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七里徒步行

☆XMING 星明

<p class="ql-block">  彭城七里文脉,是以“七”象征徐州七华里、七平方公里和七个更新单元,串联起新石器时代以来197处235个文化遗存,是徐州历史的精华所在。该区域以彭城路为中轴,北边是苏轼的黄楼,向南串联文庙、城下城博物馆、回龙窝、户部山、戏马台、云龙山、下圆墩遗址公园等景点。新石器、楚汉、北魏、明清、运河、苏轼等多元文化蕴含其间。这些地方我分别去过多次,确实有味道。我久居徐州,仍有徒步看彭城七里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  那天早上,东北风3到4级,确实凉爽了,有些初秋的感觉。我乘地铁1号线在彭城广场站下,北望黄楼,有些不顺路,没有过去。黄楼是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主持修建的防洪建筑,位于故黄河南岸大堤,属徐州五大名楼之一。我直接去了彭城路1号,这是历代州府衙门的所在地,素有“千年徐州府,彭城第一街”之称。现为彭城壹号,是繁华的商贸街。彭城广场下面,是徐州城下城博物馆,前几天专门看过,里面有不少古代城市文化遗产。此时刚过八点,肚子咕咕叫,早饭没有吃,饿了。我直奔明清时期的民居小镇回龙窝。在徐州老字号的小吃店又一次品尝了徐州的羊肉包子和辣汤,感觉好极了。回龙窝的对面是户部山,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比比皆是。还有西楚霸王项羽的戏马台。因为常去,我没有逗留,直奔刚刚修复好的剪子股古巷。长长的巷子韵味浓浓,仿佛回到了旧时光。我狂拍一阵,想留一张自己的照片。左顾右盼,看到一对老夫妻正漫步走来。喊了一声老人家,帮拍个照,好吗?老人家接过手机连拍几张,让我看看。我一看,哈哈,太精彩了,从构图到表情,从小巷的光线到背景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抓拍到了。谢谢您了。他的夫人说,你让他拍,找对人了,他家原先就住这古巷,从小就喜欢摆弄相机,退休后,拍了不少徐州的老街古巷,原来是专业摄影师。一问83岁了,依然身轻体健不减当年,喜欢漫步拍景看景,自称老顽童。</p> <p class="ql-block">  从剪子股巷跨过马路就是云龙山的北坡,那里还有汉代采石场遗迹,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近的徐州博物馆挤得水泄不通,都是外地来的游客,还有不少中小学生。云龙山上有北魏时期的石刻大佛和宋代的放鹤亭,当年徐州知州苏轼有《放鹤亭记》印在上面。他的好友张山人有几只鹤,早出晚归。当夕阳染红半边天的时候,鹤在放鹤亭上空盘旋飞舞。苏轼吟道,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198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电影《佩剑将军》就选择了这个地方,选择了苏轼这句话。暗示蒋家王朝已经腐败透顶,国民党军队只有弃暗投明才会有光明的前途。我没有选择爬山,而是沿着云龙山东坡的小道哼着小曲缓步南行。</p> <p class="ql-block">  云龙山东广场的对面便是刚修好的下圆墩遗址。1955年5月,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徐州先民的遗迹,距今已有4000多年之久,是彭城之源。一对老夫妻正在议论呢,一叙,他们都是当年的知青,上山下乡时正上高三。呵呵,是爱徐州的老友友啊。他俩说,这个地方原先就是一片野地,野草丛芦苇荡是基本底色。应该感谢考古学家,他们挖掘出徐州远古史。他俩聊起徐州的古风,脉络清晰,有声有色,神采飞扬,令我感叹不已,这哪里是快八十的年龄啊,分明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芳华啊,佩服佩服!向他们告别后,我低下头,看了看计步数据,1200多步。徒步有徒步的好处,能够看到更多的风景。没有感觉到累,依旧兴趣盎然。万步量文脉,一眼看千年啊。</p> <p class="ql-block">  一路风景一路故事一路感慨,感知源远流长的徐州厚重历史;感知徐州老人在传承地方古文化上,依旧保持的那份投入。彭城七里,是一部经典立体的地方志,是搬不走的文化遗产,是古城不可忘却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