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柳拂天柳宗元

广西·钟声阵阵·6900445

<p class="ql-block"> 昵称 钟声阵阵</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6900445</p><p class="ql-block">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p> <p class="ql-block">  柳州市区中心的柳侯公园系专为纪念柳宗元而建。柳宗元在其生命的最后4年任职柳州刺史,泽被民生,后因疾而终于任上,龙城百姓建柳侯祠以祀之,后扩建为柳侯公园至今。柳侯公园也因此成为广西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和唯一的城市国家重点公园。</p><p class="ql-block"> 柳宗元有多个雅号。他被贬任柳州刺史后,作有一小诗《种柳戏题》”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因幽默的开头语而得名“柳柳州”,呼应诗题”戏”。民间叫得多的则是“老市长”(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语气颇亲切。</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773年一一819年11月28日),唐代大文豪。少时天资聪颖,21岁那年第一次参加进士科考试便进士及第,名声大振。26岁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中榜,获朝廷授予职名,30岁为监察御史,31岁又提拨为礼部员外郎。一时间风光无二,前程坦途。</p> <p class="ql-block">  自古文人多磨难。年少得志的柳宗元,朝廷任职后,接触和了解了朝廷的腐败和黑暗,萌生欲改革的愿望,参加了永贞元年(805年)的“二王八司马变法”。谁知,永贞革新失败。天妒英才,柳宗元和其他改革者全部被降职,尽数流放边地。</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10年后奉召回京,却不为权宦所容。同年3月再遭贬谪,去到离京城更远,地处岭南的柳州,与龙城有了交集。</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兴文重教,倡导文明,革除陋习;废除奴俗,释放奴婢;关心民瘼,教会百姓掘井取水;种柑植柳造林,政绩卓著,在其任上充分展示了他忧国思民的政治理想。</p><p class="ql-block"> 谁知好景不长,仅度过4年光阴,柳宗元匆匆走完了风雨飘摇的一生,因疾终于任上,年47岁。<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他去世后3年(822年),柳州官府和百姓在其常去的池塘西边建罗池庙以纪念之。</span></p><p class="ql-block"> 1158年,宋高宗因感于柳宗元勤政于民,下旨追封柳宗元文惠侯,罗池庙遂更名为柳侯祠至今。</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虽然任职柳州的时间不长,其欲以革新从政的方式实现报负未能遂愿,但却以另一种方式作为从政生涯的起始,即勤政于民,造福桑梓,惠及一方,成为柳州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意。)</p> <p class="ql-block">  柳侯祠自唐代建成至今已千余年,历朝均有修葺和扩建,现址为明代柳侯祠庙址,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原址上重建,解放后亦几经修缮。</p><p class="ql-block"> 现存的柳侯祠坐北朝南,青瓦白墙,飞檐红棂,古朴庄严。建筑结构为清代三进制木砖结构,分前殿中殿后殿,约2000平米。</p><p class="ql-block"> 正门“柳侯祠”金字匾额为郭沫若手书,大门对联“无私济世老舆矣,有德与民民祀之”为韩愈诗句集结而成。</p> <p class="ql-block">  进入祠门,前殿向北是三重大门,门楣上由里及外分别题写着门匾“魂归河东”、“芒寒色正”<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福四民”。进大门,两块“荔子碑”引人注目,分别是南宋嘉定十年所刻原物(右侧)和仿宋的清朝复刻品(左侧),碑文摘自韩愈《享神诗》。碑因其句首曰“荔子丹兮蕉黄”,后人便称“荔子碑”。此碑系韩愈作文,诗赞柳宗元,苏轼亲书,集3大文豪之文釆神韵凝于一碑而成,史称“三绝碑”。后人又称“苏书韩文柳事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为柳侯祠的镇祠之宝,其刻石刀法技艺与苏东波雄奇、深厚的书法相得益彰而显深浅奇正、随笔赋形,被人推为苏东坡书法碑中第一。</p> <p class="ql-block">  中殿是一个矩形大院,中间一条走道连接起前后殿,东西两侧辟为碑廊,后殿为一间大屋,有一门匾,书“雄深雅健”。</p> <p class="ql-block">  后殿与祠外东侧另有一廊,立有多幅唐三彩雕像,全是唐代著名诗(词)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韩愈、柳宗元(下图)等等。</p> <p class="ql-block">  后殿紧连着西侧碑廊处,有一个经改造的玻璃展室,室内伸出的展台上,一尊柳宗元坐姿的雕像,在看双手展开的一幅图画,尽是山林屋舍田垄溪流,背景图“惠化长存 高柳拂天”数字,寄寓着柳宗元造福桑梓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  走出后殿,向东拐个小弯,约30米长的甬道尽头连接起一圆形冢墓,那是柳宗元的衣冠墓。</p><p class="ql-block"> 柳宗元去世后,无钱安葬,停柩于此。一年后,柳宗元在南方为官的河东郡老乡筹钱将其灵柩送回长安下葬。柳州百姓遂将柳宗元的部分衣物葬于停柩之处,建衣冠墓。</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1961年来柳州时,曾前往柳侯祠参观拜谒,有感于柳宗元的口碑,亦作诗悼念柳宗元,并为衣冠墓题碑。</p> <p class="ql-block">  柳州市在城市建设中逐渐将市区中心位于柳江北岸的柳侯祠扩建为柳侯公园,并将公园周边的路桥学校分别冠名为文惠路、文惠桥和文惠小学,成为游人市民休闲游览风景和凭吊纪念先贤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与民相依与共;他去世后,百姓建柑香亭与衣冠墓相邻,种柳柳江边,垂荫当复地,寄托怀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祠旁还有“山长住房”、“讲堂”等建筑,都是柳宗元当年为官时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此讲堂系柳宗元为官时常去的场所。作为大文豪,柳宗元留下了诸多文章诗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引用和编入了他的多篇作品,比如,《小石潭记》《钴鉧潭记》《江雪》《捕蛇者说》等。</p><p class="ql-block">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过程,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抒发了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寓情于景。</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以《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等8篇山水游记结集的《永州八记》开创了写游记文章之先河,被称为“游记之祖”。他的游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融合,“以山写心”,抒发意境,确立了游记为独立文体的地位,被《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为“自子厚始”的范式。</p> <p class="ql-block">  刘贲是又一个柳州历史名人,其任朝廷谏官时,因敢于谏言得罪了专权宦官,被贬为司户参军事,发配柳州,卒,官府遂建祠祀之。刘贲与柳宗元并称柳州“唐代二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下图为毛泽东题写的碑刻《七绝·刘贲》“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span></p> <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祭祀柳侯,千年不绝。</p> <p class="ql-block">(此图来自网络,致谢意。)</p> <p class="ql-block">  静兰路与西江路交汇处的金鸡岭上,柳宗元静静地凝望着曾为之呕心泣血的蛮荒之地,平静的眼光中,早已不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肠”的无奈。岭下的西江路跨越柳江连接起桂柳高速路出入口旁的住宅区,显示了千年龙城山青水秀的美丽城市景象。(此图片来自网络,致谢意)<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gj4zo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大化七百弄行</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