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林子/24414306</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描摹遵义,唯一的答案那就是红色。8月31日,我们一行踏入遵义会议会址及陈列馆,时光仿佛倒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90年前,即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且在这以后党和红军粉碎了一次次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了长征,从而奠定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纪念馆包括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会址简单看了一下,里面有的门关了。我们走出遵义会议会址后,去往遵义会议陈列馆重点参观。遵义会议研究的主要是军事问题,用毛泽东的话说是“讨论失败”:为什么打败仗?如何不再打败仗?如何才能打胜仗?归根结底是如何转败为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陈列馆设置有《遵义会议伟大转折》专题陈列,展览以红军长征为主轴线,全面系统、生动详实地展现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历史意义和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转战贵州的重大历史史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首批革命纪念场所,馆内图片资料齐全,文档清晰度高,让参观者一目了然,会址馆内的故事无数。如今,站在馆内,看着展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之感油然而生。遵义会议精神,历经90年仍熠熠生辉,90年来遵义会议精神历久弥新,依然振奋人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入这扇古朴之门,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我们由此门进入参观,开启遵义会议陈列馆的探秘之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展厅,我首先看到了参加遵义会议的人员有20人,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中央秘书长:邓小平;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以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也参加了会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以保存下来。毛泽东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大期间说:“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的“成色”得到了战争的检验。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处处主动,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馆内有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的场景在此复原。每一处红檐灰墙的房屋里都以不同的形式记载着会议故事,有的是铜刻雕像还原历史面貌,有的是文字叙述阐述历史事件,有的是黑白照片记录革命岁月,有的是泛黄报纸撰写会议内容。简单的物品却也透露着革命使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到“血战湘江”这里,看了后心里难过。当时背景:1934年秋天的中央苏区,笼罩着一股肃杀之气。全体红军将士,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阴影下,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蒋介石的围剿大军正在从四面步步逼近,中央和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性的转移,以寻求到湘西,与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和。惨烈的湘江战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爆发的。八万红军血战湘江,仅存三万之余,致使遵义会议的召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陈列馆就像走进了那段艰苦岁月,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件件破旧棉衣,我才真正明白“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的深刻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陈列馆是现代化展馆,以“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为主线,通过文物、雕塑、裸眼3D技术等展示长征史。内藏有 2048件/套文物,含59件珍贵文物(如会议室挂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会议陈列馆,党旗下的精神传承。富有强烈视觉冲击感的红军战士群像,红色五角星点缀的天花板以及刻有各有时期的墙面图片,缓缓展开革命画卷。沉浸其中,悟出许多历史知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时光的涟漪在眼前漾开。馆内红军战士用过的枪支弹药、日常用品,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烽火岁月。反围剿动态路线图,似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领导人手迹、泛黄报纸,记载着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还有那珍贵影像,让人不禁思索:若身处那个时代,自己能否如先辈般,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之姿,书写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到这里看到展牌上写着是遵义会议幻影成像,这天停止了投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静默的墙上,名字熠熠生辉。31位上将,98位中将,392位少将,如星辰,镶嵌在历史的天空。他们,曾是平凡的血肉之躯,却以非凡的勇气,铸就了不朽。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对革命的深情告白,对信仰的坚定守望,这面墙,是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便是那关键的转折点,它如暗夜中的明灯,照亮前行方向。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带领红军绝处逢生,走向陕北,走向胜利。打败日寇、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又赢得抗美援朝,一扫百年屈辱,其意义在历史长河中永恒闪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在展馆里看看这些资料图片,仿佛耳边忽然响起阵阵波涛声,支起耳朵捕捉,却又消失了。我在想,那是赤水河的涛声,是金沙江的涛声,是大渡河的涛声,是长江黄河的涛声,是创造新世界的历史洪流的涛声,更是中华民族在时代发展潮流中的搏击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前进道路上,要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踏入遵义会议陈列馆,时光的褶皱在此舒展。九十年前,那场扭转乾坤的会议在此召开。与会者于风云变幻中精准锚定自身坐标,以智慧与勇气为革命劈开光明坦途。走出会址,思绪飘远。“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长河,能有几个这般闪耀的思想会场?它如璀璨星辰,照亮民族前路,也让我们在岁月回响中,领悟信念与抉择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