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迈向强军新征程

高原之舟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阳光普照,旌旗猎猎。在这片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神圣土地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隆重举行。这场盛大的国家仪式,既是对抗战精神的深情致敬,也是人民军队迈向强军新征程的庄严宣示。<br> 此次阅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泽棵在发布会上强调,这场阅兵承载着四重使命:宣示军队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凸显纪念抗战胜利的鲜明主题、展示军兵种结构的崭新布局、体现能打胜仗的实力底气。当受阅部队以严整的军容、铿锵的步伐通过天安门时,历史与现实的交响在此刻达到高潮——80年前,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80年后,这支军队以科技与智慧铸就新时代国防利剑。<br> 阅兵式上,45个方(梯)队以“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顺序依次亮相,构成一幅动态的军事力量图谱。空中护旗梯队由多型直升机组成编队,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标语,展现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徒步方队则体现“一老一新”特色:“老”方队源自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战功勋部队,“新”方队涵盖军事航天、网络空间、信息支援等新域新质力量,彰显人民军队从传统作战向智能化、体系化作战的跨越。<br> 战旗方队的200面荣誉战旗格外醒目。这些旗帜从全军遴选而出,涵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功勋部队,如“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等。当官兵高擎战旗通过天安门时,历史的风云与当下的荣光在此交汇,传递着“红色基因代代传”的深刻寓意。<br> 装备方队以实战化联合编组亮相,涵盖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战略打击7大作战群,500余台国产现役装备中,高超音速武器、反无人机系统、新型舰载机等首次亮相的装备占比超40%。东风猛士军车作为“战旗方队排头兵”,115辆战车组成钢铁洪流,其中89辆参与正式受阅,24辆驰骋于反无人机、网络空间作战等方队,40辆担任地面轮式装备方队引导任务。这款被誉为“陆军航母”的装备,自2007年列装以来,已八次参与重大任务,从汶川地震救援到南苏丹维和,从载人航天搜救到国际军事比赛,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br> 空中梯队同样引人注目。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等上百架飞机模块化编组,新型隐身战机、无人机等明星装备首次公开。这些装备不仅展示了我军空中作战力量的跨越式发展,更体现了中国军队适应科技变革、打赢未来战争的底气。<br>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由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和其他部队抽组的联合军乐团以14个排面(寓意14年抗战)、80名礼号手(象征胜利80周年)的阵容站立演奏。曲目既包括《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抗战经典,也有反映新时代强军风采的新创乐曲。当《胜利进行曲》的旋律响起时,现场观众与受阅官兵共同沉浸在历史的记忆中,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自由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先烈。<br> 此次阅兵不仅是一场国内盛事,更向世界传递了明确信号: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阅兵邀请了国民党抗日老兵、抗战烈士遗属、国际友人后代等代表观礼,体现了对抗战历史的全面尊重。同时,执行过维和任务的部队参阅,彰显了中国履行国际义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br> 2025年9月3日的阅兵式,是一场历史与未来的对话,是一场精神与实力的交响。当最后一架战机飞离天安门上空,当最后一辆战车驶过长安街,这场盛典留下的不仅是震撼的视觉记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启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往昔的苦难中汲取力量,在未来的征程上坚定前行。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阅兵式上所言:“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这场阅兵,正是中国向世界交出的一份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