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往事:1958年天津姐弟俩连环命案的残酷真相

作家鲁一夫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近有读友提到1958年天津陶祖娟姐弟命案,这是很久以前读过的一个案件,现搜集整理了一下,呈现给读者。实话说,从小到大,我也查阅过几百上千个案件,但这是结局最残酷的一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少女身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元月下旬,天津市,当时的天津还属于河北省管。市内有一座由清代私家花园“李家花园”改建的人民公园。本案的首位被害人,就是位于这座公园南侧琼州道上陶姓居民家的女儿陶祖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陶家主人陶裕民,四十多岁,是天津市疏浚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其妻储占美原是家庭妇女,两年前经区教育局动员,成为一名中学教师。陶裕民夫妇有三个子女:头胎是双胞胎女儿陶祖娟、陶祖秀,十四岁,初一学生;二胎是儿子陶祖远,八岁,一年级小学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陶家生活原本平静,直到两个月前接待了一位亲戚后,出现了波澜。那位亲戚叫陶裕国,是陶裕民的堂兄,原武汉有名的百货五金业资本家,业界人称“陶大先生”。1949年初,陶裕国举家去了香港定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六十岁的陶裕国与妻子育有两子,长子颇具经商才能,早早接了老爸的班,事业越做越大。老二则厌倦生意圈的尔虞我诈,去了美国读大学。两位老人在香港虽然有别墅住着,生活优渥,但没有亲人在身旁,所以倍感孤独,就想物色一个合适对象长期生活在他们身边。1957年11月初,陶裕国夫妇以“祭扫祖坟,探访亲友”名义回天津,实际目的是跟陶裕民夫妇商量从双胞胎女儿中“割让”一个给他们当女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陶裕民表示自己没有意见,妻子储占美也爽快地答应了。陶裕国夫妇看中了双胞胎中的姐姐陶祖娟。于是开始办理领养、移民手续。当时这类手续非常简单,只要各方都同意,就一路绿灯,很快就办好了。陶裕国夫妇就先回香港,准备等来年春天接陶祖娟去香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中小学已进入期末复习迎考阶段。陶祖娟学习非常努力,经常年级第一。她有个梦想,就是在去香港前,能姐弟三人每人拿一个奖状在照相馆照张相,天津和香港的家各留一张,作为双方的念想,所以她不但自己努力备考,还非常积极的督促弟弟妹妹复习功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元月29日清晨,陶祖娟在考完语文数学后复习外语时,突然腹痛难熬,捂肚打滚,惨叫不已,然后昏迷,被送往医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措施,但病情发展迅速,四五个小时后,陶祖娟再次昏迷,到中午时分,这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竟然撒手人寰。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书上,死因是肾衰竭引起的电解质紊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陶祖娟的遗体放在医院太平间,等待香港的陶裕国夫妇过来奔丧。陶裕国夫妇接到电报后,立刻办理赴内地奔丧的手续,赶到天津时已是陶祖娟死亡后的第三天——2月1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陶祖娟的死因产生疑问的,是储占美的胞弟储占忠。他曾被派往公安局帮忙,和刑警一块忙过几个月,知晓若干侦查路数。听完姐姐介绍情况后,他问道:“肾衰竭是由什么引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储占美回答不上来。正好一位在卫生局工作的吊唁宾客解释了引起肾衰竭的种种原因。储占忠听后提出:“既然中毒也会引起肾衰竭,那么就不能排除陶祖娟中毒身亡的可能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陶裕国听了储占忠的话也感觉颇有道理,就问弟弟陶裕民,祖娟的死,公安局是怎么说的?陶裕民说派出所也没说什么,看到医院开具的死亡证明,就把户口注销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陶裕国说这样不行,要把孩子舅舅的怀疑和派出所讲一下,于是就和储占忠一块去派出所反映情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派出所,储占忠发现马所长就是当时他在公安局帮工时从部队转业的那位领导,有熟人,事情就比较好办。马所长说,孩子死了,他也非常伤心,但要想立案,就需要解剖遗体进行检验,并要求家属签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建国还不到十年时间,大家对解剖尸体忌讳颇深,储占忠虽然是孩子亲舅舅,但也不敢签字。陶裕国由于在香港呆了这么久,早已习惯人体解剖,就立刻拍板:“行!我签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法医解剖的结果认定陶祖娟死于食物中毒。进一步的病理检验结论认为:毒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难以断定究竟是哪种毒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食物中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津市公安局河西分局刑警钟跃渊、呼知义受命调查陶祖娟中毒的原因。2月1日晚七点,两人赶到陶家,对陶氏姐妹的卧室兼书房进行了仔细检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刑警了解到,陶祖娟嗜好甜食,酷嗜各类糕点蜜饯。她生前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买了一包话梅,只吃了一颗。那包话梅被送往市局进行检验,但未发现有毒成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在刑警挠头一筹莫展时,派出所通知陶家报告说家里发现一只死老鼠,不知道和案件是否有关,让刑警去看一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原来此时陶祖娟已火化安葬,众多亲戚家人都还在,就想帮陶家打扫下卫生,收拾下陶祖娟的卧室,不用的东西该扔的扔掉,免得家人睹物思人。死老鼠就是在陶祖娟床底下发现的,一群人生怕和陶祖娟之死有关,就赶紧报告了派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刑警赶到陶家,发现陶祖娟书包的底部被老鼠咬了一个洞,里面有个内袋,内袋里发现些许食物残渣,黑色的,有淡淡的类似芝麻的香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众刑警清晰地记得,昨天检查物品的时候,书包还是好好的,看来老鼠很有可能是昨晚闻到书包内的香味,然后咬破书包,吃了食物残渣后死亡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死老鼠和食物残渣被送往市局化验鉴定,结果证实食物残渣中含有有毒化学物质,与陶祖娟体内查得的毒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相同。老鼠确定是吃了这种食物的残渣才死亡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刑警认为这种食品可能是街头或商店有售的某种糕点类零食。经过一番调查,他们找到了一个推车卖芝麻糕的小老头儿胡清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胡清中曾经是个“一贯道”的狂热分子,建国后被政府打击过,甚至关入监狱教育四年。从监狱出来后,没啥生计可以谋生,就做点糕点小零食沿街叫卖,挣个小钱,以此谋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化验结果显示胡清中的芝麻糕并无有毒成分,他的作案嫌疑被排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八龄童遇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月4日,立春日,是天津市中小学寒假的第一天。陶祖远在学校领取成绩单和寒假作业后,十点半放学回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陶祖远回家时间比平时晚些,走进家门时都快十一点半了。他回家后没说肚子饿,而是捂住了腹部。母亲问他怎么啦,他说肚子痛。储占美以为他着凉了,命陶祖秀盛热汤给弟弟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可陶祖远只喝了两口,就再也喝不下去了,双手捂紧肚子说了声“妈妈……痛”就站不直了,很快倒地翻滚,惨叫不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邻居帮助下,陶祖远被送往医院。但因为有了陶祖娟的先例,医生一看便说是食物中毒,马上让灌肠。可是,已经迟了,也就十来分钟,这个八龄童就断了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派出所接到报告,立即通知分局刑侦队。由于涉及两条人命,河西分局向天津市公安局报告。市局局长万晓塘指示:立刻组建市局、河西分局联合专案组,对该连环命案开展侦查,要求专案组赶在春节之前侦破该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专案组由七名刑警组成,应参道担任组长,钟跃渊任副组长。法医对陶祖远遗体解剖检验后认为,死者死于食物中毒,死前一小时内进食了黑芝麻馅儿的糯米团子,毒药成分与毒死陶祖娟的毒药属于同一类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专案组决定从调查陶祖远当天离开学校后的行踪着手。调查发现,陶祖远放学后和同学一起走了一程,在距陶家五六分钟路程的岔路口分了手,说是要去李家胡同口的小人书摊上买印花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可疑的高老头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专案组调查发现,陶祖远是在离开李家胡同口的小人书摊回家途中,接受了那个被下了毒的糯米团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摆书摊的高老头儿连续两天没有出摊。刑警调查发现,高老头儿真名叫高淳清,五十二岁,住在天津市河西区徽州道大圣堂。刑警登门发现,高淳清腿上打着石膏,卧床不起。病历卡记载他是2月4日傍晚骨折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高淳清对刑警的来访并不吃惊,坦然承认2月4日午前确实有一个缺了一颗门牙的儿童前往小人书摊买印花纸。他还表示知道那个小男孩回家就死了,并提供了证人证明自己的清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进一步了解发现,高淳清曾在1930年加入中共,是天津地下党的交通员,后来叛变。天津解放后,他被判了三年刑,刑满后做了一名小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刑警核实了高淳清的说法,排除了他的作案嫌疑。专案组决定重点调查陶祖远买印花纸回家途中的情况,同时安排人员跟陶氏夫妇聊聊情况,开辟另一调查渠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女主人的情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应参道和呼知义对陶氏夫妇做访问时,应参道发现储占美目光中闪过一丝异样,直觉她可能有什么情况向别人隐瞒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专案组请市局预审处女预审员崔向南出马,与储占美单独谈话。之所以请崔向南出马,是这名女预审员有别人不及的绝活:亲和力特别强,而且善于下套,在她温婉和气的谈话氛围下,很多犯罪分子都不经意间吐露了实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两小时后,崔向南成功让储占美说出了一个人名——郑世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储占美所有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事邻居中,一定没有人会相信她与郑世渭有着一份长达六年的婚外恋。郑世渭是陶裕民的关系很铁的哥们儿,出身梨园世家,精通乐器伴奏,能编剧还会写本子。虽说不是专业从艺人员,但在业余演艺人员中,那绝对是佼佼者的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储占美出身于资本家家庭,从小有良好的画画、文娱培训。平时也全职在家相夫教子。建国后,大众参与社会事务热情高涨,经常参与社会宣传活动。像储占美这种既有大量空闲时间,又在文娱方面有几把刷子,所以很快就成了社区文娱先进分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1年春天,储占美出任区业余文艺宣传小分队负责文艺演出的副队长。当时有个盛大的欢迎抗美援朝英模宣传团的晚会,社区把组织这个晚会的事交给了储占美负责。而且申明:只准成功,不准失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储是有些才华,但有个缺点,不能抗压,这个事太重要了,她太想组织好,反而弄的自己整宿睡不着,导致事情进展不大。眼看着晚会日期临近,储占美满嘴燎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陶裕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时候想起了好哥们郑世渭。就请郑世渭协助储占美完成任务,这次晚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两人也由此有了交往,而且升温很快,不到半年就越过了界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种婚外恋保持了整整六年,直到半年前,储占美发现郑世渭挽着一个美貌少妇在公园游玩。当晚郑世渭到陶家来,储占美问他星期天是怎么度过的,郑世渭谎称在家睡觉、与朋友聚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储占美气得给郑世渭写了一封信,将负心郎痛骂了一顿,宣布两人从此断绝关系。但郑世渭仍想保持关系,继续来陶家。一个月前,储占美警告郑世渭如果再敢图谋不轨,她将以死相拼!郑世渭回复了一封只有一句话的短信:“敢断,我就敢杀你子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专案组鉴定笔迹,确认该信确实出自郑世渭之手。刑警初步确定郑世渭具有重大作案嫌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月9日下午,刑警前往郑家传唤郑世渭,但他不在家。专案组抽调四名刑警访查郑世渭的下落。剩下的刑警去调查一个新出现的线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一名凶手落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新线索是陶裕民找专案组反映的。说他跟一个名叫车家耀的人曾经结下过梁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车家耀曾经是国民党的下级军官,后来找个借口离开了部队,经商为业,收入颇丰。曾经参加“一贯道”,还是该组织的狂热拥护者,经常捐钱捐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津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大肆捕杀中共地下党。天津解放后,人民政府清算血债,查处了一批和此事有关的坏分子。其中有个被害的地下党同志叫彭宗以,公开身份是一个小学老师。建国后,有群众举报彭老师被抓走当晚,门口和胡同里有不少蹲点的便衣,公安介入后,经过侦查,抓了不少参与围捕的前特务人员,但有个在彭老师家门口蹲点的人却始终没找到,当时社会治安情况复杂,人手紧张,后续该案就不了了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六年后,陶裕民在公安局开展宣传活动时,突然回忆起天津解放前夕的一个夜晚,他和妻子赴宴回家时,在后来被害的彭宗义老师家的胡同口见到过一个穿着黑色棉大衣的人,身影很像车家耀。夫妇俩便向派出所反映了这一情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派出所同志就找到车家耀,把他“请”到了局里,但他拒不承认参与抓捕彭老师的案子。报案民警无奈,找来陶裕民对质,陶反映,当时模糊发现蹲点人员胳膊上有块长方形的补丁。此时公安同志已经搜捕过车家耀的家,家里确实搜到了类似的衣服,由此,车家耀就被拷了起来,随后被判处八年徒刑。但奇怪的是,四五个月后,车家耀被无罪释放。原来真正的案犯因其他案件入狱,临死前交代了这桩罪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桩错案给车家耀造成严重后果:他入狱后,双亲急病而殁;妻子带着子女改嫁;住房被公家单位占用;会计工作丢了,改当装卸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车家耀对陶裕民恨之入骨。陶祖娟被害的消息让他欣喜,继而产生了趁机下手杀害陶祖远的念头。反正陶祖娟被害的时候,他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人们不可能怀疑到他,只会把第二起案子归结到上一件作案人身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听说,陶祖娟是药物中毒而死,就偷偷的从流动小贩那买了两包老鼠药,车家耀把老鼠药溶解后用针筒注射进糯米团子里。2月4日午前,他站在家门口,恰巧遇到陶祖远买印花纸回家。车家耀将团子递给陶祖远,孩子接过团子咬了一口,说声“谢谢伯伯”就离开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很快,传来了陶祖远中毒身亡的消息。事情真的发生了,车家耀却害怕起来,他是个有学问的人,仔细分析了作案过程,感觉漏洞太多,所以当当刑警出现在车家耀眼前时,他干脆承认了自己作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专案组将从车家耀住所搜查出的另一包未启封的毒药送往市局检验,证实该毒药的成分与在死者陶祖远胃脏发现的致命毒药成分完全相同。与致陶祖娟死亡的毒药成分进行比对后,确认姐弟俩的死亡系同一种毒药造成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公安局进一步排查,却发现车家耀没有对陶祖娟下毒的作案时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真相大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月11日晚,专案组举行案情分析会。注意力回到了另一嫌疑人郑世渭身上。排查到他去了河南项城,钟跃渊等人正准备出差去河南项城抓人时,接到派出所电话:郑世渭已经回到家里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郑世渭在刑警面前保持着一贯从容活泼的特点。他拿出两张纸,上面详细排出了自己这些日子的活动情况,都有证明人。刑警调查后发现,郑世渭确实没有作案时间,在他家里也没查到毒药。审阅其日记,可以看出他对储占美倒是一往情深,并无实施报复的念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专案组排除郑世渭的疑点后,决定寻找毒药来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月16日中午,刑警在各派出所报上来的信息中发现一条线索:一个名叫柏峰的居民报告称,他在元月24日下午,亲眼看见陶家大闺女向沿街叫卖的小贩买了一包老鼠药。难道陶祖娟不是他杀,是自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专案组约见柏峰。但随后对陶祖娟同学的调查发现,元月24日下午,陶祖娟一直在学校做值日,没有离开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两路刑警的调查结果汇聚在一起,使应参道意识到柏峰肯定是认错了人,他看到的那个买老鼠药的女孩,应该是陶祖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专案组得出结论:下毒的是陶祖秀,其作案动机是出于对姐姐被伯父选中移民香港的忌妒;可能是想通过下毒使姐姐患病,从而让其伯父改变选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一时,刑警前往陶家传讯陶祖秀。她进分局后,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哭着对自己的罪行作了交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陶祖秀是因忌妒而冲陶祖娟下了手。她买了姐姐喜欢吃的芝麻糕,把老鼠药碾成粉末后溶于水中,把芝麻糕放入毒液中浸泡片刻,晾干后又在外面滚了一层糖粉。那天夜里,姐妹俩在灯下复习功课时,她把有毒的芝麻糕拿给姐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陶祖秀交代,她真的不想害死姐姐,只不过是想让姐姐大病一场,最好留下后遗症,这样,就会迫使伯父改变主意,让她移民去香港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连环命案至此终于圆满侦破,这天,正是除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个月后的1958年6月20日,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宣判:车家耀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陶祖秀犯故意伤害致死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由于其年龄过小,先在少管所服刑,待年龄够后,会转移到对应监狱继续服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