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明孝陵出来,在四方城附近跟着一队旅游团,捷径来到美龄宫,路途不算长挺近的。</p> <p class="ql-block">美龄宫景区导览图,一个饱满的心形,好浪漫!</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二OO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布,原国民政府旧址(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就是现在美龄宫的正式名称。</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紫金山南麓中山陵9号,坐落着一座特别的建筑-美龄宫。</p><p class="ql-block">虽然它的门牌号是中山陵9号,但并不在中山陵主体建筑范围内,位于中山陵主体建筑以东约1.5公里的小红山,靠近明孝陵景区入口处。这两个景点都属于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共享5A级景区资质。</p><p class="ql-block">美龄宫的具体位置在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区的小红山上。它不仅是南京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国别墅建筑,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1929年6月1日,宋美龄随蒋介石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看到明孝陵四方城东边的小红山环境清幽,便提议在这里建造别墅。因为紫金山又叫蒋山,蒋介石对此提议非常赞同。</p> <p class="ql-block">小红山官邸设计方案确定后,由南京市工务局技正陈品善主持督办,上海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投标承建,整体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配套设施有门楼、警卫用房、花园、环形车道等。建造期间,蒋介石、宋美龄亲自确定诸多细节。</p> <p class="ql-block">建筑雕梁画栋,古典秀美中融合现代气息。这些绘画,专门从苏州请的工笔画画家陈之佛一笔一划画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内部使用西方建筑元素装饰,典雅别致。内部布局,体现出功能与美学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由于官邸造价远远超出原来预算,多遭民众非议,以致一度停建。查明账目后得知,预算24万,实际花了36万,直到1934年才完全竣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龄宫老照片。</span>整体建筑设计别开生面,完美地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当年被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赞誉为“远东第一别墅”。</p> <p class="ql-block">小红山官邸建筑兴修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军阀混战,正值中国多事之秋,官邸历经动荡的时局和岁月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官邸历经动荡岁月,近代一些中外知名人士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历史印迹。</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中山陵园实行和平交接,陵园内的小红山官邸历经变革,曾作为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的国宾馆。2012年划归中山陵园管理局管理后,经过全面保护性修缮,迎来了面向广大游客的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修缮后观凤台的彩绘。彩绘以青绿色为主色调,装饰吉祥如意纹、器物、写生花卉、蓝底云雀琼花等图案。彩绘运用了多种构图方式,有旋子纹、连珠带和万字纹等,多种绘画风格和内容集中在一处,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修复一新的主楼。</p><p class="ql-block">2012-2013年,美龄宫启动80年来首次大修,采用故宫级彩绘修复技术,复原历史场景并增设文物陈列馆,获“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p> <p class="ql-block">修缮后的警卫室。</p> <p class="ql-block">201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将“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列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来到景区,首先看到的是门房,当年的警卫室。道路两旁巨大的梧桐树还是光秃秃的,门房门口的照片真棒!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梧桐就该秋天欣赏。</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秋日里的美龄宫在环山路的黄色梧桐树包围下,构筑成了项链心形吊坠,而美龄宫身处吊坠中间,犹如一颗绿宝石,宛如一条“宝石项链”。漫步在梧桐大道上,脚下是金黄的落叶,仿佛走在一幅油画之中,浪漫极了。这张照片出自南京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屠国啸之手。这张2015年火遍全网的南京美龄宫照片则是借助了无人机。</p><p class="ql-block">屠国啸是中山陵管理局的职工,“美龄宫在紫金山西南方向的小红山上,其北侧的陵园路两边,种的都是一条法国梧桐、红枫,一到秋天,很美很壮观。”他对这番景色特别熟悉,这些梧桐树都是当年在建造美龄宫前就已经栽种,共有103棵,有专职人员看护保养,由于整条道路的交汇中心点就在美龄宫,所以左右两排梧桐树就像项链的链子,串起了拥有绿宝石般琉璃瓦的美龄宫主楼,成为南京城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门房现在成为了邮局,供游客使用。</p> <p class="ql-block">官邸地势高敞,视野开阔,拥有林海浩瀚的清幽环境。一边可以看到明孝陵,一边可以看到中山陵。官邸附近还有宋美龄亲手创办的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p> <p class="ql-block">穿过门房,走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林荫小路,拾阶而上,美龄宫被包围在粗壮的梧桐树中。</span></p><p class="ql-block">美龄宫,占地面积约为8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主体建筑建在小红山顶,总共四层,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p><p class="ql-block">地下一层设有侍卫和用人宿舍、厨房、汽炉间、盥洗室;地上一层设有接应室、侍卫室、秘书办公室等;二层是会客室、与休息室,设有客厅、办公室等;三层为居住部分,内设有卧室、书房、基督凯歌堂、小餐厅等。</p> <p class="ql-block">美龄宫以“凤宫”为设计理念,融合中国传统宫殿形制与西方现代建筑技术,被誉为“民国建筑第一典范”。</p><p class="ql-block">外观设计,东方意境与西方工艺的碰撞。从建筑风格来看,美龄宫完美展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立面落地窗,屋顶却是仿照中国传统宫殿样式,覆盖着深绿色的琉璃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屋檐上雕刻着1334片凤凰纹瓦当,为国内唯一一例。</p> <p class="ql-block">屋顶檐角的走兽有5只。屋顶的沟头滴水的瓦当每一块都雕着凤凰,</p> <p class="ql-block">美龄宫的1000多片琉璃瓦,全部从俄国顶级工厂定制,每一片绿色琉璃瓦上都雕有展翅欲飞的凤凰。</p> <p class="ql-block">屋檐下的瓦当和滴水均为凤凰图案,方形断面装饰金色万字纹,圆形断面为虎眼,飞檐椽端部伸出龙头作为装饰,下方彩绘为四色云纹。</p> <p class="ql-block">主楼门廊顶面正中,绘有一幅“双凤图”,双凤戏珠主题彩画,四角装饰如意云纹,四周由宝相花纹作为附纹来衬托中心彩画,这在国内的宫廷建筑和官邸建筑中实属少见。</p> <p class="ql-block">此车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三十年代生产的“别克”牌轿车,为官邸专用车辆,车牌号“军00385”。该车采用立式八缸发动机,动力强劲,避震性能良好,乘坐舒适。</p><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送给宋美龄的礼物。当时国内仅此一辆。</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这里与其他处的别墅不同,可以直接上楼,或者从左、右下去,通往负一层。</p> <p class="ql-block">左手边是应接室,是访客等待的地方。凡是来官邸等候召见或拜访的客人,都要在此登记,之后再有侍卫通报,等待召见。</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来到二楼,迎面挂着一幅宋美龄的画作。</p><p class="ql-block">二楼是蒋介石办公、会客的地方。有蒋介石办公室、宴会大厅、会客厅、露天阳台、介绍美龄宫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办公室,陈设是依据1931年官邸建筑图纸和《在蒋介石宋美龄身边的日子-侍卫官回忆录》记载摆设。</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办公室,保留原物华生吊扇。<span style="font-size:18px;">墙上悬挂孙中山像及“天下为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等题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拍照角度,没有拍上吊扇,吊扇是黑色的。)</span></p> <p class="ql-block">办公室还保留着西式取暖壁炉。</p><p class="ql-block">上面有当年蒋介石所题的一幅字: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四维既张 国乃复兴。</p> <p class="ql-block">会客厅,官邸接待、会见宾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会客厅全是西式的装修,这里的西洋钟、电话、留声机,包括这架宋氏三姐妹专属从德国进口的摩德利钢琴,全是当年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会客厅的钢琴是宋氏三姐妹专用钢琴。宋美龄10岁随二姐宋庆龄赴美留学,在音乐、美术等方面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钢琴是宋美龄擅长的乐器之一。宋美龄,因其高雅的气质备受瞩目,被当时媒体评为全球最美女性之一,曾登上美国时代周刊。</p><p class="ql-block">在宋美龄106年的漫长人生路中,钢琴成为她抒发情感、抚慰灵魂的陪伴。在各项社会活动中,演奏钢琴是保留项目。摹德利更是宋氏三姐妹御用钢琴。</p> <p class="ql-block">会客厅旁边是大厅,举办大型宴会、酒会、招待贵宾的地方。可容纳百人,墙面饰以陈之佛绘制的蓝底云雀琼花彩绘,顶部为欧式方格天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厅四角设有地面嵌入式暖气装置,</span>内装管状式暖水汀,盖板为铸铜花瓣镂空结构。<span style="font-size:18px;">暖气通过铜质镂花空隙散发出来,冬季能保持整个大厅温度在24℃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当年由“南京工务局”主办技正陈品善设计。上海华东工程有限公司承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宋美龄喜欢吃西餐,二楼的宴会厅摆放了长桌,欧式餐具,采用西式礼节。可供二十多人同时进餐。</p> <p class="ql-block">这里摆有西式面点、水果等。复原了当年这座别墅举行宴会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厅,这里还展出了《小红山官邸史实陈列》。</p> <p class="ql-block">小红山官邸一年四季乌瞰图,一年四季各异。我们就是被这个“大项链”吸引着,来到这里一睹为快!</p> <p class="ql-block">二楼西侧设置了雕花的月亮门,并配以移门作为隔断,这些细节无不体现出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p><p class="ql-block">钢制门窗,大面积竖条钢窗引入自然光,搭配马赛克地面与欧式吊灯,彰显现代感。</p> <p class="ql-block">出了大厅,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龄宫二楼阳台叫</span>观凤台,它以花瓷砖铺地,护栏用汉白玉雕琢而成,共有34根清式栏杆,每一根栏杆上都雕刻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凤凰。</p><p class="ql-block">34根汉白玉栏杆和34根环楼灯柱,暗合修建美龄宫之时宋美龄刚好34岁,而3月4号又是她的生日。</p> <p class="ql-block">南阳台呈“凸”字形,34根汉白玉栏杆上的凤凰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上到三楼,楼梯之间过道,摆放着一架钢琴。三楼是蒋、宋他们的生活区,设有卧室、盥洗室、书房、机要秘书室、基督凯歌堂、餐室等。</p> <p class="ql-block">机要秘书室,主要负责处理、起草重要的来往函件和讲话稿件,传接官邸电话,位置最靠近官邸主人,事物联系较为方便。</p> <p class="ql-block">书房,蒋介石喜静,当年常在此读书、习文。微风斜阳,尤显宁静;舒适的沙发,轻松的摇椅,备显清幽安逸。</p> <p class="ql-block">对面墙上挂有民国中国大地图。</p> <p class="ql-block">次卧(蒋介石卧室),蒋介石、宋美龄生活习惯不同,所以寝室是相通但分开的。</p><p class="ql-block">床头摆放着当时两人的结婚照,1927年12月1日,两人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的婚礼,那一年蒋介石40岁,宋美龄30岁。</p> <p class="ql-block">次卧里还有一个西式壁炉。</p><p class="ql-block">分开睡,因为生活习惯上的不同。蒋介石是早睡早起,不抽烟、不喝酒。而宋美龄则是晚睡晚起,又抽烟又喝酒。尊重彼此,互不干扰。</p> <p class="ql-block">一墙之隔是主卧(宋美龄卧室),<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显得更加的宽敞明亮,</span>采光、通风为官邸最佳。两间卧室均配有全套红木家具,并雕有精美花饰,衣橱则为外红木内樟木,防蛀实用。全是当年的原物。</p><p class="ql-block">床边还挂着几件旗袍,宋美龄最喜欢穿的就是旗袍。</p> <p class="ql-block">宋美龄卧室的梳妆台,据说,宋美龄每天都要自己亲自化妆,不化妆不见人、不出门。</p> <p class="ql-block">盥洗化妆间,宋美龄当年使用过的卫生间,墙面瓷砖、地面马赛克、浴缸均从英国进口的白胎瓷洁具,旁边配有躺椅。</p> <p class="ql-block">基督凯歌堂,原为会客厅。1945年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凯旋而歌,所以叫凯歌堂。蒋介石亲题“基督凯歌堂”匾额。该墙面耶稣画像及各种礼拜用具参照历史照片原样复制。</p> <p class="ql-block">每逢星期日上午,蒋氏夫妇同政府高级官员中之基督徒们一起做礼拜。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马歇尔夫妇也曾到凯歌堂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原本跟随母亲信仰佛教,是准丈母娘倪桂珍的一句话令他与基督教结缘。此后,蒋介石读了《圣经》,下决心受洗,最后转变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p> <p class="ql-block">二层北侧设有个约一米高的跃层,中式雕花月亮门,配上西式大玻璃做隔断,空间布置错落有致,体现了中西合璧设计理念。</p><p class="ql-block">里面是专供蒋氏夫妇用餐的小餐室。</p> <p class="ql-block">餐室,蒋宋私人用餐的地方。餐厅左边是服务配餐间,与地下主厨房专用传菜电梯相接。</p><p class="ql-block">温馨的小餐厅里,摆放着精致餐具与考究桌布的小桌,西式的烛光晚餐,也是格外的讲究。</p><p class="ql-block">只是蒋、宋的饮食习惯不同,蒋喜吃中餐,宋适应西餐,面包、牛排是她的最爱,常常中、西餐同桌。</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常被用作宴请高级军政要员,以示亲近。蒋介石曾经在这里宴请过北平守军司令傅作义,餐后,蒋介石寒暄道:“在我这里用餐过于简单了”。傅作义感激地答道:“这是总统给我的最高礼遇了”。</p> <p class="ql-block">回到一层,主要是职员办公的地方,有接应室、侍卫室、侍卫宿舍、秘书卧室、秘书办公室等,继续参观。</p><p class="ql-block">侍卫室,侍卫日常交接班都在这里,包括日常枪械的领取,签到等。</p> <p class="ql-block">盥洗间,侍卫洗澡的地方,采用淋浴隔断的形式,独立卫浴,卫生整洁,具有私密性。</p> <p class="ql-block">秘书卧室,值班秘书休息的房间,配有单独的盥洗间。</p> <p class="ql-block">秘书办公室,所有日常往来信件都要先送到这里,经整理之后交给机要秘书或官邸主人。</p> <p class="ql-block">沿楼梯进入地下一层。地下一层是下人活动区(侍卫和用人住宿)、厨房(分中式和西餐)、汽炉间、盥洗室。</p> <p class="ql-block">宋美龄画展,沿走廊布置。她曾师从三位国画大师张大千、黄君璧、郑曼青。据说她的画作在一次拍卖竟达101万元。</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有蒋中正题词的画作,夫妻合作的画就更值钱了。</p> <p class="ql-block">清荷图 乙亥年秋 宋美龄画展。</p> <p class="ql-block">宋美龄的一幅仕女画。</p> <p class="ql-block">画展的尽头是厨房,为官邸专用厨房,既可以做中餐,也可以做西餐。厨房还配有独立的配膳间,分工明确。当年还配有传菜专用升降梯,用于将厨房烧好的菜肴传送至中层或上层的配餐间。</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喜欢吃中餐,蒸饺、烧麦、盐水鸭,最喜欢吃的是梅菜扣肉,所以这里有中式的土灶。</p><p class="ql-block">宋美龄过贯了西方生活,喜欢吃烤面包、蒸鸡蛋、牛排等。厨房还配备了进口的专做西餐的烤炉、烤箱等设备。</p> <p class="ql-block">汽炉间,当年为官邸供应暖气及生活热水的地方。锅炉后来更换过,是烧煤的,上世纪80年代初还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锅炉工休息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煤碳</p> <p class="ql-block">洗衣间,当年官邸床单、衣物等洗涤的地方。传统的“木盆”、“搓衣板”、“棒槌”、“晾衣架”等,均按当时生活习惯还原。</p> <p class="ql-block">开水炉,分别挂牌“开”与“不开”以示区分。</p> <p class="ql-block">仆役卧室,值班警卫休息的房间,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当时整个官邸的戒备非常森严。配有单独的盥洗室。</p> <p class="ql-block">盥浴间</p> <p class="ql-block">来到宋美龄生活馆,这里也是文创店,挂满了旗袍、工艺品及纪念品,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美龄宫特色项链,标价520元。</p> <p class="ql-block">“遗族学校”界石。</p> <p class="ql-block">法桐簇拥环抱着小红山,秋天将是最美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