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河的朝圣③:佛韵圣境白马寺

李建新

<p class="ql-block">“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野鹤闻初磐,明霞照古台。”九月三日,天下小雨,我们夫妻二人怀揣虔诚与敬畏,踏上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朝圣之旅——奔赴洛阳,探访中国佛教的发源圣地白马寺。</p> <p class="ql-block">一踏入寺门,厚重的历史气息与庄严的宗教氛围便如潮水般扑面而来,仿佛时光倒流,置身于千年之前的佛光圣境。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幢幢古朴典雅的中式建筑,红墙灰瓦,飞檐斗拱,每一处细节都流露出东方建筑的灵秀与庄严,仿佛在低语着岁月的沉静与信仰的恒久。</p> <p class="ql-block">缓步穿行于寺中幽径,只见信众虔诚礼佛,香火缭绕中,大雄宝殿前人影攒动,或闭目合十,或俯身长拜,眉宇间流露出对信仰的坚定与对未来的祈愿。白马寺不仅是中国佛教的发祥地,更是世界佛教传播的重要起点,承载着深远的历史使命与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们步入了国际佛殿苑。日本捐建的钟楼静穆伫立,空海大师雕像神态安详,仿佛仍在守护着中日佛教交流的千年情谊。泰国、印度、缅甸风格的佛殿依次铺展,各具特色,却又和谐共融,宛如一场跨越山海的宗教艺术盛宴。泰国佛殿金碧辉煌,洋溢着南国的热情与虔诚;印度佛殿庄严古朴,传承着古老的灵性智慧;缅甸佛殿白塔清净,散发出澄澈的禅意。白马寺,是全球唯一汇聚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圣地,吸引着四海信众与游客前来朝拜与瞻仰。</p> <p class="ql-block">漫步其间,我们听闻一则关于白马寺佛塔的古老传说。相传建寺之初,塔身夜放祥光,百姓视之为佛光普照、护佑众生之兆。凡有疾苦者,皆来塔前虔诚祈祷,竟多有不药而愈的灵验之事。站在佛塔之下,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张继的《宿白马寺》:“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诗中所描绘的古寺沧桑与诗人情怀,穿越千年依旧令人动容。而今白马寺巍然屹立,见证着岁月流转,也守护着文化与信仰的传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寺中珍藏的释迦牟尼佛舍利、中华古佛、元代十八罗汉夹纻像等圣物,虽未能亲见,仅听其名,已令人心生敬畏。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佛法流传、文明交融的珍贵遗存,承载着无数信众的敬仰与祈愿。</p><p class="ql-block">临别之际,回望白马寺,心中满是不舍与感恩。白马寺不仅是一座千年古刹,更是一方跨越时空、融汇中外的精神净土。它以佛韵圣境之姿,静默伫立,将智慧与慈悲的光芒,洒向每一位前来朝圣的心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