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游记587】心灵呼唤之约西藏行,感受德令哈异域风情,观赏祁连山一路相伴,穿越祁连山高寒草原,打卡茶卡天空一号景区,橡皮山垭口观景平台,途径青海湖畔黑马河,游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探经幡与风马旗区别,观鱼雷研发试验基地, 【星空游记】拍摄曾经去过的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情,记录曾经感悟到的美景美色、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在星空走不动的那天重新看看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快乐。我国著名的游记有:《山海经》、《历游天竺记》、《徐霞客游记》等,星空不是旅行家,随性而已。闲来无事,整理照片,写个游记,记录照片的出处,回头再读,每张照片,犹如重游,其乐无穷。 游记不属于文学创作,只是忠实地记录所走过的路,以及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事、那情。星空也不是历史、地理、民俗的专家学者,只能做一个文字搬运工,串接专家学者研究的公开资料,偶尔写一点个人感受,希望下次去的时候能有点更深的体验。分享是一种快乐,偶尔看到星空游记的朋友,欢迎指点迷津,并在此一并感谢,不再回复,见谅。 2025年06月12日,星期四,天气:晴。昨天游览察尔汗盐湖,入住德令哈市,品尝退骨牛肉后,一夜无语。今天,清晨早起,队友集结,前往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游览,今晚将入驻西部中心城市兰州。 清晨五点钟准时向青海湖进发,从德令哈出来可以走一段高速,司机师傅自然不能放过。因为海子和他的诗,德令哈一直是文青朝圣之地。可不少人怀着期望而来,也带着失望而去。德令哈既不像他们设想的那般苍凉诗意,也没有跟上时代的繁华和热闹。 看德令哈的第一眼,最先爱上的,一定是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名字。不可否认的是,由河流、草原、戈壁、沙漠勾画而成的德令哈,或许魅力不足以让人达成共识,但风情,却无法用一首诗歌写尽。 青海湖以西,青藏高原以东,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在柴达木盆地上环绕出了苍茫绝美的海西。星空望着窗外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幻想着德令哈在秋天的金色世界,也不难令人想起那段浪漫的历史传说。 相传,在明末清初,成吉思汗的后裔、当时和硕特蒙古族的统领固始汗,带领着族人由新疆向南迁移,至青藏高原后定居于柴达木盆地。 习惯游牧的他们按草原划分部落,而分到德令哈一带草原的部落首领在视察牧场时,恰逢金秋八月,丰茂的水草如灿烂的地毯一般,无边无际铺满了视野所及之处。 映衬着耀眼的阳光和澄澈的湖泊,可谓水天一色,光芒四射。望着群山合抱下的金黄牧场,巡视的首领大为惊喜,称赞这里为“金色的世界”。于是,德令哈的名字就此流传下来。 海拔高达3000米的德令哈,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与高原群峰的交会处。远处山顶的皑皑雪峰,雪水融化成的甘泉源源不断汇成河流。因为水流的滋养,和祁连山相连的柏树山,长满了苍翠的祁连圆柏,为德令哈铸起了天然的绿色城墙。<br> 当雪水在山腰汇聚,逐渐流出了穿城而过的巴音河。生命的源泉途经之处,长出了灌木丛、梭梭树、芨芨草、枸杞林。连片的芦苇围出了湿地,东北部的沙漠也覆盖着胡杨林…… 山川湖泊彼此勾兑,让原本是戈壁和沙漠平分秋色的德令哈,慢慢有了湿地和草原的版图,这座被高原雪水浇灌出的城市,成了大西北戈壁滩上罕有的绿洲。 未加修饰的德令哈,可以说一沙一石里都藏着造物主对这座西北小城的偏爱。 离开德令哈,明显感觉道路两旁大地开始复苏,万物要生机盎然了。 到达乌兰服务区,是我们即将下高速的最后一个服务区,停车休整了一下。 青藏铁路与高速公路平行而建,并驾齐驱,这是乌兰火车站,有一列客车正停靠在站内。 偶尔会看到有列车在窗外一闪而过。 坐在车上可以欣赏到很多美景,如达坂城隧道、岗什卡雪峰、祁连大草原、黑泉水库、丹霞口、魔鬼城等等,稍不注意就会与我们其擦肩而过,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一路风景全靠自己去发现去理解。 有队友问领队,为什么没有看到万亩油菜花海,因这里气候与内地不同,田野中都是绿油油的青稞,油菜花要八月份来才能看到。 伴随我们同行的除了青藏铁路,还有祁连山脉。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 西端在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长近1000千米。属褶皱断块山。最宽处在酒泉市与柴达木盆地之间,达300千米。 山脉自西北至东南走向,包括大雪山、托来山、托来南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和宗务隆山。山峰多海拔4000-55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山间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米之间。 祁连山素有“万宝山”之称,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矿藏,有石棉矿,黄铁矿、铬铁矿及铜、铅、锌等多种矿产,八宝山的石棉为国内稀有的“湿纺”原料。祁连山区冷湿气候,有利于牧草生长,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地带,分布有大片草原、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良好场所。 祁连山,原指河西走廊南部山地最北的一支山岭(走廊南山西端,海拔5547米),或称狭义的“祁连山”。“祁连”系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即“天山”之意。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历史上亦曾叫南山,还有雪山、白山等名称。 西汉初年,霍去病西征并征服匈奴,“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匈奴民歌所指“祁连山”即此。后泛指甘肃、青海之间一系列在地质或地貌上相联系的一系列山脉。 狭义的祁连山是指祁连山脉最北的一支山岭(其主峰在走廊南山西端,海拔5547米)。 [3]广义的祁连山,或称“祁连山脉”,是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 高寒草甸,广泛分布于海拔3100-4100米的山地、滩地和宽谷。优势种以嵩草属为主,如高山嵩草、矮嵩草、嵩草、线叶嵩草等。沼泽草甸,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地区海拔2100-4100米的湿地生境中。 高寒草甸,集中分布于大通河中上游地区青海湖地区的河源滞水滩地、湖滨地带、河流两侧洼地,主要优势种有西藏嵩草、华扁穗草等。 不知不觉进入了祁连山草原。祁连山草原,地处甘肃省、青海省交界处的祁连山山脉,属于高海拔草原。主要分布在甘肃肃北、肃南、阿克塞,青海天峻、祁连等县,南麓大多属青海管辖,山区和北麓属甘肃管辖。 那些小黑点都是牦牛。 羊群。 有不少马群。 宁夏庆华循环经济工业园始建于2006年,位于国家规划的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宁夏吴忠市太阳山开发区。园区依托宁夏东部丰富的煤炭资源,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污染物零排放、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为理念建设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大型的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 青海乌兰庆华循环经济工业园始建于2006年,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煤基多联产循环经济工业园,也是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的标志性工程。 依托当地矿产资源,陆续投资建设了乌兰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200万吨/年煤焦化工、300万吨/年洗煤厂、2×15MW焦炉煤气发电及铁路专用线等标志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设项目。 感觉这里很偏僻,因有矿产资源,在这里建了很多企业。 到达茶卡盐湖游客中心,建的非常漂亮,规模也很大,上次来还没有营业,现在还是没有营业。 茶卡盐湖在青甘大环线上,游客比较多。察尔汗盐湖不在青甘大环线上,需要专程开车过去,大部分旅行社就不安排去那边了,经济效益一直没有好转。 路过茶卡盐湖景区,虽然不在本次行程的范围之内,但领队感觉既然路过这里,不知下次有没有机会再来,建议大家进去看看。 第一次碰到背着大煎饼和咸菜出来旅游的团队,不吃团餐,不让领队买门票,怀疑领队会从中赚他们钱。因为要购买门票,大部分队友就不进景区了。 因这个景区不在本次行程之内,领队只能带大家在“茶卡天空一号”景区门前打卡,对想进景区游览的队友只能表示歉意了。 茶卡壹号·盐湖景区(原名:茶卡天空壹号景区),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境内莫河盐场区域,茶卡盐湖的东部。 茶卡天空壹号景区距离乌兰县城74公里;距茶卡镇东侧高速出口6.4公里;距离茶 卡镇区9.6公里;距茶卡火车站20公里;距“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区)景区20公里;距青海湖73公里。 这个季节属于淡季,游客很少。 “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是一个极其壮观的特色内陆湖泊,也是来青海旅游必打卡的圣地,这里阳光、白云、湖水、盐板、天空、倒影等默契成一片完美的意境。 茶卡盐湖-天空之境和茶卡-天空壹号景区仅相距20公里,也可以说是两个姊妹景区。但是两个景区的景点设置和视听欣赏却大同小异,各有特色。 星空上次跟随青甘大环线团队游览过“茶卡盐湖-天空之境”景区,因下雨没有感受到天空之境的美,据说很多人因天气原因都没有看到天空之境。 星空和几个队友很希望进去游览一下,但因大部分队友不同意,只能与“茶卡-天空一号”参见而过,跟“煎饼咸菜”团出游,真的很痛苦。 茶卡天空壹号景区是以盐文化为核心,融合德都蒙古文化、古羌景颇文化、游乐体验农垦文化项目等多种文化而打造的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生态度假等为一体的体验式综合性景区。 茶卡天空壹号是一座3000多年的盐场,景区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包括综合服务区、天镜遨游区、天镜乐活区、天镜小街轴四部分。 盐湖利用镜面优势将蓝天白云倒影水中,美的拔人心弦,有人说盐湖就是天空之镜,其实它更像是一场幻境,它可以让天地颠倒、可以让天地相融、可以让星星落入水中……实在魔幻。 游玩景点:目瑙纵歌广场、高原游乐场、镜湖、幸运长廊、爱心栈道、钻石栈道、观星营地、房车营地、实景演艺...... 游玩项目:环湖小火车、竹筏、独具风情的骆驼骑行、紧张刺激的沙滩冲浪车、浪漫的热气球、惊险的滑翔机、死海漂浮体验...... 环湖小火车:游线全程7.5公里,停靠12个站点,全程20分钟左右,从星空院子出发,途径亲子牧场站—观星营地站—镜湖站—观湖站—目瑙广场—演绎中心最终返回起点。 大型实景演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该演绎邀请来自蒙古国的演员进行表演,讲述的了成吉思汗的故事,整场约长四十分钟,你将充分了解伟人的故事、感受到蒙古国的历史文化、看到精彩的马术表演,场面相当宏伟是一场不得多的的精彩演绎。 演出时间:11:30am—12:10am、15:30pm—16:10pm、19:30pm—20:10pm 橡皮山是从茶卡盐湖去青海湖的必经之地。橡皮山是青海南山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呈北北西走向,成为青海湖盆地与柴达木盆地的天然分水岭。 橡皮山海拔3817米,因山上道路地基松软具弹性而得名。山脉南坡地形破碎,北坡发育有宽谷和V形谷,构成青海湖与茶卡盐湖之间的地理屏障。 1950年~1954年间修建青藏公路时通过这座山,因为路面土质松软,每到夏季泥浆翻涌,而到了冬季又因为严寒导致地面龟裂,跟橡皮一样,所以取名叫橡皮山。 橡皮山山体坡度普遍在30-40度之间,部分地区陡峭程度更高,形成显著的高山地貌特征。该区域分布有高山牧场生态系统,常见羊群放牧与经幡景观,是青海湖环线旅游的重要地理坐标。 海拔3200-3800米区域分布着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主要种类包括高山蒿草、针茅等耐寒植物。3800米以上地带可见垫状植物群落,适应强风与低温环境。 橡皮山由于海拔高,山上空气稀薄,干燥少云,但是空气洁净,阳光灿烂,日照充足,若没有高原反应的困扰,可以去多拍些照片,视野非常开阔,拍照很好看,很容易出大片效果。 翻过橡皮山,前行70公里到达青海湖。 一路的盘山公路。 过了橡皮山都是祁连山草原,不时可看到牧民的房子,牧民之间住的都相隔很远。 到达黑马河镇,是青甘大环线的重要节点,这个小镇很繁华,很多游客会选择在这里过夜,我们穿镇而过。 黑马河镇,隶属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地处共和县西北部,青海湖南岸。东南与东面塘格木镇,南接切吉乡,北邻石乃亥乡。区域面积1156.79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5057人。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环湖八族之都秀藏族部落徙于此。为百户头人管治。民国十八年(1929年),建县后属都秀区。新中国成立后,置巨什科乡。1956年,改称都秀四乡。1958年初,都秀区改为大喇嘛区置,大喇嘛河乡,1961年,改称黑马河公社。1984年,复改乡。2017年12月,撤乡设镇。 黑马河镇有青海南山穿境,东西长约54千米,南北宽30千米,海拔3210~3400米,最高海拔4660米,境内里高山草甸和草原草场地貌,是共和县的主要牧场。 黑马河位于青海湖边上,是青海湖环湖公路的起点,从这里沿环湖公路走78公里,便是的鸟岛,黑马河往鸟岛方向这一段,又被称为环湖西路,不少“暴走族”驴友或自行车迷,都选择从黑马河开始他们的环湖梦幻之旅。 黑马河到鸟岛这一段被誉为青海湖的路段,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美景:5月,野花绽放,群鸟飞翔;8月,万亩油菜花在湖畔灿烂盛开;而在繁华过尽的10月,黑马河草原归于平静,青海湖也呈现出朴素的美态。 司机很头疼的事情就是在公路上遇到一眼望不到头的牛群羊群专场,有时牧民就是不给让道,要在公路上等1-2小时左右。 过去,青海湖黄沙漫天,沙漠吞没了草场,掩埋了公路和铁路,经过多年治沙,现在恢复了青海湖的牧场,沿途可见很多牛群、羊群和马群。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跨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刚察、共和三县之间。湖面东西最长106千米,南北最宽63千米,周长约360千米。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亿立方米。 青海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面海拔3196米。流域整体轮廓呈椭圆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青海湖是微咸水湖,矿化度较高,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 青海湖是藏文化区,不仅具有藏文化区的共同特点,拥有藏文化区共有的民族风情、文化渊源,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化特点。青海湖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种植业、旅游业和工业生产均有一定规模。 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是水鸟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通道的主要节点,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称为中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和青藏高原物种基因库。 沿青海湖有很多景区,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比较大,旅游设施比较齐全,一般团队都会安排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游览。 到达青海湖停车场,车辆不是很多。对看惯了大海的青岛人来说,青海湖这是没有什么好看的,唯一可看的是追忆一下,当年我国鱼雷研发实验的那家“三线企业”的历史。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又被称为151基地,位于青海省青海湖风景区内,距离西宁市约151千米,是青海湖核心景点之一。 二郎剑景区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重要组成部分。 二郎剑已经建成了以观鸟台、观鹿园、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码头广场、“吉祥四瑞”雕塑为组合的休闲区,以水上摩托、自驾游艇为活动内容的水上娱乐区。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入口迎客的是一尊大型奔马雕塑,称为“风马四缘”,即:佛光普照、富裕兴隆、人间和睦、众生安乐。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每天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观光来探秘来还愿来朝圣,这里的风马四缘,是迎客的最高礼遇,最美好的祝祷。 风马旗,是藏民日常祝祷的依托。玛尼堆上,风马旗飘飘,红的绿的粉的花的,三角形的方形的,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风马旗,用绳拉向了各个方向,把祝祷祝愿传向了,四面八方。 在西藏的时候,每次翻山,我最渴望看到的就是在山风中猎猎飘扬的经幡,因为看到经幡,就意味着我们要到达山口了,每次在山口看到经幡,总让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一种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真正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感觉。经幡在西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很奇怪我只有在翻越大山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 据说,我们在山口上看到的经幡,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风马旗”,风马旗与经幡是有区别的,只因它们的制式很相近,所以很多人分不清楚,可能是人们说经幡较多的缘故,大家就笼而统之地都叫做经幡了。 我们在山口上看到的用红、黄、绿、蓝、白五色布制成的风马旗,上面印有身驮三宝的骏马、陀罗尼咒语、六字箴言、佛教经文和各种佛像图文。风马藏语称为“隆达”,隆为风,达为马。传说风马旗缘起于藏族祖先祭山神的仪式。藏族人认为山神经常骑着风马巡视着雪山、草原、森林、河谷,保护着雪域人民的安宁,风是山神的坐骑。 为了表示对山神的崇敬和感激,人们就会向山神献上“风马”,表示向山神献上宝马坐骑。风马旗不仅在山口常见,有时你在一些陡峭的山顶之上也能看密密麻麻悬挂着的风马旗,我常为此惊叹,这要一种多么无畏的精神,才能将风马旗悬挂在如此险要之处。 在山口上,你经常会看到有人向空中抛撒一沓沓的纸片,而且边上的人会说纸片被风吹得越远越好。其实这也是风马的一种,叫风马片,也是印在红、黄、绿、蓝、白五色纸上的。 经幡又叫经旗,藏语为“塔俏”。我们看到在每家藏族房屋顶上插着的就是五彩的经幡,象征运气、气数。经幡有立柱式和悬挂式两种,我在亚东看到几根经幡柱,在窄小的路边显得甚是壮观,而大家最常见的就是大昭寺广场上的经幡柱了。 经幡也是在五色组合的旗布上印上经文图符,类似于风马,通常以经文为主,图案也常用风马的图形布局,经幡边上也往往印有风马图案并经常与风马旗混同插挂,故也有人常把经幡叫做风马旗。 经幡和风马旗布用的五色也是有来历的。藏族朋友解释,白色代表天上的白云,也有说是代表人纯洁的心灵,黄色代表大地,红色代表火焰,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江河。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意。 藏族人对风马旗和经幡充满了特殊的信念和情感,朋友说,经幡挂上后,经过风的吹动,就相当于自己念了一遍又一遍经文。五彩缤纷的风马旗和经幡像一道道彩虹装点着圣洁的雪域高原,已成 了雪域高原一道独特的风景。 景区内配有马车和小火车,对不习惯走路的游客是一种贴心的服务。 坐落在青海湖畔的“八七四分厂”——山鹰机械厂,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1968年,名为“山鹰机械厂”的鱼雷试验靶场在青海湖南岸建立,这里也曾是我国海军的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如今,湖面上的基地遗址已成为青海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内的中国第一代鱼雷试验基地纪念馆,馆内摆放的等比例发射台模型。1968年,名为“山鹰机械厂”的鱼雷试验靶场在青海湖南岸建立,这里也曾是我国海军的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如今,湖面上的基地遗址已成为青海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是新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上世纪60到80年代,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热血男女青年为了祖国的鱼雷事业奉献青春、艰苦创业,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诚团结、无私奉献”的“山鹰精神”,铸就了我国海防事业发展不朽的历史丰碑。 这是个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的美丽景区,游客在这里可感受到生态的和谐。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可了解到这里还有一段让人为之振奋的红色记忆。 这里是我们国家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新中国海军的利器鱼雷,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一次次的发射实验,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站在码头望向烟波浩渺的湖面,可以看到不远处一座孤零零矗立着的两层红砖楼房,它的底部是钢构,延伸到湖底,楼房顶部红色的“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字样格外醒目。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代代热血青年从祖国各地聚集到青海湖畔,住在透风漏雨的“干打垒”房子,吃着半生不熟的馒头,为祖国海防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 从1968年9月24日成功试射第一枚鱼雷起,到1984年“八七四分厂”完成历史使命光荣退役,基地共成功试射3300多枚鱼雷,为我国海军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代军工人,为了鱼雷试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诚团结、无私奉献的‘山鹰精神’,历经20多年艰苦奋斗,通过数千次的试验,为我们国家的海防事业作出了贡献。 现在,这个基地依旧伫立在青海湖畔,见证着国防海防事业的发展壮大,我们要进一步挖掘、传承、发扬“山鹰精神”,持续保护好青海湖生态的“绿色”,续好“山鹰精神”的“红色”血脉。 二郎剑,又名为“海带”,藏族人称之为“海虎”。位于青海湖东南岸,为一狭长的陆地提带,宽约百步,长约25千米,自南向北没入海中,开头酷似一把长剑,因此得名。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核心景区。 二郎剑已经建成了以观鸟台、观鹿园、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码头广场、“吉祥四瑞”雕塑为组合的休闲区,以水上摩托、自驾游艇为活动内容的水上娱乐区。 吉祥四瑞由和睦四瑞、莲花、藏八宝浮雕基座组成,雕塑高13.69米,重6.5吨,以藏族民间传说中的大象、猴子、兔子、鸟从纷争到和谐的故事为原型,寓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相传一只贡布鸟衔来了一粒种子,兔子见后刨了个坑把种子埋好,猴子在外面围了一圈篱笆,大象从远处取来了清水浇灌,最后这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寓意人寿年丰、吉祥幸福。 二郎剑祭海区是藏族同胞到青海湖祭海的重要场所,藏族群众在祭神、煨桑时手里捧着宝瓶,祈求国泰民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心愿,也是他们保护神湖的一片心意。宝瓶是藏八宝之一,是祭海仪式中不可或缺的祭祀物品。 宝瓶内部装有青稞、小麦、豌豆、玉米、蚕豆五种粮食,同时还将珊瑚、蜜蜡、玛瑙等碾成粉后和这五谷混合在一起放入宝瓶,最后还要放入经幡,然后由活佛加持系带投到青海湖里。 高原圣湖坛位直径约50米、高约16米,周围有108个小转经桶,每个装有约20万句经文,有8个大经桶,重达1吨,也装有3亿句经文。圣湖坛有4个入口,雕有四面佛像,分别是大日如来、四臂观音、护法神、绿度母。 有几十万块石头堆起9米高左右,刻有经文的嘛呢石堆。各界人士和湖区藏族群众到这里祭湖祈福。 西王母雕塑位于东湖滩湿地,是一座立于水中人物雕像。雕像通体莹白,人物形象高贵典雅、大气雍容且丰满传神。她就是在民间广受信仰崇拜的西王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王母娘娘。 “西王母”的称谓,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因其居所昆仑仙山在西方,又叫西昆仑,故称西王母。李白的《清平调》则更把西王母指绘成绝世仙姿的美丽女神。《史记·周本纪》也有记载。 传说我们青海湖就是西王母众多瑶池中最大最美的一个,民间认为西王母持有不死之药,是位赐子赐福、消灾解难的吉祥天母。 湖水清澈透明可见鱼群。 湖面上有一群海鸥,不时会有游客投喂食物。 有很多帆船停靠在码头。 有快艇。 有邮轮。 队友们陆续返回,上车后前往今晚驻地兰州,途中将一路翻越祁连山,一路穿越祁连山大草原。 大巴车一路前行,星空望着窗外,感觉大西北的旷野有让人瞬间清醒的魔力。望着远方的一直伴随的祁连山脉,呼吸着近前祁连山大草原带着青草香的空气,看着触手可摸的连天白云,令人心情格外舒畅。 祁连山区植被较好,有许多天然牧场。自海拔2000m向上,植被垂直带分别为荒漠草原带(海拔2000-2300m)、草原带(2300-2600m)、森林草原带(2600-3200m)、灌丛草原带(3200-3700米)、草甸草原带(3700-4100米)和冰雪带(>4100米)。 其中森林草原带和灌丛草原带是祁连山的水源涵养林,大通河、石羊河、黑河等河流发源于此,是河西走廊绿洲的主要水源。祁连山区的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其周围植被的好坏,从而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祁连山草原,地处甘肃省、青海省交界处的祁连山山脉,属于高海拔草原。主要分布在甘肃肃北、肃南、阿克塞,青海天峻、祁连等县,南麓大多属青海管辖,山区和北麓属甘肃管辖。 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总面积1972.5平方千米,山区海拔3000—5000米,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岭和谷地组成。 祁连山草原牧区牧草资源较丰富,以地处祁连山东段武威地区为例,海拔2000米以上的草地面积约64万公顷,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草地基本连片分布面积约56.7万公顷,主要草地类型为:高寒草甸类、灌丛草甸类、疏林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 随处可见藏族信仰之物。 祁连山是雪山,其山脉由众多高大的雪山组成,海拔高度在4000-6000米之间,部分山峰在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此外,祁连雪山以其美丽的风光和攀登资源而闻名,是一个受欢迎的雪山攀登目的地 旁晚十分,已到达兰州边缘。 兰州市,简称“兰”、“皋”,别称金城,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是中国甘肃省下辖地级市、省会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北与武威市、白银市接壤,东与定西市接壤、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接壤,总面积13085.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43.65万人,兰州方言属北方方言兰银官话。 兰州市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具有山地、丘陵、山间盆地、河谷四种地貌单元,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兰州市是甘肃省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 自秦朝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置榆中县,属陇西郡,为兰州地区最早的行政建制。西汉始元六年(前81年),在今兰州置金城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为省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州市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和新材料基地。 兰州市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河流总长度1179.7千米。境内主要河道有一级支流湟水河、庄浪河、宛川河、苦水沟、雷坛河、麋鹿沟、中铺沟、王蚬沟等,总长792.9千米;二级支流大通河,总长60千米。 兰州市自古就是多民族聚集的城市。历史上,羌、西戎、匈奴、鲜卑、吐蕃、党项等古代民族都曾居住在这里。 [200]其民族分布特点为多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56个民族兰州市都有分布,少数民族人口22.7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22%,全市的穆斯林民族人口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 兰州市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西部夏宫、水车明都、瓜果名城”等美誉。境内的文溯阁《四库全书》、宋本《淳化阁帖》、宋刻本《汉隽》等,都是历代书目中极为罕见的珍本。太平鼓、高高跷、黄河水车制作技艺、兰州鼓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什川镇万亩梨园被吉尼斯认证为“世界第一古梨园”,连城、青城和金崖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兰州在本次行程中之时路过,没有安排游览时间。到达兰州已是华灯初上时分,办理入住手续后,放下行囊,星空外出填饱肚子,一夜无语,期待明天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