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大屯海,石榴新公园

懶人國%逍遥王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8607321</p><p class="ql-block">昵称:懒人國%逍遥王</p> <p class="ql-block">  在个旧住了四天,其中有一天的时光给了蒙自。早上老虎老师开车带我从个旧前往蒙自,出发前他没有说要去哪些地方,我也没有问。</p> 1大屯海 <p class="ql-block">  从个旧驱车33公里,到达大屯海环湖观光东路上的尼苏小镇,开启一天旅程。湖边很多摊位,白天极少开张,看招牌有烤豆腐、酸汤鱼、彝家腊肉等当地特色美食。傍晚的大屯海是日落打卡地,也是美食摊、小酒吧的繁荣经济带,音乐、美食与自然在此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海边一排棕榈,映衬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沉默是金的钓鱼人。</p> <p class="ql-block">↑大屯海位于个旧市的大屯镇和蒙自市的雨过铺镇之间,西距大屯镇约1.5公里,行政隶属于大屯镇,故名大屯海。东与长桥海毗邻,至蒙自市约7公里。</p> <p class="ql-block">↑大屯海是由蒙自盆地的地表水向洼处汇集而成的淡水湖,为古湖残迹,形成于1亿多年前。据《续蒙自县志》记载,“鲤海,旧名矣皮草海,在县西三十里为大屯海,千顷汪洋,海岸陂陀开田,曰海底田。其中产海菜,鱼肥美”。</p> <p class="ql-block">↑↓面朝大屯海,夏暖花正开。</p> <p class="ql-block">↑大屯海水面宽阔,烟波浩渺。古代云南方言中常称湖为“海”,滇海、洱海、长桥海、三角海、阳宗海等等诸如此类。漫步大屯海边,远山如黛,一水近天,确有一份不是海而胜似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大蚂蚁与小男孩。</p> <p class="ql-block">↑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出自我家的初中生记不清歌词时的胡编乱唱)。</p> <p class="ql-block">↑大树下的小咖啡店。</p> <p class="ql-block">↑吉他在手,文青依旧。</p> <p class="ql-block">↑滇越铁路建成后、个碧石铁路通车前,大屯海也曾是水运通道。滇越铁路运往个旧的生活物资到达碧色寨后,大部分依靠马帮直接运往个旧,小部分通过大屯海抵达对岸的大屯镇,再由马帮驮运到个旧的一些矿区和村庄。发往碧色寨的锡矿也由同样路径周转。</p> <p class="ql-block">↑在蒙自游逛了一天之后,傍晚又回到大屯海,席地而坐,等候日落。</p><p class="ql-block">落霞似孤鹜高飞,海水共长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被珍藏,每一次相遇都将成为永恒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2尼苏小镇 <p class="ql-block">  尼苏小镇隶属于蒙自市雨过铺街道,紧邻大屯海,是彝族尼苏支系最大的聚居地之一,因原住村民98%为彝族而得名,是一处融合彝族风情与自然景观的免费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蒙自夏季的气温经常比个旧要高出六七度。尼苏小镇距蒙自市行政中心6公里,西临大屯海高原湖泊景观带,东临长桥海湿地公园,自然环境优美,夏季气候凉爽,自然也成了当地的避暑胜地。</p> <p class="ql-block">↑尼苏小镇被规划成彝族文化主题旅游小镇,保留了彝族的独特文化,可参观彩色壁画、图腾雕塑等民族元素,还包括非遗技艺体验、火把节庆典、渔家乐、环湖骑行等旅游休闲项目。</p> <p class="ql-block">↑在尼苏小镇里面走了一圈,街头空空荡荡没有什么人气,只有一两家卖饮料的小商店还开着门。据说只有湖边以烧烤、啤酒为主打的夜间餐饮还较为热闹,其次骑行租车的生意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台子阁”是小镇的核心地标和文化象征,平常大门紧闭,游人唯有仰视而已。四层高阁,飞檐翘角,配色鲜艳,融合了少数民族热情奔放的审美风格‌,在蓝天映衬下,既显巍峨壮丽,又不失秀美。</p> <p class="ql-block">↑以台子阁为中心,四周环绕着白色墙壁、灰色屋瓦的民居,明黄琉璃瓦顶点缀其间,突显彝族传统民族特色‌,形成别墅式建筑群落,配套休闲广场与商贸街区。</p> <p class="ql-block">↑↓偶遇村中老妇,挑来几大蛇皮袋的葡萄,在烈日之下摊晒,用来制作葡萄干。</p> <p class="ql-block">↑尼苏小镇原名大台子村,有三个村民小组,2013年整村拆除重建,按照流行套路打造“新建古镇”,同时改名为“尼苏小镇”,2015年村民完成了回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3蒙自石榴公园 <p class="ql-block">  蒙自石榴公园位于新安所镇的万亩石榴园内侧,是以石榴文化为核心打造的综合性景观园区,始建于1998年,2016年建成开放,为中国传统园林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蒙自石榴公园正大门。蒙自有“中国石榴城”之誉,“蒙自石榴”名声享誉海内外,主要产地为新安所镇,公园四周就是连片种植的14万亩石榴园。</p> <p class="ql-block">↑↓走过大门牌楼,第一进院里有石榴文化墙、照壁,两旁种有石榴树。石榴因为籽多,所以也被视作多子多福的吉祥象征。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西晋文学家潘岳,曾在《河阳庭前安石榴赋》中写道:“接翠萼于绿叶,冒红芽于丹顶。千房同膜,十子如一”。</p> <p class="ql-block">↑“多籽多福,福至蒙自”照壁,由袁隆平题字。</p> <p class="ql-block">↑楹联“万亩霞飞莺语滑,千秋梦挂石榴红”,说的是蒙自石榴种植园的壮丽景色和产业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院的中间一左一右各有一座荷花池,四面游廊。可能是游人稀少,天气炎热为了节约用水,荷花池干涸见底,空无一花。</p> <p class="ql-block">↑虽然空荡人稀,但是漫步园林,就是要人越少越好。毕竟不是为了数人头而去游园的。</p> <p class="ql-block">↑拍写真的两位古装人翩翩而过。</p> <p class="ql-block">↑↓第三进是点春楼院落。主楼一层匾额“中国蒙自石榴文化展览馆”,二层匾额“点春楼”,楼上下共有六对楹联。</p> <p class="ql-block">↑场地中央的巨大石缸,是第三进院中唯一有荷叶的石缸。</p> <p class="ql-block">↑丹陛石‌浮雕。</p> <p class="ql-block">↑↓第四进院以游廊、绿植、花卉、假山为主。亭台楼阁,静谧穿行,曲径通幽,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石榴文化源远流长、风姿多采,其中最耳熟能详的成语莫过于“拜倒在石榴裙下”。清代沈起凤在《谐铎》记述,李隆基宠幸杨玉环,文武百官见到杨玉环都不可正视,需要跪下行礼。杨贵妃爱穿石榴裙,大臣们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相调侃。</p> <p class="ql-block">↑石榴裙是古代女子的一种红裙,因染料取自石榴、颜色似石榴花而得名。古代染色技术有限,艳色不易得,因此艳丽夺目的石榴红裙格外珍贵。《红楼梦》中曾有贵族美少女香菱穿石榴裙的生动描述。</p> <p class="ql-block">↑交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p><p class="ql-block">日下城南两相望,月没参横掩罗帐。</p><p class="ql-block">_[南朝·梁元帝萧绎]《乌栖曲》。</p> <p class="ql-block">↑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p><p class="ql-block">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p><p class="ql-block">_[唐代·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p> <p class="ql-block">↑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p><p class="ql-block">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p><p class="ql-block">_[唐·武则天]《如意娘》。</p> <p class="ql-block">↑风流意不尽,独自送残芳。</p><p class="ql-block">色作裙腰染,名随酒盏狂。</p><p class="ql-block">_[宋·苏轼]《石榴》</p> <p class="ql-block">↑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p><p class="ql-block">千门万户买不尽,剩与女儿染红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_[明·徐渭]《燕京五月歌》</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五进是空旷的小院落,设有院门,通往诸子楼景观区。</p> <p class="ql-block">↑诸子楼为一座八角七层的楼阁式仿古建筑,2009年建成,采用飞檐斗拱形制,金红色的外立面与四周的石榴林形成视觉呼应,配套游廊连接观稼亭、撷芳榭等园林建筑。</p> <p class="ql-block">↑诸子楼前的福字广场。据老虎老师介绍,当地人有踩福祈福的说法,在福字上绕圈行走,千福万福只要踩到就会得到。</p> <p class="ql-block">↑诸子楼基座的浮雕墙,用88幅浮雕刻画石榴的起源、传说、栽培等历史场景。步道镶嵌72块地雕,呈现石榴诗词典故。诸子楼内设石榴文化展厅。</p> <p class="ql-block">↑石榴本是海外的舶来品,曾是古代波斯的安娜希塔女神手持的圣物,也是古埃及大祭司长袍上的绣图。石榴在中国最初被称为“安石榴”,源自汉代张骞从西域的安石国(今伊朗地区)带回的植物品种。</p> <p class="ql-block">↑“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p><p class="ql-block">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p><p class="ql-block">_[唐.元稹]《感石榴二十韵》</p> <p class="ql-block">↑据县志记载,蒙自石榴种植已有720多年的历史。独特的自然环境,优越的生长条件,无霜期长达337天,年平均日照数高达2234小时,蒙自甜石榴以其硕大的果实、薄薄的果皮、饱满的颗粒、柔软的果核、丰富的汁水、甜美的味道,成为了石榴中的上乘佳品。</p> <p class="ql-block">↑诸子楼的正面广场与楼匾↓</p> <p class="ql-block">↑天然石景。</p> <p class="ql-block">↑石榴虽然尚未大面积成熟,但是单个拍摄已经非常可爱了。</p> <p class="ql-block">↑蒙自石榴是彩云之南的美食,栽培主要以本地品种为主,有甜绿籽石榴、甜光颜石榴、厚皮甜沙籽石榴三个主要品种。籽粒饱满,粒大肉厚多汁,清甜爽口,核小极软可食。不用农药,也无病虫害。</p> <p class="ql-block">↑石榴的花神传为钟馗。钟馗生前性情暴烈正直,死后誓言除尽天下妖魔鬼怪,嫉恶如仇的火样性格,恰如石榴迎火而出的刚烈秉性。</p> <p class="ql-block">↑石榴的司花女神相传为北齐的安德王妃李氏。北齐文宣帝高洋赴安德王婚礼时,李妃之母宋氏献上两个大石榴,祝福新婚夫妇多子多孙,金枝繁盛。文宣帝得知缘由后大喜,自此订婚下聘或迎娶送嫁时互赠石榴的风俗就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一习俗源于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石榴的司花男神为孔绍安。孔绍安曾在南陈、隋朝为官,但未得真正赏识,因而闭门苦读著书,后遇唐高祖得以重用。所咏石榴“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一诗,表达自己报国虽晚,却依旧不畏艰难困苦,勇担重任的信念。从此石榴花就有了“不畏艰难,终成大器”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诸子楼远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4州府广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红河广场是蒙自的地标性区域,</span>汇聚了红河州的各类机关单位,最高最中间的是红河州府办公大楼。广场两侧为绿化园林,每个区域代表红河州的一个县市。宏大规模与背景故事,足以让红河广场成为一处城市新景观。</p> <p class="ql-block">↑州府办公大楼。宏伟的大楼和辽阔的广场,是精神和意志的体现。红河州府的迁徙史可谓跌宕起伏,1949年滇南人民行政公署设在建水县,1950年公署从建水搬到蒙自,1958年州府从蒙自搬到个旧,2003年州府从个旧搬回蒙自。</p> <p class="ql-block">↑州府大楼前的“金水桥”。州府最后花落蒙自,一是地理位置优越,更适合作为行政中心。二是发展空间大,蒙自坝平坦开阔,更适合城市扩容。三是快速发展的经济。四是历史渊源。</p> <p class="ql-block">↑河流纵横的布局,逐级而下,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红河宝鼎,云锡公司赠送。底座浮雕刻画了红河州的历史和发展,第1幅是革命历史浮雕,刻画了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召开的历史。第2幅人文景观浮雕,有建水文庙、朝阳楼、双龙桥等。第3幅是哈尼和彝族文字浮雕。</p> <p class="ql-block">↑宝鼎上第4幅是工业化的浮雕,世界锡都个旧、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等。第5幅是多民族文化浮雕。第6幅是现代城市浮雕,包括州府大楼、州体育馆等新建筑。最显眼的是弯曲的穹顶,有人说像是官帽。</p> <p class="ql-block">↑红河州图书馆,天马路63号,位于红河广场的东侧。2005年正式开放,占地面积3014平方米,建筑面积7265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红河州博物馆,天马路65号,位于红河广场西侧,2005年起对外开放。占地面积3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21平方米,三个常设展厅,馆藏文物11000余件。</p> <p class="ql-block">↑红河州博物馆前的古文物组合雕塑。</p> <p class="ql-block">↑最上方是西汉铜俑灯雕塑,文物出土于个旧市卡房镇。呈蹲踞跪立状,人物袒胸露腹,头戴箍、腰扎带,双手平举略上举,头顶及双手分别执一灯台。</p> <p class="ql-block">↑州府远景。</p> <p class="ql-block">↑红河广场东侧的“南天雄狮”,高约4米,采用陆良白石整块石材雕刻而成,由职业雕塑家杨丽云设计并承制,完成于2004年。基座题字“恭贺红河州机关乔迁”。</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侧的“南天雄狮”。两座石狮整体造型融合了明清传统石狮的威严与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寓意吉祥、驱邪、力量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铜牛雕塑‌位于红河广场的最北端的喷水池中,金色铜制,奔牛造型。牛在红河文化中象征着勤劳与力量,雕塑通过艺术手法凸显了红河州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寓意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红河魂”。</p> <p class="ql-block">↑铜牛雕塑为云南铜业集团公司制赠。基座题字“公仆心、民族志、红河魂”九个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后记】蒙自百年前就有了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滇越铁路、近代化的邮局、酒店与海关、7个外国领事馆,还有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闻名全国的除了蒙自石榴还有过桥米线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