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度春秋流转,恍如昨日,犹记初次踏入子洲县人民医院门庭,裹挟着江南水乡湿润的风,心怀忐忑与憧憬。而今行囊将启,肩头仿佛已落满高原特有的、带着阳光温度的粗砺沙尘,离别在即,万语千言涌上心头,却终是纸短情长。</p> <p class="ql-block"> 这片诞生过燎原之火的神奇土地,总在贫瘠的沟壑深处向我展示着最磅礴、最坚韧的生命力。我曾多次跋涉于纵横沟峁之间,目睹乡亲们在近乎苛刻的自然条件下,在黄土地上辛勤耕耘。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流露出对我的期盼与信任,更化作我不断前行的坚韧力量。</p> <p class="ql-block"> 黄土地是大地摊开的厚重书页,无声地记载着华夏文明最古老的脉络与心跳。让我用心灵倾听这片土地的脉动。信天游的苍凉高亢穿透这千沟万壑,直抵云霄,诉说着千年以来悲欢离合。剪纸窗花上跳动的色彩与质朴的造型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热烈的礼赞,将窑洞装点成艺术的殿堂,唢呐腰鼓骤然迸发的震天动地,瞬间点燃黄土高原沉寂的胸膛。那是生命最原始的呐喊与欢歌。还有那古韵悠长的道情,一声声、一句句、如泣如诉,流淌着对天地、对生命的敬畏与深情。这些声音、色彩、韵律,早已超越了艺术的范畴,它们就是子洲的呼吸,是这片土地灵魂深处特有的粗犷与深情。日复一日地震撼着我、浸染着我、重塑着我。我找回了那份被都市喧嚣渐渐遮蔽最纯粹的医者初心,那是照亮病患至暗时刻最恒久的光,深藏对生命无条件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 九百多个日夜的朝夕相伴,子洲的山川早已融入我的血脉。这里的风土人情、人间故事,更成为我生命中无法忘怀的经纬。</p> <p class="ql-block"> 我永远记得寒冬深夜成功抢救肝破裂危重患者时的欣慰,记得93岁肠道肿瘤合并梗阻患者康复时的欣喜。崎岖山路见证了我每一个乡镇义诊的足迹,手术台前定格过我专注的身影,运动场上留下我拼搏的汗水——无论是赛场上的矫健英姿,还是与山东大学第二人民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星元医院等帮扶专家们的并肩奋斗、携手同行,这些都是我在子洲滚烫的印记--刀锋守护生命,热血浇筑情谊。</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土地上,我以手术刀守护生命,用热血浇灌情谊,每一个瞬间都闪耀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此去江南烟波三千里,当瘦西湖的琼花如期绽放,那如玉似雪的花瓣纷飞时,请相信我定能嗅到那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芬芳--那是子洲漫山遍野的杏花在春风里肆意挥洒着香气,那香气乘着浩荡的春风,拂过大理河畔初醒的山林,掠过层层叠叠的梯田,一路向南,萦绕我窗前。它提醒我无论身在何方,永远深爱过这片黄土。</p> <p class="ql-block"> 亲人们,若有一天你们的车碾压过扬州二十四桥那浸润着千年诗情的清辉;请一定记得,在江南的某个角落,有一串风铃,会为那熟悉的、带着泥土芬芳的陕北口音响起。那是我对你们永不更改的思念与呼唤。</p> <p class="ql-block"> 殇别依依、千般不舍、终需一程。愿我们各自在这深爱的土地上守护一方人间烟火、践行医者神圣誓言;愿我们倾尽所能,使疾病不再成为生活的重负;愿我们相互携手,抚平患者眉间凝结的寒霜。</p> <p class="ql-block"> 子洲!我的第二故乡,我的陕北亲人,山高水长,情谊永存。此去经年,唯愿黄土安润,乡亲健康,我们后会有期。</p> <p class="ql-block">作者: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刘小龙 </p><p class="ql-block"> (子洲县人民医院对口帮扶专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