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

来旭

<p class="ql-block">长治市,中国山西省下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古称上党、潞州、潞安等,地处晋东南,晋冀豫三省交界,位于上党盆地中,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p><p class="ql-block">“长治”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取“长治久安”之意。周显王二十一年(前348年)韩国在此首置上党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一统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党郡为其一,市区内留存有古上党郡署大门上党门和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中轴线长408米的城隍庙潞安府城隍庙。长治市是晋东南中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曲艺名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9年,再次入选“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百强榜”。2022年1月,入围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p> <p class="ql-block">上党战役纪念地</p><p class="ql-block"> 上党战役北关战地旧址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北关桥东侧石子河畔,是1945年上党战役中北关战斗的发生地。.</p><p class="ql-block"> 1985年,为纪念战役胜利40周年,长治市政府修建了以镌刻“上党战役北关战地旧址”假山为核心的纪念游园,园内设有水池、亭阁等设施,并保存有毛泽东手书的三垂岗战役石刻。该旧址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通过古建筑参观、口述史访谈等形式传播革命精神,被纳入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与由来</p><p class="ql-block">“上党”一词源自殷商,意为“太行山上最高处”,《释名》释为“与天为党”。秦置上党郡,隋代郡治迁至长治,始建此门。‌‌隋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增建飞龙宫、德风亭等,盛极一时。‌‌金元时期:毁于战火,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门庭及钟鼓楼,弘治、民国年间多次修缮。‌‌‌功能演变‌:原为郡署大门,后成为潞安府衙象征,现为展示长治历史文化的核心景点。‌‌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党门融合了隋唐至明清的建筑艺术,其独特布局和保存完好的明代构架,为研究中国古代衙署建筑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p> <p class="ql-block">长治观音堂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距今已有440余年历史,占地面积约7400平方米,坐东朝西,为两进院落布局。核心建筑观音殿内现存约500尊彩塑与悬塑,融合儒、释、道三教元素,塑像最小仅2厘米,最大达2米,被誉为“明代悬塑珍品”。‌‌</p><p class="ql-block">历史与艺术价值。主殿为单檐悬山顶,门楣悬挂明万历十一年兵部侍郎郜钦题写的“观音堂”鎏金匾额,殿内采用“悬塑”技法,无承重柱支撑却保存四百余年。‌‌‌三教共融‌:正殿中央为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像,顶部塑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三教鼻祖共坐,两侧分列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等,展现明代宗教文化融合的独特风貌。‌‌</p><p class="ql-block">殿内光线幽暗,自然光透过高窗投射于悬塑,营造出琉璃光泽的视觉效果,细节如衣褶纹理、人物神态均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潞安府城隍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大北街庙道巷,是为祭祀城隍神而营建的,是全国现存已知的府城隍庙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2229平方米,建筑面积5175.03平方米,始建于元代。潞安府城隍庙坐北朝南,一进三院,前有神道,南北向中轴线长408米,由南往北依次有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城隍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2001年6月25日,潞安府城隍庙作为元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静乐宫</p><p class="ql-block"> 关村静乐宫位于长治市潞州区老顶山镇关村,为清代古建筑遗存。2021年8月4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该建筑被列入保护单位。其地理位置属潞州区老顶山镇关村范围内,建筑年代可追溯至清代。推荐邻近景区包括上党门、始祖百草堂及长治市博物馆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