记</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5日,在长春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长春市总工会成立80周年集邮展览会上共征集展品23部,其中:反映铁路发展题材的作品唯独有长春车辆段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维余以题为《长春旅客列车首日纪念封》邮集参展。</p><p class="ql-block"> 孙维余作为一名与铁路为伴数十载的“老铁路”,集邮于他而言,是连接职业热爱与岁月记忆的特殊纽带。而他珍藏的1997至2019年间长春旅客列车开行首日纪念封,更是这段铁路生涯中最珍贵的“时光标本”。</p><p class="ql-block"> 这些纪念封并非普通邮品,每一枚背后都藏着一段关于“首发”的故事。改革开放后,长春铁路迎来发展黄金期,每当有开往新目的地的旅客列车首次开行,他都会提前准备好贴有邮票的铁路公函封,在列车开行首日,找到执乘的“三乘一体”负责人——客运段列车长、公安分处乘警长、车辆段车辆乘务长,恳请他们在封上留下签名。随后,他会立刻前往长春站前邮局,盖上当天的邮戳,让这枚封成为“首发时刻”的永久见证。</p><p class="ql-block"> 从1997年到2019年,二十余载光阴里,这些签名封记录的不仅是一次次列车首发的历史瞬间,更串联起长春铁路的飞速变迁。列车从绿皮车到空调车,从普通快车到高铁动车;开行范围从周边城市拓展至全国多地,每一枚封上的签名与邮戳,都像是铁路发展年轮上的清晰刻痕。</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翻看这些封,列车长的工整字迹、乘警长的刚劲签名、车辆乘务长的细致落款,仍能唤醒我们对每一次首发场景的记忆。它们早已超越了集邮藏品的范畴,成为中国铁路改革开放后历史巨变的缩影,更是他作为“老铁路”,与铁路事业共同成长的珍贵见证。</p> <p class="ql-block">一、首日开往首都北京的列车</p><p class="ql-block">1、K59/60次</p> 2、Z61/62次 3、D23/24次 <p class="ql-block">二、首日开往华东地区的列车</p><p class="ql-block">1、长春至上海的K517/518次</p> <p class="ql-block">2、首日开往南通的K4986/5/4/3次</p> <p class="ql-block">3、首开长春至厦门的Z102/3次</p> <p class="ql-block">4、首日开行延吉——长春——青岛1256/5/4/3次</p> <p class="ql-block">三、首日开行华南地区的列车</p><p class="ql-block">1、首开长春至广州东的列车,T122/1次(第一列进穗列车)</p> <p class="ql-block">2、首日开行的第二趟进穗列车T84/5</p> <p class="ql-block">3、首日开行的长春至南宁的K2388/7/6/5次列车。</p> <p class="ql-block">4、首日开行长春至三亚的Z384/5次列车</p> <p class="ql-block">四、首日开行西南、西北的列车</p><p class="ql-block">1、首日开行长春至重庆北的K1572/3次列车</p> <p class="ql-block">2、首日开行长春至昆明的K2288/5次列车</p> <p class="ql-block">3、首日开行长春至乌鲁木齐的T302/3次列车。</p> <p class="ql-block">4、首日开行长春至拉萨的Z/22/1、Z21/2次</p> <p class="ql-block">这次长春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市集邮协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的集邮展,汇集长春本土及东北地区集邮联谊第20次活动的36部80框邮集作品。</p><p class="ql-block"> 几年来,孙维余坚持用邮集展的形式对青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党、爱国、爱铁路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先后编辑出《人民公仆周恩来》、《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长春百年沧桑》、《腾飞的中国铁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国梦》等30部展品,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受青工喜爱和欢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