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两口子自驾于2025年8月30日下午来到了红旗渠。它是中国河南省林州市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人工天河’著称,核心景点包括青年洞、红旗渠纪念馆和分水苑,展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p> <p class="ql-block">青年洞是红旗渠最具代表性的工程之一,前方300米长的隧洞,是300名青年突击队用17个月啃下的“硬骨头”。抬头看,郭沫若题写的“青年洞”三字,正是他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誓言。若体力允许,不妨徒步穿越“鹰嘴崖”,感受当年“凌空除险”的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这条悬挂在太行山腰的1500公里水渠,是30万林县人民用十年青春镌刻的奇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触摸这段“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壮阔史诗。</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总干渠最艰巨的工程之一,由300名青年突击队员在绝壁上开凿而成,洞长616米,可乘船游览。洞内彩灯装饰,结合凌空栈道、铁索桥等景观,是红旗渠精神的实景体验地。1960年代修建,解决林县缺水问题,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乘船穿越洞穴(约10分钟),搭配徒步栈道观赏太行山险峻风光。</p> <p class="ql-block">入党誓词默默记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船穿越了青年洞,洞穴内壁由岩石构成,顶部有彩色灯光装饰,远处可以看到洞穴的出口。船缓缓前行,仿佛驶入了一段被时光雕刻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妻子穿着橙色救生衣坐在船上,戴着柳条帽,手持拐杖,背景是岩石洞穴,我迅速为她拍照,留下这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的小船在洞穴内缓缓前行,洞壁由岩石构成,顶部悬挂着彩色灯光,营造出神秘的氛围。望着四周的岩壁,仿佛在与那段艰苦岁月对话。</p> <p class="ql-block">人们在一座覆盖着木质屋顶的桥上,桥下是湍急的河流,部分人穿着救生衣,似乎在准备进行水上活动或观光。桥的左侧有一段木质楼梯通向河岸,周围是茂密的绿色植被和岩石。</p> <p class="ql-block">妻子穿着绿色的外套和橙色的救生衣,戴着黄色的柳条安全帽,面带微笑,手里拿着登山杖,内心充满喜悦。</p> <p class="ql-block">妻子享受这次旅程。洞内的光影交错,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时空交错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的水依然在流淌,它滋养着林县的土地,更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条水渠教会我们:困难从来不是放弃的理由,而是奋进的号角;团结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力量的倍增;奉献不是单向的牺牲,而是价值的升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红旗渠精神如同太行山上的清风,吹拂过我们的心田,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永远是我们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强大动力。</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景点的大型演出是《太行·红日》,这是一部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融合了神话、历史与现代科技,生动展现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壮举。首演时间定于2025年4月5日,正值红旗渠通水60周年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以红旗渠建设与“精卫填海”神话为线索,通过现代年轻人视角串联时空,构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分为“天不下雨”“填平那海”“风雪水源”“天地之间”“渠成水到”“太行红日”,艺术化再现修渠历程。运用360度环形水幕、风雪特效等,打造沉浸式场景。融入河南方言、林州号子等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它用水的语言告诉我们:精神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照亮前行的道路。当我们离开红旗渠时,带走的不仅是手机里的照片,更应该是心中那份被激荡起的精神力量——它将成为我们面对人生挑战时永不枯竭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演员在一个户外舞台上进行表演,舞台背景是石阶和树木,舞台上有红色旗帜,表演者手持红色旗帜,背景墙上写有书法字迹,观众在两侧观看。</p> <p class="ql-block">八位穿着不同颜色制服的演员站在舞台上,背景墙上挂着红色旗帜和白色宣传墙,布幔上写有红色汉字,周围有木制栏杆和石阶,背景是石阶和树木,舞台两侧有红色旗帜,前景有黑色和黄色相间的栏杆,我们观看表演并拍照。</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分水岭是红旗渠总干渠的终点,位于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东南公路,是漳河水引入林县的关键枢纽。作为总干渠与三条干渠的分流点,其地理位置决定了漳河水必须通过分水岭才能流入林县盆地。 </p> <p class="ql-block">黑色的“红旗渠纪念碑”矗立在木质栈道旁,背景是陡峭的山崖和一条小溪,栈道上有栏杆,环境显得宁静而自然。我们两口子先后在碑前留影,记录一下美好时刻。</p> <p class="ql-block">一块黑色的石碑上用金色大字写着“红旗渠”,碑文下方有小字说明,</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指示牌上标示了前往“鹊桥”、“和“青年洞”“步云桥”“一线天”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鹰嘴崖(又称老鹰嘴)是红旗渠总干渠最险峻的段落之一,因形似雄鹰振翅而得名,以60年代修渠英雄任羊成在此凌空除险的壮举闻名,现为红旗渠精神的核心象征地。鹰嘴崖位于红旗渠总干渠的太行山悬崖段,其山势陡峭如鹰喙,渠水沿千仞绝壁蜿蜒而过。作为工程难点,此处需爆破开凿坚硬石英岩,并面临频繁的落石危险,当年除险队在此用绳索悬吊作业,至今崖壁仍留有凿痕。</p> <p class="ql-block">览晋冀豫三省风光,感悟红旗渠精神。</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步云桥是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境内的一座悬空索桥,横跨两山之间,跨度达146米,主缆矢高7米,中心距1.8米,采用四根直径54毫米钢缆组成,为华北地区罕见的长跨度简易索桥。桥体南北两端吊杆门框镌刻对联,朝南联为“春风扶我腾云过,秋山迎宾驾雾行”,朝北联为“有志敢行天上路,无胆惊看云中人”,文辞与山景相映成趣。步云桥作为景区标志性景观,以惊险体验与工程奇迹的融合,成为展现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工程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系林州人民历时十年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分支渠系总长逾1525.6公里,被誉为“人工天河”与“世界第八大奇迹”。1970年代周恩来总理将红旗渠与南京长江大桥并称“新中国两大奇迹”,并向国际社会推介,由此引发持续至今的参观热潮。</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索道宣传牌。</p> <p class="ql-block">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杨贵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畔,是为纪念杨贵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历史而建。该纪念馆依托太行山势而建,红褐色建筑与山岩融为一体,成为太行山上的历史丰碑。纪念馆分为多个主题展区,其中“千年旱魔,世代抗争”展区通过实物展示林州人民长期缺水的困境,包括被取水绳磨出深沟的井盖等实物。</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通过大量历史照片、实物和多媒体展示,诠释了“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馆内还展示了红旗渠工程中削平的1250座山头、架设的151座渡槽等具体数据,以及工程对改善林州生态环境的深远影响。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红旗渠纪念馆不仅是历史教育基地,也是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场所。目前教学班次已排至半年后,红色培训热度持续升温。</p> <p class="ql-block">记录了杨贵等领导带领群众引漳入林的决策过程,包括1959年杨贵率队考察山西平顺县浊漳河水源的史实,以及“引漳入林”决策的形成背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