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的重要文档

都城明月

<p class="ql-block">素材: 来自网络媒体</p><p class="ql-block">整理编辑:都城明月</p><p class="ql-block"><br></p> 19450909 <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945年9月9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接受降将=日本派遣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呈递《降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战区日军向中国政府投降书》原件现存于台北中正纪念堂。 该《降书》由投降方=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与 受降方=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签署。‌</p><p class="ql-block"> 该《降书》的影映版(全文)如下5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战区接受日本投降仪式全过程》</p><p class="ql-block">时间: 1945年9月9日</p><p class="ql-block">地点: 位于南京黄埔路的中央军校大礼堂</p><p class="ql-block">过程: </p><p class="ql-block"> 8:52 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一行步入会场。何应钦在受降席居中坐下,左侧是海军上将陈绍宽、空军上校张廷孟;右侧是陆军二级上将顾祝同、陆军中将萧毅肃。</p><p class="ql-block"> 8:58 日军签降代表,驻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参谋长小林浅三郎等七人自礼堂正门入场,身着军服、没有携带军械刀枪。</p><p class="ql-block"> 9:00 受降仪式正式开始。</p><p class="ql-block"> 9:04 何应钦命冈村宁次呈验签降代表证件;冈村宁次命小林浅三郎呈递,何应钦检视证件並留下。由陆军参谋长萧毅肃将“日本投降书”中文文本《降书》转交冈村宁次,冈村宁次起身、双手捧接。 </p><p class="ql-block"> 9:07 冈村宁次将《降书》逐字阅读,签字时手微颤抖,签字盖章毕,低头俯视《降书》达50秒钟。</p><p class="ql-block"> 9:09 何应钦检视《降书》后签名盖章。随即何应钦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第一号命令》命萧毅肃转交冈村;冈村宁次在受领证上签名盖章后,由小林浅三郎呈递交还何应钦。</p><p class="ql-block"> 9:15 何应钦宣读第一号命令后,宣布日军投降代表退席。</p><p class="ql-block"> 随即,何应钦发表简短演说:“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已于本日上午九时在南京顺利完成。我们中国将走上和平建设大道,开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何应钦的讲话迅速被译成英文向全世界广播。</p><p class="ql-block"> 9:20 中国战区一百二十余万日军的投降签字仪式顺利完成,何应钦率领受降人员退席。</p><p class="ql-block"><br></p> 19450902 <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在东京湾停泊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由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及日本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军队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p><p class="ql-block"> 同盟国方面由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等九个国家的代表签字。</p><p class="ql-block"> 《日本投降书》的签署,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密苏里号军舰上供投降方/受降方签字的仅为英文版《投降书》。该文件由受降方起草,签暑后的原件现存美国国家档案馆,如下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刚才我在微信对话中,使用微信自带翻译功能,翻译上列英文为中文《投降书》,不知准确与否,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重新整理说明、切图固定如下↓</p> <p class="ql-block">  ↑在《日本投降书》上的签名人共12人,包括:</p><p class="ql-block"> 投降方=战败国(日本)代表2人,</p><p class="ql-block"> 受降方=战胜国(同盟国,包括美国、中国等9国)代表10人。</p><p class="ql-block"><br></p> 19450815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4日上午10时30分,昭和天皇裕仁召集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裕仁下令停止争吵,并要求首相铃木起草《终战诏书》。14日夜,裕仁来到办公室进行诏书宣读录音,于8月15日凌晨1时完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5年8月15日上午</span>12时,《终战诏书》录音在日本广播协会放送室播放。这是日本绝大部分民众第一次听到天皇的声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8日至21日,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将展出《终战诏书》原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终战诏书》是昭和天皇裕仁于1945年8月14日晚签署并经全体内阁成员副署后录制,表示接受美国、英国、中国、苏联四国《波茨坦公告》的“投降诏书”。</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终战诏书》</span>录音时长4分30秒,于1945年8月15日正午12点通过广播向日本军民播出,以此宣告日本对外战争的终止,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p><p class="ql-block"> 《终战诏书》全文600余字(日文原文为816字)。所谓的“投降诏书”,并没有“投降”二字,也找不出“战败”词语,仅在标题中使用中性词“终战”喻示战争结束。</p> 附录 <p class="ql-block">  ●1946年4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宣布决议,以每年的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其中包括“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每年的8月15日。</p><p class="ql-block">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重新确定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明确将9月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