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日晨跑归途中,偶遇送娃上学的好友叶,她道,你好早!我答,这段时间烟叶收购,必须得早!接着,我下意识地看了表一眼:七点十分。</p><p class="ql-block">我有晨练的习惯,一般情况下,六点半起床后就出去晨跑,但自开称收烟伊始,就把闹钟调至六点了,虽然我所负责的业务在正常情况下,八点半至九点单子才会传过来,但我做事一向是喜欢把时间提前,用老一辈人的话说,凡事提前一点准备好,时间最好宽打窄用,避勉有突发事情,造成措手不及。故而把起床时间提前半小时,相应地晨跑时间也提前三十分钟。</p><p class="ql-block">很喜欢一句话,读书和健身总有一个灵魂在路上。不可否认,读书和健身都是提升个人修养与身体素质的两种有效方式,如果能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便能促进我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几年前,觉得这句话也不咋地,也就是听听而已,过耳便忘。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不得已,把健身这件事提上日程了,晨练自然是必修课,当然最近三伏天嘛,下雨天自然排除外。晚饭后也会尽量挤时间去散散步,闲逛一圈。且独行时会戴上耳机,听些长篇大论的佳作,这样,有效地把健身和听书结合起来,也算是一种生动有趣的统筹。不至于健身分心,让思想放任驰骋。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微信运动两万步,但说来惭愧,一万多步的时候居多,达两万步以上的时日寥寥无几,偶尔也有时日达三万步之上。不过,这样的一天会让我感到身心俱疲,用尽洪荒之力。</p><p class="ql-block">时间宽裕,有机会也会去跳跳广场舞,民族舞。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还能陶冶情操,可惜因为诸事缠身,很少能抽出时间去玩,实属憾事。</p><p class="ql-block">相对于健身,读书,好像更便捷一些,因为职责所在,要坐得住“冷板凳”,所以在干完那点份内之事之余,总要找些书籍来填补这些空余的光阴。我创下了六天读完莫言老师的《生死疲劳》的记录。众所周知,这是莫言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共计476千字,567页,这都是在上班间隙阅读完的。谈不上精读,细读,但偶尔也会作个笔记,生僻字、不知道的典故,以及一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总要百度一下,了解一番详情,于是在书页上密密麻麻留下了诸多笔记。便于查阅,增涨知识,便于以后写作过程中,借他山之石攻玉,来为拙作添光增彩,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就读书的范畴来说,我偏爱文学经典名著,其他哲学,历史,名人自传鲜有涉及。人生苦短,泛泛而读,不仅耗力,而且耗时。所以有很多书我只作粗略浏览。人只有把精力放在喜欢的事情之上,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才能不带着悔恨、歉疚、嫉妒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快乐与满足。</p><p class="ql-block">健身也好,读书也罢。这类事件,偶尔为之,自然不可见效,唯有坚持,持之以恒地坚持,拎得清自己想干什么,要干什么,那么有朝一日,时间会让你见证有规律的生活在形成习惯以后,你便会收获一个全新的自我。话说日久见人心,同理,日久见成效。好身材,好文采都是日积月累的沉淀。这段时间,听到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年轻人不要瞎自律,要在自己的轨道上找规律。人通常是观念化的动物,但这个观念我却不敢苟同,这也不是说自己刻意要成为一枚反骨崽子。只是愚以为,没有自律,去哪里找规律?在天长日久的自律中,规律自然而然便显现了。而且,在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中,你真的会窥见成长与毁灭仅隔着几场降雨或几晚霜冻。</p><p class="ql-block">愚见,愚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