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9.3大阅兵”想到的(散文)

贾亮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观看202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真是让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当雄壮的国歌响彻天安门广场,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扑面而来。随后,总书记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这番话如黄钟大吕,撞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刹那间,我的思绪被拉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夏大地。然而,正是在这最黑暗的时刻,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他们没有精良的装备,没有充足的补给,却有着不可征服的意志和宁死不屈的气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跃下悬崖的那一刻,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精神的永生;赵一曼在敌人酷刑面前坚贞不屈,临刑前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重量;杨靖宇将军孤身奋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在断粮数日、冰雪覆身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到最后,当敌人剖开他的胃,看到的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时,连敌人都为之动容。还有千千万万没有留下姓名的无名英雄,他们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却把光明留给了后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这些英烈,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灯塔。他们的名字或许湮没于历史长河,但他们的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总书记接着指出:“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句话振聋发聩。历史不能忘却,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和平来之不易,守护它需要清醒与担当。今天的中国,虽身处和平年代,但世界并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唯有铭记苦难,才能倍加珍惜眼前的安宁;唯有缅怀英烈,才能汲取奋进的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当45个威武雄壮的受阅方阵依次通过天安门,那整齐划一的步伐踏出的是时代的节奏,那坚毅果敢的面庞映照的是人民军队的忠诚与担当。他们挺拔如松,气势如虹,仿佛三把出鞘的利剑,直指苍穹,向世界宣告:中国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女兵方阵尤为耀眼,她们英姿飒爽,步伐铿锵,目光如炬。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诠释着新时代中国女性的坚韧与担当。这不仅是力量的展示,更是精神的传承——从抗战中的女英雄到今日的钢铁玫瑰,她们用行动证明:中华儿女共御外侮、守护家国的信念,从未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尤其令人动容的是民兵与预备役方队的出现。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学生、企业职工,平日里散作满天星,危难时聚成一把剑。他们不是职业军人,却有着同样的血性与担当。他们的身影,正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动写照,是人民战争思想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升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每一个方阵,每一张面孔,都在无声诉说着对先烈的追思,对和平的珍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他们用行动践行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庄严承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当东风-41等系列的洲际战略核导弹缓缓驶过广场,那沉默的钢铁洪流仿佛在低语: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从歼-20隐形战机划破长空,到99A主战坦克驰骋沙场;从055型万吨大驱劈波斩浪,到东风-26“关岛快递”精准威慑等等——这些代表国家最高科技水平的武器装备,不仅是中国制造的骄傲,更是维护和平的坚强盾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它们不是为了侵略与扩张,而是为了守护家园、捍卫尊严。它们的存在,是对“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血泪教训的深刻回应,也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最好诠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回望抗战岁月,我们的先辈用血肉对抗炮火,靠的是不屈的意志;今天,我们以钢铁守护和平,靠的是强大的国力。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精神。从八十年前的浴血奋战,到今日的威武受阅,贯穿始终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意志品格。</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宣示。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成就,彰显了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更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我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军民团结如一人,必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历史昭示未来,英雄激励后人。让我们铭记那一段不能忘却的岁月,致敬那一群值得永远铭记的英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奋勇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共同开创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光明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u>(慎作于2025.9.4)</u></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贾亮,男,60岁,中共党员,大专毕业,包头市土右旗明沙淖中心校语文教师,副高级教师,土右旗教学能手;喜欢写作,多年悉心创作,笔耕不辍,文学作品在《教师报》、《鹿鸣》、《实践·党的教育》、《包头日报·花雨》、《包头晚报·文艺副刊》、《内蒙古小作家》、《敕勒川时讯》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300多篇;小品剧本多次获得内蒙古宣传部奖。现在共创作了600多篇教学论文,1300多篇文学作品等,新闻稿件1000多篇。其中论文发表、获奖的有80多篇。在学校创建了“星星文学社团”,常年义务组织学生写作、投稿,学生的作品在《内蒙古小作家》、《北方少年报》、《未来作家》、《天下语文》、《全国优秀作文选》和“网络平台”等上发表的有上千篇。现在是包头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