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 情系瓜州——农建十一师六团兰州战友旅访记(二)

老柽

<p class="ql-block">经过几天的奔波,魂牵梦萦的农建十一师六团(瓜州县小宛农场)兰州战友所关注的有关连队均已跑到,详细情况已经全面介绍,几十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让我们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接受有些战友的提议,我们心情愉快地开始进行河西走廊揽胜游。</p> <p class="ql-block">8月24日清晨,吃完早餐后我们乘车一路南行,前往瓜州县国际戈壁雕塑艺术长廊。</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甘肃省文旅厅发布通知,瓜州戈壁雕塑艺术长廊景区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瓜州雕塑群,位于甘肃省瓜州城南20公里的茫茫戈壁上。</p><p class="ql-block">这是瓜州县近年来高标准打造的戈壁雕塑艺术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瓜州旅游的新名片。</p><p class="ql-block">瓜州雕塑群以独特的戈壁雕塑艺术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p><p class="ql-block">这些雕塑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创意与才华,更融入了瓜州的历史文化元素,成为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汉武雄风‌》雕塑,‌作者‌是张万兴先生,塑像总高12.5米。</p><p class="ql-block">雕塑展现了汉武帝的雄威形像,脚下六颗石头对应河西四郡及阳关、玉门关两关,彰显汉唐之雄伟气韵。</p> <p class="ql-block">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他以"寇可往,我亦可往"的豪情,任命18岁的霍去病为骠姚校尉,开启了反击匈奴的战争。</p><p class="ql-block">他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打通了河西走廊,并据守阳关和玉门关。</p> <p class="ql-block">12. 5米高汉武帝头像直面大漠,砂岩质感,刀刻般皱纹,仿佛下一秒就要下令挥师西域!</p> <p class="ql-block">全体战友在《汉武雄风》雕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戈壁方舟》作品,作者是赵萌先生“方舟”主题系列作品之一。</p><p class="ql-block">作品长12米,高6米,宽3.5米,重10吨,采用金属焊接工艺制成。‌</p> <p class="ql-block">整体造型呈“方舟”状,浮游在广袤的戈壁滩之上。</p><p class="ql-block">此起彼伏的山川如波涛一般,在乘风破浪中寄托着人类的厚望与期盼。</p> <p class="ql-block">《跨越祁连》雕塑高9米,长约12米,采用卡通大男孩造型,以跨越山峦的形象为核心设计。</p><p class="ql-block">《跨越祁连》卡通大男孩造型活力满满,自信地踩着祥云,豪迈地跨越脚下山峦,尽显 “山高我为峰” 的无畏气魄,轻而易举地勾起人们穿越历史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自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起,无数怀揣使命的历史名人跨越祁连山,穿梭于中原与西域之间。</p><p class="ql-block">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 隋炀帝更是唯一带兵走遍河西走廊、亲临阳关考察地形的帝王。</p> <p class="ql-block">《跨越祁连》雕塑这一荒野艺术作品坐落瓜州,是瓜州历史进程与进取精神的象征,它静静凝望着后人再次从这片交通咽喉启程,奔赴未知征程。</p> <p class="ql-block">全体战友在《跨越祁连》雕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雕塑,作者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董书兵先生,作品高4.3米、长15米、宽9米。</p><p class="ql-block">作品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塑造了一个安详酣睡的婴儿形象,寓意人与自然生命共生、和谐共存。它安卧于天地怀抱中,与广阔的大漠戈壁情意相融。</p> <p class="ql-block">这个雕塑是瓜州雕塑群中最著名的打卡点,一个孩子匍匐在荒漠大地上,仿佛依偎在母亲身旁熟睡。</p><p class="ql-block">四周都是荒漠,只有这个孩子静静地躺在那里,显得格外宁静。</p><p class="ql-block">这个雕塑让人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生长在这片大地之上,我们都是大地之子。</p> <p class="ql-block">全体战友在《大地之子》雕塑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无界‌》作品,‌作者‌同样是董书兵先生,‌作品总长60米、高21米、宽40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白色雕塑,宛如空中楼阁,造型上以榆林窟第25窟盛唐经变画中的建筑样式为蓝本,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样式。</p> <p class="ql-block">在建造时,以现代建筑材料为载体,使用了约6300根特殊定制脚手架和约30000个扣件连接,极具创意。</p> <p class="ql-block">这个雕塑,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在清晨日出和傍晚日落时分,这个由无数根脚手架搭建起来的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尤为迷人。</p> <p class="ql-block">全体战友在《无界》雕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大地之子》雕塑的斜对面,有一处名为《‌风语者》的雕塑,‌‌作者亦为‌董书兵先生。</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大型动态雕塑作品,为瓜州戈壁上带来了视觉之外的听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这座占地30米见方的宏伟雕塑,宛如大地之上的巨型竖琴,傲然屹立于天地间,唱诵着自然力量的壮阔。</p><p class="ql-block">128组钢管随风摇曳,发出悦耳旋律,悠扬地飘荡在广袤的天地间,在这里,艺术与自然达成一次次完美的唱和。</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继续南行,首先到达破城子遗址。</p><p class="ql-block">瓜州古城遗址数量丰富,现存55座,涵盖汉、唐、清等时期。‌ </p><p class="ql-block">其中世界遗产 ‌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p><p class="ql-block">破城子遗址在2006年5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位于甘肃省瓜州县锁阳城镇常乐村,遗址建于西汉武帝时期,为广至县置所,与渊泉、冥安县同属敦煌郡,隋唐置常乐县。</p><p class="ql-block">是丝绸之路文明史上瓜沙地区重要的一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破城子遗址城墙为夯土版筑,底宽4.5~6米,顶宽3.2米,高4.8米~7.5米,东西宽144.7米,南北长250.6米,总面积36261.82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四周墙垣均有马面,四角筑有角墩,开北门,门外有城。</p><p class="ql-block">东、南、西墙保存较好,东北角墩立测绘坐标。</p><p class="ql-block">城南、城西分别有三处弩台,还筑有两处小城堡。</p><p class="ql-block">在该城的南北两面,还分布有两处庙宇遗址,是一处完备的具有军事防御特点的城防遗存。</p> <p class="ql-block">破城子遗址是丝绸之路文明史上瓜沙地区重要的一处文化遗产,蕴涵着较为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到达锁阳城遗址附近。</p><p class="ql-block">远远看见公路三岔路口一座石碑基座上,一匹战马前蹄挺立,仰天长啸,一位身被甲胄的将军安稳坐在马背上,张弓搭箭,威风凛凛。</p><p class="ql-block">将军三箭定天山,将士长歌入汉关。这就是唐朝闻名遐迩的左骁卫大将军薛仁贵。</p> <p class="ql-block">传说唐朝之时,薛仁贵将军率兵西征,行军到了苦峪城,不料中了埋伏。</p><p class="ql-block">敌军的包围非常严实,薛仁贵的军队无论如何冲锋,敌人的包围就像铁桶一样,将他们紧紧锁在里面。</p><p class="ql-block">整个大军突出来是不可能的,薛仁贵只好让老将程咬金想办法撕开一道口子,冲出重围到长安搬救兵。</p><p class="ql-block">而在此期间,薛仁贵的军队死死挺在这里,固守待援。</p> <p class="ql-block">久困无解,兵、马的粮食和饲料就是一个重大问题。</p><p class="ql-block">这一天,薛仁贵发现了一种植物,状似萝卜,被当地民众称作锁阳。</p><p class="ql-block">一听说可以吃,薛仁贵高兴极了,赶紧命人将这些锁阳挖出来给将士们充饥。</p><p class="ql-block">这有如天降一般的新食物,可救了薛仁贵大军一命,将士们终于等到了程咬金的援军。</p><p class="ql-block">因此为纪念锁阳的“功劳”,苦峪城便被改名“锁阳城”。</p> <p class="ql-block">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东南戈壁荒漠中。</p><p class="ql-block">锁阳城是丝绸之路上雄踞酒泉(肃州)与敦煌(沙州)之间,西通伊吾、北庭,南通青海的一座重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锁阳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锁阳城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据称,锁阳城锁阳城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古城之一,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多种文化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p><p class="ql-block">有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隋唐时期的军事、农业、城市形成以及当地的生态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史料称“锁阳城及其周围分布的6处汉唐古城,其形制之复杂,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遗存之丰富,为国内罕见。</p> <p class="ql-block">锁阳城平面图</p><p class="ql-block">锁阳城按结构可分为内外两城,外城面积80万平方米;内城面积28万平方米;城内留有大量土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遗迹。</p><p class="ql-block">是中国现存州郡一级城址中规模庞大、历史和科学价值较高的古城址之一,是悠久的丝路文明具有权威性的历史标本。</p> <p class="ql-block">1992年,赵朴初先生在锁阳城参观考察后,为其保存的完好程度和深厚文化内涵所感动,欣然提笔写下了“安西一路树荫荫,留得瓜州作别名;济润焦枯生万物,西来始识雪山尊”的佳句。</p> <p class="ql-block">锁阳城内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远处墓葬群</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遗址:距城东1公里,现存大塔1座(高14.5米)、小塔11座,为唐至西夏时期。</p> <p class="ql-block">锁阳城外城遗址</p><p class="ql-block">考古发现,锁阳城一带的古代农业灌溉系统主要包括疏浚工程、拦水坝、干渠等,其灌溉的水源地是疏勒河上游的水系。</p><p class="ql-block"> 疏勒河水系其中一条古河道流经锁阳城东侧。 灌溉网络总长近百公里,支撑了周边40万亩耕地,是目前国内保存完好的汉唐水利遗迹。</p> <p class="ql-block">经历了七八百年的变化,当年的绿洲也逐渐沙漠化了,这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凉州词 王之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p><p class="ql-block">王之涣用这首诗充分表达了瓜州城(后称锁阳城)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距离中原遥远的距离,一座孤城耸峙在那里,孤峭冷寂。</p> <p class="ql-block">全体战友在锁阳城遗址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多了,我们到达榆林窟。榆林窟,又名榆林寺、万佛峡和上洞子等,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南约70公里的南山峡谷中,榆林河(又名踏实河)从峡谷中穿流而过,两岸榆树成林,石窟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榆林窟现存洞窟最早建于唐代,经五代、宋、回鹘、西夏续建,终于元。</p><p class="ql-block">洞窟分上下层共有43个。东崖32个,西崖11个。窟形、彩塑、壁画的特点、题材和风格,与莫高窟基本相同,同属敦煌艺术系统,故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p> <p class="ql-block">榆林窟精美的壁画艺术,弥补了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不足,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在我国唐代至元代的佛教石窟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榆林窟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壁画上。榆林窟的壁画内容十分丰富,有佛和菩萨画像、佛教故事画、花卉禽兽、装饰图案等。</p> <p class="ql-block">在人物画中,出现了衣冠、相貌都很特殊的西夏人和蒙古人的形象。因此,西夏和元的壁画,反映出汉民族的艺术传统和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艺术传统互相影响的特色,在这方面榆林窟可弥补莫高窟的不足。</p> <p class="ql-block">1961年,榆林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榆林窟后,我们随后来到西路军蘑菇台会议陈列室,瞻仰参观。</p> <p class="ql-block">受中共中央领导,孤军挺进河西走廊承担创建河西很据地、打通国际通道重任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由于同国民党军队实力相差太远,最终失利。</p><p class="ql-block">余部900多人挺过了30余天爬冰卧雪,于1937年4月16日走出祁连绝地,4月22日到达瓜州蘑菇台子。</p><p class="ql-block">西路军在此召开了西征以来最后一次会议,指定了进军新疆,为革命培养军事骨干人才的决策。</p> <p class="ql-block">榆林窟道长郭元亨发现这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严重缺乏营养的红军官兵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硬不进道观、不惊神龛,900余人分成三处露宿在蘑菇台子环形山下。</p><p class="ql-block">郭元亨道长动了恻隐之心,送来了面粉1000余斤,小麦4000余斤,黄米400余斤,胡麻油30余斤,硝盐4口袋,羊30头,骡子1头,牛2头,1匹马。</p><p class="ql-block">红军得到补给,休整几天后开始出发。</p><p class="ql-block">在得到瓜州敌军兵力单薄情报后,准备拿下瓜州,进行补给,然后再挺进新疆。</p><p class="ql-block">谁知情报有误,敌军兵力太强,攻城失利,只能边打边撤,最后剩余400多人到达新疆。</p> <p class="ql-block">蘑菇台会议做出的远赴新疆,借助苏联力量,为中国革命培养军事骨干人才的决策,不仅保留了革命火种,也开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兵种建设的先河,在我军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在红军西路军蘑菇台会议陈列室参观完毕,开始返程。</p><p class="ql-block">沿途看到一片茂密的骆驼刺和一丛丛盛开红花鲜艳夺目的红柳林。</p><p class="ql-block">大家随即下车,赏花照相。</p> <p class="ql-block">骆驼刺,作为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它长期面临干旱、风沙和极端温差,却通过长达20米的根系吸收深层水分维持生命。</p><p class="ql-block">这种“向死而生”的形态赋予其‌坚韧不屈、逆境成长‌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红柳,代表着坚韧不拔、友情和相互扶持,同时也象征着美丽和纯洁。</p><p class="ql-block">红柳,这种植物不仅美丽纯洁,更蕴含着健康、勇气、坚强和信心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骆驼刺和红柳的特点品质不正是我们严格修养、追求完善人格的基本要求吗?</p><p class="ql-block">不也正是我们兵团人特有的基本素质吗?!</p> <p class="ql-block">全体战友在红柳树下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盘点我们今天的活动内容:</p><p class="ql-block">观赏瓜州县国际戈壁雕塑艺术长廊;</p><p class="ql-block">游览破城子遗址和锁阳城遗址;</p><p class="ql-block">参观榆林石窟;</p><p class="ql-block">瞻仰红西路军蘑菇台会议陈列室英雄人物和事迹;</p><p class="ql-block">闲游骆驼刺和红柳原野。内容相当丰富。</p> <p class="ql-block">填词一阕,作为留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西江月•揽胜</b></p><p class="ql-block">日禺欣赏雕塑,午时瞻仰石窟。汉唐现代巧妙搭,一脉相承融洽。</p><p class="ql-block">观景适当打座,发呆就是醍醐。江山锦绣任我跋,银色华年入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说明:个别图片源自网络,特此说明并致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