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3日清晨,我起了个大早,坐在电视机前,反复调整着频道,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画面。儿媳见我执拗,索性将屏幕锁定在阅兵直播的主频道。那一刻,我将见证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b>那一刻,天安门上毛主席画像如炬的目光穿透岁月。</b>今天,当镜头扫过天安门城楼时,画像中毛主席那慈祥温润,雍容庄重的神态与气质从未改变。它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敬仰!我凝视着那幅伟人的画像,就像再一次听见历史的回响:1949年开国大典的礼炮声、抗美援朝战场的冲锋号角、改革开放的春雷声……画像下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我的眼眶发热,感觉那些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就站在城楼上,与今日的盛世遥相呼应。他们用生命铸就的丰碑,此刻正被新时代的阳光镀上金边。</p> <p class="ql-block"><b>那一刻,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和平鸽振翅高飞。</b>阅兵式开始前,镜头掠过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镌刻的浮雕中,抗日战士的英姿与和平鸽的剪影交叠。当放飞和平鸽的指令响起,成千上万只白鸽掠过碑顶,如同一片流动的云霞。我的手指紧紧攥住沙发扶手——这些鸽子的翅膀下,是加沙被摧毁的房屋、乌克兰焦黑的田野。而此刻的中国,只有鸽哨声在晴空下悠扬。一位白发老兵在直播中喃喃道:“和平,是用多少人的命换来的啊……”毛泽东为纪念碑正面的碑心石题写了八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b>那一刻,城楼上检阅的方阵,是历史与未来的交响。</b>当习近平主席登上城楼,全场肃立高唱国歌。我看见他身着中山装,神采奕奕,与抗战老兵方阵的银发在晨光中闪烁。这些平均年龄90岁的老人,有的坐着轮椅,有的颤抖着举起右手敬礼。他们的目光越过长安街,望向受阅部队的钢铁洪流——99A主战坦克的履带碾过红毯,歼-20战机在云端拉出彩烟,东风导弹的尾焰划破天际。一位老兵突然举起布满皱纹的手,对着镜头说:“这些装备,我们当年连想都不敢想!”</p> <p class="ql-block"><b>那一刻,三军将士的步伐,踏碎了时空的界限。</b>徒步方队走过天安门时,我的呼吸几乎停滞。三军仪仗队的正步声如惊雷滚动,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时代的脉搏上。年轻士兵的军装笔挺如松,年轻的面庞上没有恐惧,只有与年龄不符的坚毅。镜头扫过“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战旗,我突然想起搜索资料时读到的故事:80多年前,这支连队的战士用大刀劈开日军的铁蹄,如今他们的传人手持激光制导武器,守护着同样的山河。军队有力量,人民才有底气,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无往不胜!</p> <p class="ql-block"><b>那一刻,国产武器的锋芒,点燃了血脉中的炽热。</b>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装备方队。当无人作战车群如蚁群般整齐推进,当电磁炮的蓝光划破长空,当东风-41导弹的弹头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我的手心沁出冷汗。这些“国之重器”的铭牌上,刻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名字:有人因长期辐射罹患白血病,有人在戈壁滩埋葬了青春。此刻,他们的名字化作钢铁的诗行,镌刻在民族复兴的丰碑上。此刻,以武止戈,砥定乾坤,“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九三阅兵的胜利之师,让那些跳梁小丑们闻风丧胆。</p> <p class="ql-block"><b>那一刻,是和平的象征,是旗帜的海洋,是自强的脊梁。</b>党旗、国旗、军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猎猎作响。三面红旗交叠的瞬间,我想起太行山上的八路军、上甘岭的坑道、抗洪堤坝上的迷彩服。一位现场观众在直播中哽咽:“这些旗子飘多久,我们的腰杆就能挺多直!”是的,当北斗卫星为阅兵导航,当量子通信守护阅兵通信,当每一枚导弹都刻着“中国芯”,我们终于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强大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安全,旗帜的艳丽、人民的尊严,永远建立在自强的脊梁之上。</p> <p class="ql-block"><b>那一刻,我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和大国的高度。</b>阅兵结束,我久久无法起身。屏幕里,少先队员向老兵献花的画面与黑白抗战纪录片交替闪现。一位网友的弹幕刺痛了我:“这盛世,如您所愿。”是的,1937年南京城的血泪、1950年长津湖的冰雪、1979年南疆的硝烟,都化作了今日长安街的鸽哨。我们何其有幸,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不需再为仰慕洋人鼻泣而俯身下跪;不必再为吃饱肚子去逃荒要饭;不必再为了一句“华人如狗,不准入内”遭受屈膝,更不必在战火中与亲人诀别。那一刻,我听到了 “要和平,不要战争”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呐喊!</p> <p class="ql-block"><b>那一刻,丰碑永铸,薪火长传。</b>看完九三阅兵,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不是一场表演,也不是嫉妒人眼中的作秀,而是一部用钢铁与热血写就的史诗。当最后一架战机消失在天际,我轻轻抚摸着胸前的党徽。那些在屏幕里定格的画面——毛主席画像的凝视、老兵颤抖的军礼、导弹的尾焰、飘扬的旗帜——已化作血脉中的烙印。我知道,这座用生命与尊严铸就的丰碑,终将由我们这一代人继续守护。正如一位老兵所说:“我们的身后是万家灯火,我们退一步,黑暗就前进一步。”而今日的中国,永远不会再退。”</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文字.编辑:峡江甜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图片:选自网络(谢原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