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29日,街道党委组织了题为“聚焦通州新地标,银发共鉴时代变”的观旅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十多名退休老干部参观了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艺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使大家感受颇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收藏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包括殷商青铜器、大运河历史文物以及特色展览如“看·见殷商”专题展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以超过2000件文物和艺术品,系统展示了大运河与北京的历史渊源及文化价值。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家精神泡满地走进大厅,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开始了对千年运河的探索,并了解它对我们这座城市发展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可追溯至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军事运输开凿邗沟,联通长江与淮河,奠定运河雏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隋朝(605-610年)是运河大规模扩建期。隋炀帝征发百万民工,建成通济渠与永济渠,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连接五大水系的南北大动脉,首次实现杭州至北京的贯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宋至元代是运河的完善期。唐代疏浚河道提升航运能力,宋代依托运河发展商贸城市(如苏州、杭州);元代裁弯取直,形成今日京杭大运河路线,漕运效率显著提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京杭大运河总长度约1794公里,流经中国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是世界里程最长、工程最宏大的古代运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京杭大运河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具有航运、灌溉、排涝等多重功能。其现代部分河段仍用于旅游通航和南水北调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京杭大运河分为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古邗沟)及江南运河七段。结构中的各段可功能互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1200余年的漕运史中,京杭大运河承担南粮北运、赋税转运重任,催生沿岸苏州、杭州等商贸枢纽,推动丝绸、陶瓷贸易繁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南北风俗、物产及艺术交流,形成了以大运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江河文化,涵盖民俗(如运河灯会)、建筑(如古桥群)及市井生活传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京杭大运河兴盛了城市命脉。以杭州为例,运河贯通后直接促成隋代“杭州”建城,唐代白居易、宋代苏轼均治理运河以保障灌溉与通航,奠定“东南第一州”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干部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每一段解说词,仔细观看每一件文物展示,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沿革、文化价值以及在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的同志还时不时地向讲解员发问,探讨一些不解的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整个展览,从古代的漕运工具到近代的航运机械,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大运河博物馆不但以其丰富的展品和现代设计,诠释了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活力,更是中华民族运河精神的延续与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就是京杭大运河,它从千年前滚滚而来,又向着未来奔涌而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要说大运河博物馆看的是历史和文化,那么北京城市图书馆看的就是建筑。这座独特新颖的建筑,无论是外部的设计还是内部的空间布局,不是一般的高大上,而是流露出一种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让人逛一次就难以忘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城市图书馆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整体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赤印”符号,整体造型方正如玉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整个建筑主体形态是仿照银杏叶片设计的“森林伞盖”屋顶,由144根立柱支撑,立柱兼具结构与装饰功能,集成气候控制、照明等技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立面设计则采用了国内外首例自承重互为支撑的玻璃幕墙 ,单块玻璃重达11.5吨,高透明度幕墙使建筑内部景观外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样的外观设计,在文化元素上实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屋顶轮廓呼应大运河畔燃灯塔的剪影,玻璃幕墙倒映周边景观,实现古今文脉视觉联动。在实用方面达到了模块化组件、雨水回收系统及屋顶光伏发电,年发电量25万度,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既可持续技术要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特别是夜景效果更是一个亮点。夜暮降临后,284根“银杏树干”书架立柱既化为发光竹简,与运河商务区的灯光秀交相辉映,成为副中心最耀眼的夜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步入北京城市图书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蜿蜒起伏的“山谷”景观。从一楼到三楼偌大空间,巧妙地设计了相互融合了阶梯阅读区和平台阅览区,营造出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独特的银杏树叶屋顶,山谷形状的阅读区,营造出了“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读书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我看到这一景观时,脑子里立刻浮现岀唐代诗人韩愈的两句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看看那一层层的阅读平台,要从低处节节攀登才能到达最顶层;而那一条条的步行阶梯像极了山间的小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思想在这里有了具象表达。请看建筑内部通过蜿蜒的“山谷”通道、阶梯状“山丘”书架等元素,以空间语言诠释经典文化寓意,强调阅读与探索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快看,我这几个同事已经走到最低的阅读平台上,旁边就是那条步梯小径。他们还往上走吗?没有,他们坐下了。原来只是享受一下世界最大单体阅读空间的滋味,至于读书学习今天真的没有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更多的同事都来感受了:确实,偌大的斜坡阶梯阅读区,视野无比开阔。而且这个阶梯阅读区巧妙地依据山形而建,不仅提供了极佳的阅读环境,更让读者在沉浸于书香的同时,尽享窗外开阔的视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体阅览空间达2.18万平方米,它与智能化立体书库都支持机器人送书及AI数智馆员服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外,这里还设有开架藏量20万册的庞大书库,以及约2400个阅览坐席,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置身于图书馆的宁静之中,让人在书香中寻觅心灵的慰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极具北京代表性的银杏叶般的柱子,宛如一棵棵参天大树,从“山谷”中伸展而起,形成巨大的树冠,与图书馆的屋顶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迷人的阅读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银杏树”般的柱子共有144根,巧妙地融入了室内设计,随着空间的起伏变化而展现其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承担着支撑建筑和塑造造型的重任,更融合了声学舒适度和雨水处理等多项实用功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透明的玻璃幕墙则巧妙地引入自然光线,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林之间,感受那份难得的安逸与自在。正因如此,这座图书馆也被誉为北京的森林书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阶梯阅读区这座山的旁边就是另一座山——山间阅览区。这里提供中外文图书的阅览和外借服务,设有文化和旅游图书、法律图书、获奖图书和“阅读之城”图书四大专区。</span></p> <p class="ql-block"> 阅览区的立体书库是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藏书量达800万册,15分钟内可精准定位取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贯穿一至三层的森林书苑内,设有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少儿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开架阅览区、立体书库、报告厅等功能分区。还包括设在一层的24小时图书馆、休闲阅读区、元宇宙体验馆、库本阅览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置身于北京城市图书馆的阅读区,你会被四周书丛中的舒适座椅所吸引,它们巧妙地布置,让你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能轻松地取到所需的书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落地窗外的光线柔和而明亮,为整个阅读区营造了一个既安静又温馨的氛围。倾斜的桌子设计得恰到好处,无论是阅读大型书籍还是翻阅报刊,都能让你保持舒适的姿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外,每个座位都配备了智能平板,方便快速查询借阅电子书。同时每个座位都有台灯和插座,确保阅读体验舒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实现元宇宙创新探索已不是梦想,在以数字孪生技术打造虚拟图书馆区域,读者可与数字馆员 ‘鲁迅’ 对话,参与造纸技艺VR体验。还可通过AI、裸眼3D等技术复原《牡丹亭》《本草纲目》等古籍经典场景,实现可触摸、动态化展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传统阅览功能外,馆内还设置了非遗文献专区、艺术文献馆及少儿活动空间,年均举办超3000场文化活动,涵盖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主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书馆推出“摇篮书香计划”,秉承阅读从零岁开始的理念,向全市新生儿免费发放第一张读者证、第一本书、第一份书单、第一张书签,让含书香的新生礼物陪伴孩子茁壮成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书馆推广覆盖京津冀三地读者的“送书到家”网借服务,三地读者可通过首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阅享京彩”网借平台,选择“送书上门”服务方式借还图书馆图书。</span></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还提供1000种“终身阅读书单”纸电一体免费阅读资源,并通过线上平台分龄分级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和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增添生命的诗意与光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以说这座图书馆就是一所无墙的学术殿堂,任何人在此心灵都能得以真正放松于喜爱之境,尽享阅读之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城市图书馆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从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讲坛到黑胶唱片鉴赏会,从非遗工匠工作坊到少儿梦想森林科普项目,这座终身学习殿堂已经成为京津翼读者的文化引力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目前北京城市图书馆拥有世界及国内四大 “ 最 ”,既世界最大的单体阅览室、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国内图书馆界首家非遗文献馆、国内面积最大的少儿室外阅读活动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城市图书馆开馆近两年来,凭借其创新性建筑设计、科技赋能的服务模式及丰富的文化活动,已成为全球瞩目的文化地标,并获得多项国际荣誉与高度评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艺术中心被誉为“文化粮仓”,这是从其建筑设计、艺术氛围、空间意象等多维度提炼而成的恰当比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粮仓”的现代诠释:艺术中心外形汲取通州古粮仓的厚重底蕴,以4134块折叠铝板拼接出光影变幻的帷幕造型,在运河畔营造“大幕拉开“的灵动意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运河文化的诗意映射:建筑群远眺如簇簇船帆,与千年运河相映成趣,形成“流淌的古今交响”这一独特空间叙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艺术中心设有四个室内剧场,包含1760座的歌剧院、1600座的音乐厅、1000座的戏剧场,还有一个500座的小剧场。另外还有一个固定座席850座的露天剧场——绿心露天剧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艺术中心歌剧院设1760座,采用沉浸式扩声系统与演员动态追踪技术,实现声像同步,提升观演体验。其舞台机械配置领先:主舞台升降台行程达13.5米,可快速切换高大布景(如歌剧《托斯卡》《图兰朵》的场景),台塔高35米以降低设备噪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艺术中心的音乐厅设有1600座席,采用葡萄园式设计结构,配备法国浪漫派管风琴(含6002根音管),其声学系统通过三维模拟测试达到国际标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艺术中心的戏剧场重点打造“新经典剧场”概念,既保留《雷雨》《茶馆》等经典剧目的驻场演出,又开辟实验戏剧孵化基地。剧场后区设有200平方米的黑匣子空间,配备全息投影与互动传感设备,支持先锋戏剧的沉浸式创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艺术中心小剧场采用鞋盒式设计,拥有500座观众席,主要用于话剧、小型室内音乐会等演出。作为北京艺术中心四大室内剧场之一,其声学设计由国际顶尖团队参与,确保高品质演出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有限和艺术中心的规定,我们只参观了一层的设施,特下载一个小视频,以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北京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2点,我们来到2号码头,兴高采烈地坐上游船,感受千年运河的现代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视频——通州大运河游船观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游船二层的观景台,大家有说有笑仨仨俩俩地开启了拍照模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波光粼粼,微风拂面,古老的运河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也见证着北京的沧桑巨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古至今,京杭大运河承载着南北物资的运输,如今则承载着文化与生态的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天的观光游结束了,老干部们都深有感触。在副中心这片热土上,三大文化地标建筑宛若三颗星辰,在我们这座都市的天际线上交相辉映,点亮了城市的文化之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我也在想:这三大建筑不仅是建筑本身的杰作,更是一种融合了文化、科技、艺术的综合体。它们就像是北京副中心的三张名片,向人们展示着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魅力、活力和无限的潜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还想到一件事,那就是我们这些退了休的老同志喜欢旅游的人不在少数,但绝大多数的旅程都在游山玩水,最多再参观一下当地的博物馆,而真正参观文体设施的真不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参观城市副中心我认识到,高水平上档次的文体设施建设,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标志。自己今后一定要多看看这方面的变化,跟上时代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建城立都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新时代北京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这次参观体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更加真切地感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和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大文化建筑,不仅提供了学习和娱乐的场所,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广大市民应该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提升文化素养,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谢街道党委对退休老干部的关怀;感谢带队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安排;感谢年轻同志对老干部热情周到的服务;感谢老同志们提供的视频和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城市副中心游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