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北方威尼斯水城”之称的涅瓦河,是圣彼得堡的“母亲河”,发源于拉多加湖,由东向西注入波罗的海芬兰湾,全长74公里,其中28公里流经圣彼得堡市区(安流量计算,为俄罗斯第三大河)。涅瓦河畔共有360座桥梁,连接圣彼得堡的大街小巷、岛屿、湖泊,其中21座采用机械开合设计的桥梁构成了其独特的夜间景观。冬宫桥作为开桥代表,其4868吨钢结构的双翼开合过程与冬宫、海军总部、滴血大教堂等历史建筑群构成涅瓦河最美的乐章。</p><p class="ql-block"> 8月24日23:30,儿子来到我们居住的卡累利亚酒店,接我和他们一起共赴涅瓦河,见证了这座城市最负盛名的开桥仪式。四座钢铁巨桥次第升起,在北极圈的涅瓦河面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交响乐。 </p><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冬宫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儿子的助教老师和同学们热情地欢迎我的到来。我们从冬宫码头登上二层游轮(船票1950卢布)。一层几乎已坐满,一些游客边喝酒边聊天。我们穿过二层直接来到甲板上,这里视野开阔,涅瓦河风光一揽眼底。</p><p class="ql-block"> 25日凌晨1点10分,冬宫桥首先开桥。冬宫桥中央的拱孔设有双翼和平衡器,可以随时打开桥板,白天为了方便车辆和行人通过,桥是闭合的。凌晨一点刚过,机械和马达的轰鸣声和游客的欢呼声混为一起,桥的中间部分慢慢隆起,桥板缓缓展开,最后开启,一分为二。</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涅瓦河成为欢乐的海洋。百余游轮缓缓驶过冬宫桥下,游轮划过的弧线,是涅瓦河上短暂而又永恒的邹纹。游人的欢笑声与机器的轰鸣声是涅瓦河上最动听的交响乐。 </p><p class="ql-block"> 游轮缓缓驶过兔子岛,儿子去年曾来此演唱。300年前,彼得大帝在这里挥剑斩草,开始缔造圣彼得堡的。这里也是彼得一世率军与瑞典作战时的防御工程。后来,这里曾作为“巴士底狱”,著名文豪高尔基、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都曾身陷其中。</p><p class="ql-block"> 1点30,圣三一大桥缓缓开启,这是今夜开启的第二座大桥。</p><p class="ql-block"> 圣三一大桥(Троицкий мост)是圣彼得堡历史最悠久的桥梁之一,建造于1897年至1903年期间,为圣彼得堡建城200周年的重要纪念建筑。该桥横跨涅瓦河,连接冬宫与彼得格勒要塞,总跨度达582米。作为横跨涅瓦河的永久性桥梁,其钢结构设计与机械开启功能体现了19世纪末工程技术的成就。2024年中国农历新年期间,该桥曾点亮中国红灯光装置持续至元宵节(约两周时间),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展台。</p><p class="ql-block"> 岸边的滴血大教堂及附近的博物馆金光灿烂,涅瓦河面流光溢彩。</p><p class="ql-block"> 凌晨二点第三座大桥-铸造厂大桥开桥。</p><p class="ql-block"> 铸造大桥始建于1875-1879年,长396米宽34米,是圣彼得堡最古老的桥梁之一,曾几次更名,20世纪初叫亚历山大皇帝大桥,后顾名思义按照整座大桥的建筑形式叫铸造大桥。</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游轮穿过铸造厂大桥,继续行驶在涅瓦河畔。</p><p class="ql-block"> 一艘军舰映入眼帘:这是著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该舰是俄罗斯帝国1903年建成的帕拉达级防护巡洋舰。舰长126米,宽16.8米,排水量6731吨,配备3台蒸汽轮机,航速19节,最大航程4000海里。</p><p class="ql-block"> 1917年11月7日上午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了《告俄国公民书》,在“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电台向全国广播。晚上9点45 分,"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发射了第一炮,揭开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凌晨二点半,涅瓦河畔上演最后的华章—大奥赫塔河桥也叫彼得皇帝大桥开桥,这是涅瓦河畔今天开启的第四座大桥。</p><p class="ql-block"> 大奥赫塔河桥横跨涅瓦河,建于1909年至1911年,由格里戈里·克里沃申、弗拉基米尔·阿帕科夫等多位工程师共同设计。塔楼内设有控制桥梁开合的机械装置。该桥曾于1990年至1997年期间进行维修,并于2005年开通有轨电车线路。桥体结构方面,大奥赫塔河桥的基座、桥墩及塔楼均使用花岗岩建造。</p><p class="ql-block"> 零晨二点四十分,我们的游轮在在冬宫码头按下了暂停键。</p><p class="ql-block"> 我的脑海中还回响着这场盛大的“机械芭蕾”舞曲,岸边流光溢彩的历史建筑与四次开启桥梁的轰鸣声,是圣彼得堡人民用智慧的双手,在涅瓦河畔凑响的最恢宏的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 8月24日23:30,儿子来到我们居住的卡累利亚酒店,接我和他们一起共赴涅瓦河,见证这座城市最负盛名的开桥仪。</p><p class="ql-block"> 我们打车来到冬宫,夜幕下的冬宫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儿子的助教老师和同学们热情地欢迎我。</p> <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堡街边的外墙上镶嵌有形象生动活泼的人物肖像,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冬宫码头登上二层游轮(船票1950卢布)。一层几乎已坐满,一些游客边喝酒边聊天。我们穿过二层直接来到甲板上,这里视野开阔,涅瓦河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儿子他们几个同学在甲板上或拍照录像,或窃窃私语。</p> <p class="ql-block"> 涅瓦河一改白日的宁静,大小游轮穿梭在涅瓦河面。</p> <p class="ql-block"> 25日凌晨1点10分,冬宫桥首先开桥。</p><p class="ql-block"> 冬宫桥中央的拱孔设有双翼和平衡器,可以随时打开桥板,白天为了方便车辆和行人通过,桥是闭合的。</p><p class="ql-block"> 凌晨一点刚过,机械和马达的轰鸣声和游客的欢呼声混为一起,桥的中间部分慢慢隆起,桥板缓缓展开,最后开启,一分为二。</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涅瓦河上金光灿烂,百余游轮缓缓驶过冬宫桥下,游轮划过的弧线,是涅瓦河上短暂而又永恒的邹纹。游人的欢欢声与机器的轰鸣声是涅瓦河上最动听的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 涅瓦河面上的大小游轮缓缓驶过冬宫桥的开桥处,欢声笑语响彻涅瓦河畔。</p> <p class="ql-block"> 儿子指着这高达122米的镀金尖塔对我说,他们去年曾在那里演唱,那里是兔子岛。</p><p class="ql-block"> 兔子岛(俄语:Заячий остров)位于涅瓦河与克容维尔科斯基海峡交汇处,是圣彼得堡城市起源地。该岛因芬兰语音译近似俄语"兔子"得名,且因岛上存在大量兔子雕像而得名。1703年彼得大帝在此奠基彼得保罗要塞,标志着圣彼得堡建城开端。</p><p class="ql-block"> 1703-1917年,作为军事防御设施(北方战争时期)、国家造币厂(1724年)、政治监狱(关押过拉吉舍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p><p class="ql-block"> 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作为起义军司令部。</p><p class="ql-block"> 最高的建筑为圣彼得保罗大教堂(1703-1733年),122米镀金尖塔为城市地标,安葬从彼得一世到尼古拉二世的历代沙皇。</p> <p class="ql-block"> 游轮缓缓前行,1点30,圣三一大桥缓缓开启,这是今夜开的第二座大桥。第二座开桥。</p><p class="ql-block"> 圣三一大桥(Троицкий мост)是圣彼得堡历史最悠久的桥梁之一,建造于1897年至1903年期间,为圣彼得堡建城200周年的重要纪念建筑。该桥横跨涅瓦河,连接冬宫与彼得格勒要塞,总跨度达582米。作为第三座横跨涅瓦河的永久性桥梁,其钢结构设计与机械开启功能体现了19世纪末工程技术的成就。2024年中国农历新年期间,该桥曾点亮中国红灯光装置持续至元宵节(约两周时间),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游轮缓缓驶过圣三一大桥。</p> <p class="ql-block"> 岸边的滴血大教堂及附近的博物馆金光灿烂,涅瓦河面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 零晨二点第三座大桥-铸造厂大桥开桥。</p><p class="ql-block"> 铸造大桥始建于1875-1879年,长396米宽34米,是圣彼得堡最古老的桥梁之一,曾几次更名,20世纪初叫亚历山大皇帝大桥,后顾名思义按照整座大桥的建筑形式叫铸造大桥。</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游轮继续行驶在涅瓦河畔。一艘军舰映入眼帘:这是著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该舰是俄罗斯帝国1903年建成的帕拉达级防护巡洋舰。舰长126米,宽16.8米,排水量6731吨,配备3台蒸汽轮机,航速19节,最大航程4000海里。</p><p class="ql-block"> 1917年11月7日上午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了《告俄国公民书》,在“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电台向全国广播。晚上9点45 分,"阿芙乐尔”向冬宫发射了第一炮,揭开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二战期间,阿芙乐尔号为抵御德军进功,自沉,后打捞修复。1948年11月起,它作为十月革命的纪念物永久性地停泊在涅瓦河畔,供人们参观。</p> <p class="ql-block"> 凌晨二点半,涅瓦河畔开启第四座桥—大奥赫塔河桥也叫彼得皇帝大桥。</p><p class="ql-block"> 大奥赫塔河桥横跨涅瓦河,建于1909年至1911年,由格里戈里·克里沃申、弗拉基米尔·阿帕科夫等多位工程师共同设计。塔楼内设有控制桥梁开合的机械装置。该桥曾于1990年至1997年期间进行维修,并于2005年开通有轨电车线路。桥体结构方面,大奥赫塔河桥的基座、桥墩及塔楼均使用花岗岩建造。</p><p class="ql-block"> 涅瓦河畔依次开启的四座大桥,为我们演绎了圣彼得堡“机械芭蕾”最动听的旋律。岸边流光溢彩的历史建筑与机器开启的轰鸣声,在涅瓦河畔凑响了最恢宏壮观的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 零晨二点四十,我们的游轮在在冬宫码头按下了暂停键。</p><p class="ql-block"> 我的脑海中还回响着这场盛大的“机械芭蕾”舞曲,岸边流光溢彩的历史建筑与四次开启桥梁的轰鸣声,是圣彼得堡人民用智慧的双手,在涅瓦河畔凑响的最恢宏壮观的交响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