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之四,西域南疆(4),库尔勒

雨落梧桐(美篇号:10511522)

<p class="ql-block">上接西行记之四,西域南疆(3)库车(下)</p> <p class="ql-block">按行程计划,5月26日晚乘火车从库车至库尔勒,5月27日上午游库尔勒博物馆,下午<span style="font-size:18px;">乘机回京。</span></p><p class="ql-block">库尔勒古称“渠犁”。在西汉时期,库尔勒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时称“渠犁”。</p><p class="ql-block">库尔勒在历史上曾属于西域都护府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渠犁国被纳入汉朝版图。东汉后,渠犁国被焉耆兼并。库尔勒市在1979年6月23日成立,正式以“库尔勒”命名,是新疆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首府。</p><p class="ql-block">下图,5月27晨,从宾馆窗口张望,库尔勒市景</p> <p class="ql-block">下图,库尔勒天鹅河,美术馆科技馆健身中心</p> <p class="ql-block">去博物馆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库尔勒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下图,库尔勒博物馆,立面像烽燧,屋顶像一本打开的厚厚的书,书下墙面浮雕反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就好像读出书上内容一样。库尔勒博物馆全称: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展览共分为三部分:</p><p class="ql-block">一,巴州历史文化展</p><p class="ql-block">二,楼兰历史文化展</p><p class="ql-block">三,东归历史文化展</p><p class="ql-block">其中,巴州历史文化展为地方通史,楼兰和东归是巴州两个最具特色的专题,一个地下一个地上,一个远古一个近古(清朝),一个信息杂多一个事体单一。展示内容全面,展品丰富,值得一览</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门厅</p><p class="ql-block">巴州地图</p> <p class="ql-block">巴州在新彊的区位图</p> <p class="ql-block">下图光线不清楚,提取文字如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巴音郭楞之最</span></p><p class="ql-block">1,中国第一大州</p><p class="ql-block">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面积471526平方千米、约占新疆总面积的30%,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p><p class="ql-block">2,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p><p class="ql-block">塔里木盆地,盆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3,<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最大的沙漠</span></p><p class="ql-block">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33.76万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4,中国最长的内陆河</p><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河全长2179千米。</p><p class="ql-block">5,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p><p class="ql-block">博斯腾湖,水域面积988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6,中国最大的高山草原</p><p class="ql-block">巴音布鲁克草原,面积约2.4万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7,中国唯一的天鹅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1268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8,中国最早建立的高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面积44940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9,中国最早建立的野骆驼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面积5.2万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10,中国最大的沙漠胡杨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塔里木轮台胡杨林公园,位于塔里水河北岸的沙漠之中,占地143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1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最大的胡杨林保护区</span></p><p class="ql-block">塔里木胡杨国家级保护区,在尉犁、轮台两县境内,面积3954.20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12,中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区</p><p class="ql-block">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及天然气,蕴藏量分别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和四分之一。</p><p class="ql-block">13,中国最大的石棉产区</p><p class="ql-block">位于若羌县和且末县境内,石棉储量2588万吨,占全国的30%。</p><p class="ql-block">14,中国最大的蛭石产区</p><p class="ql-block">尉犁县蛭石矿,储量2880万吨。</p><p class="ql-block">15,中国最重要的芦苇产区</p><p class="ql-block">博斯腾湖年生产芦苇30万吨,是全国四大芦苇产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造纸原料基地。</p><p class="ql-block">16,中国最重要的甘草产区</p><p class="ql-block">每年可采量约5000-10000吨。</p><p class="ql-block">17,中国最大的野生罗布麻产区</p><p class="ql-block">面积约53万公顷,每年可采收麻皮10万吨和大量麻叶。</p><p class="ql-block">18,世界上建于流动沙漠中最长的等级公路</p><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沙漠公路,全长522公里,横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一,巴州历史文化展</p><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地处新疆东南部,地大物博,幅员广阔,历史文明绚丽多彩。</p><p class="ql-block">早在远古,巴州先民以狩猎、渔猎、采集为生。秦汉之际,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控制西域地区。</p><p class="ql-block">汉武帝即位后,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新疆历史的新纪元。公元前60年,汉朝统一西域,新疆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魏晋时期,在楼兰设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取权。唐朝先后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唐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p><p class="ql-block">巴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历来是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井存、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信仰兼容之地,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中介。</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0年的粟米饼和角杯</p><p class="ql-block">1989年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群出土</p> <p class="ql-block">西汉全图</p> <p class="ql-block">张骞凿空西域与汉并天下</p> <p class="ql-block">汉朝丝绸之路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狮纹地毯</p><p class="ql-block">东汉至晋(公元25-420年)</p><p class="ql-block">1989年尉犁县营盘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李柏文书录文(汉-晋)</p> <p class="ql-block">营盘古城及古墓群(汉-晋)</p><p class="ql-block">营盘古城及古墓群位于巴州尉犁县境内原35团甘草厂西北,201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营盘墓地M15号墓葬是营盘发掘墓葬中规格最高的一座,死者罩面具、随葬冥衣、四肢缠帛等习俗也是独一无二的,墓主人服饰华丽,其外袍纹样带有浓厚的希腊化艺术风格,棺外覆盖具有异域特色的狮纹毯。推测墓主人可能是一位来自西方从事贸易的富商。营盘古墓群的发掘成果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营盘墓地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百褶灯笼毛布裤</p><p class="ql-block">东汉至晋(公元25-420年)</p><p class="ql-block">1989年尉犁县营盘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唐代疆域图</p> <p class="ql-block">下图,从左至右:</p><p class="ql-block">圈足银碗,波斯铭文银碗,粟特铭文银碗</p><p class="ql-block">晋唐(公元266-907年)</p><p class="ql-block">1989年焉耆县七个星镇老城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玄奘西行取经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辽-北宋时期疆域图</p> <p class="ql-block">弹词董本《西厢记》抄件</p><p class="ql-block">元代(1271~1368年)</p><p class="ql-block">1983年在且末县塔特让乡苏伯斯坎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明代疆域图</p> <p class="ql-block">渥巴锡,土尔扈特部东归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在新疆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库尔勒市古遗址、古墓群、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标示图</p> <p class="ql-block">二,楼兰历史文化展</p><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楼兰,是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域充满神秘和传奇的历史时空,其地理范围包括以今孔雀河、塔里木河、车尔臣河下游为中心的辽阔地区;时间上涵括了自先秦至汉、晋南北朝漫长的历史时期。楼兰文化的内涵一般意义上是指以楼兰故城遗址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蕴藏及其赋存环境;楼兰文化的外延,則包含了见证楼兰绿洲文明兴衰发展的所有历史文化资源。</p><p class="ql-block">楼兰,有着得天独厚、无以伦比的自然造化和壮丽迷人的人文历史景观:这里曾经以极具地域特征的青铜时代文化,而举世瞩目;曾经是汉代西域著名的绿洲城邦,而闻名古今;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而名留青史;曾经是新疆考古探险、地理发现的秘境,而扬名天下;如今还是科考的宝地和文化旅游的乐园。</p><p class="ql-block">楼兰,是我国西部边疆古代绿洲历史文明的缩影;是"汉井天下"历史辉煌的见证地;是丝绸之路历史的第一站;是体验历史浪漫主义美感的珍贵文化遗产地;是领悟和感受沧海桑田変迁的真实历史教案。</p><p class="ql-block">楼兰,是新疆,更是巴州引以为豪的金色名片。</p> <p class="ql-block">楼兰故城概况</p><p class="ql-block">故城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罗布泊西北岸的荒漠地带,平面略呈方形。东墙长333.5米,南墙329米,西、北各长327米,总面积108240平方米。城墙为夯筑,部分夯层间有树枝夹层。</p><p class="ql-block">根据城内建筑的形式、功能与布局,可分为官署区、住宅区和佛寺区三部分。</p><p class="ql-block">郊外附近建筑遗存还有小佛塔、烽火台、瞭望台等</p> <p class="ql-block">楼兰视角下的丝绸之路,地图标识:故城楼兰即今日鄯善</p> <p class="ql-block">青铜时代的"古墓沟﹣小河文化"</p><p class="ql-block">距今约4000-3500年前后</p><p class="ql-block">下图,毡帽</p><p class="ql-block">距今约4000-3400年</p><p class="ql-block">2003年若羌县小河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草编篓</p><p class="ql-block">距今约4000-3400年</p><p class="ql-block">2003年若羌县小河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出昆冈,玉石之路与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在以楼兰为中心的地区,先后发现数量大、类型多、品相丰富的玉斧、石斧,玉石权杖、管状玉珠等,年代约在商周时期。</p><p class="ql-block">在商周时期昆仑山地带的玉石,已经成为巴州地域与中原地区物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物品。</p><p class="ql-block">下图,罗布泊地区采集玉斧位置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料珠</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1997年若羌县罗布泊西岸采集</p> <p class="ql-block">"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锦</p><p class="ql-block">东汉(公元25-220年)</p><p class="ql-block">1980年若羌县楼兰故城孤台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延年益寿长葆子孙"锦</p><p class="ql-block">东汉(公元25-220年)</p><p class="ql-block">1980年若羌县楼兰故城孤台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楼兰出土的铜器</p><p class="ql-block">楼兰汉晋时期出土和采集的铜器主要有铜釜、铜弩机、铜镞、铜镜、铜带扣、铜币、铜钗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汉晋"君宜高官"铜镜,"君宜高官"铭文是期望使用铜镜的人仕途顺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下图示:</p><p class="ql-block">东汉铜复,为汉代炊具。2015年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修复</p><p class="ql-block">汉代“五铢"铜钱”</p> <p class="ql-block">铜弩机</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1997年若羌县罗布泊西岸采集</p> <p class="ql-block">楼兰出土的木器</p><p class="ql-block">楼兰故城所采集到的榫卯构件与方形木斗具有中原地区建筑特点,同时,在一些木雕构件中也体现出希腊化因素,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汉晋,</span>替木</p><p class="ql-block">汉晋,弓斗形木柱托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漆梳</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2003年若羌县罗布泊北方城墓葬出土</p> <p class="ql-block">漆篦</p><p class="ql-block">汉(公元前202﹣公元220年)</p><p class="ql-block">2003年若羌县罗布泊北方城墓葬出土</p> <p class="ql-block">楼兰出土的陶器</p><p class="ql-block">楼兰地区采集和出土的陶器主要有陶罐、陶壶、陶甑、陶缸、陶杯、陶纺轮等。魏晋以前的制陶工艺技术主要是手制,器形不是很规整。到了魏晋时期,制陶出现了轮制工艺,轮制陶器形较为规范、美观。新疆轮制陶工艺受到了中原制陶工艺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下图:</p><p class="ql-block">魏晋,陶甑,蒸笼的雏形</p><p class="ql-block">魏晋,陶缸</p> <p class="ql-block">简说楼兰</p><p class="ql-block">下图(上),郑吉颁发的通行证简</p><p class="ql-block">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郑吉签发的通行证。</p><p class="ql-block">简中"使都护西域骑都尉"是郑吉自称的官号。"骑都尉"是郑吉的本职,而"使都护西域"是加官,突出其职责性质。</p><p class="ql-block">郑吉,《汉书》有传。为其作传的班固在文中对郑吉的评语中,有一句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下),黄龙元年十月简</p><p class="ql-block">黄龙这个年号是汉宣帝第七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黄龙元年即公元前49年。</p><p class="ql-block">"黄龙元年"简是目前新疆境内出土纪年汉简中年代最早的一件汉文木简。</p> <p class="ql-block">下图(左),西域都护给皇帝的上书简</p><p class="ql-block">元始五年(公元5年),四月乙巳这一天中午时间,遮通过御史牛康将二封西域都护给皇帝的上书由悬泉置发出,悬泉置没有敢怠慢,马上派遣一个名叫望的人向东传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右),匈奴日逐王归汉简</p><p class="ql-block">该册书是研究中原与西域关系和汉朝大一统局面形成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九月,匈奴发生内乱。十月,匈奴在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遣使到渠犁,向郑吉表示愿意率众归属汉朝。郑吉尽发渠犁屯田军与龟兹诸国人马五万人前往迎接,日逐王率部下一万二千人、小王将十二人来归。郑吉将其安置在河曲。</p> <p class="ql-block">下图(左),西域长史初除书简</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西域长史上任前发往西域的官方文书。新上任的西域长史,持任命书,某月二十三日赴楼兰上任,中途路过上邽、天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右),宋政贺腊贴文书</p><p class="ql-block">帖,拜帖,类似现在的"名片"。上门要先给拜帖,以表示尊重。</p><p class="ql-block">蜡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祭祀先祖。这是宋政送给别人的一个拜帖,在蜡节之时致礼,表示感激等。</p> <p class="ql-block">下图(上),接待楼兰王等二百六十人的通知简</p><p class="ql-block">这是楼兰王及部众二百六十余人由西向东去长安时,敦煌郡为做好接待工作而做准备的发文,要求郡属的县、置抽调一定的车马集中到敦煌以备楼兰王一行使用。</p><p class="ql-block">本简没有具体的纪年时间,从简牍记载的"楼兰王"字样可知,此简的时代在昭帝早期即元凤四年之前(前77年),自公元前77年傅介子伐楼兰之后,楼兰国改名为鄯善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下),九九表文书</p><p class="ql-block">乘法口诀</p><p class="ql-block">里耶秦代乘法口诀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而不是我们现在从"一一得一"起读的。这实证了中国乘法口诀表之所以不叫"一一乘法口诀表"而是叫"九九乘法口诀表"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丝路门户丝路要冲</p><p class="ql-block">楼兰地域,在历史上与河西四郡的敦煌临接,是中央政府经营西域的要冲,管理西域的核心基地,进出西域的桥头堡。</p><p class="ql-block">下图,罗布泊北方城遗址</p><p class="ql-block">罗布泊北方城( LE 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北岸、楼兰故城东北约22公里荒漠中,古城被认为是汉﹣晋时期"楼兰道"上的桥头堡,对研究楼兰国都考,古楼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丝绸之路交通等诸多方面价值较高。2014年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楼兰墓葬</span></p><p class="ql-block">楼兰墓葬位于巴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北,距库尔勒市约580公里,年代为距今3800年至汉晋时期。</p><p class="ql-block">楼兰墓葬出土文物融合了浓厚的东西文化因素,精美的丝织品、墓室中残留的彩色壁画等,极为珍贵,对研究该地区古人类活动,以及丝绸之路经济贸易、东西文化交流、汉晋经营西域史具有较高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楼兰墓葬婴儿干尸</p><p class="ql-block">2003年楼兰出土,棺内主人为一婴儿,年龄周多左右,干尸身高约71厘米,棺长77厘米,仰身直肢,头戴毡帽,口、鼻用一白己毛毯持里,足踏皮鞋,身裹毛斗篷,斗蓬由右向左缝合,上部用3根木别针插别,下部用2根骨别针插别,在斗篷的右边用毛绳扎出直径约3厘米的小包,包内裹有碎麻黄枝。墓界文化面貌与小河墓地相似,年代距今约3800年</p> <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p><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位于巴州若羌县北部,孔雀河下游南的荒漠中。墓地外观为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沙山,实行单人葬,用木质棺具,分层埋葬。</p><p class="ql-block">2002年至2005年,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墓葬167座,出土珍贵文物干余件。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楼兰女干户(楼兰美女)</p><p class="ql-block">1980年,出土于楼兰地区孔雀河下游铁板河墓地。古尸身高1.52米,年龄在40~45岁之间,面庞俊俏、栗色长发披肩、鼻梁挺直、嘴唇紧闭。1992年在日本巡展时,她光彩照人的美丽形象通过现代电脑技术,得到了复原。在经历了近4000年罗布泊风沙的侵蚀后,她的遗体仍然显示着美丽、坚毅和刚强,被誉为"楼兰美女"。</p> <p class="ql-block">小河公主</p><p class="ql-block">2003年,巴州若羌县小河墓地出土,距今约4000年。葬于船形胡杨木棺内,保存完好,眼窝深陷,亚麻色长睫毛,鼻梁高直,嘴微张,亚麻色头发自然中分长至胸部,出土时头戴白色圆毡帽,颈部带珠饰和羽毛缨的红色项链,右手腕系带穿缀一枚管状玉珠的红毛绳毛链。腰部为白色短裙式毛织腰衣,腰衣下沿的穗长近膝部,两端系绳,在腹部打结,脚蹬皮靴。颈部、胸腹部放置麻黄小枝和穗枝,颈肩处和胸口部堆放一些动物耳尖等,腹部凹陷处撒有一些黍粒等,胸中麻黄枝上放一支羽饰和一件木祖。女尸成年身长约1.52米,考古学者感叹其美丽且完整性,又在小河遗址发掘,所以将其命名为"小河公主"。(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三,东归历史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展厅光线不清,下载图片补记</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月17日,在广袤的欧亚草原上,爆发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大事件﹣﹣东归!</p><p class="ql-block">由于怀念故土的历史因素、不同宗教的文化因素、心系祖国的政治因素、反抗沙俄的民族因素的相互激荡,西迁游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土尔扈特蒙古部落(包括部分和硕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等人率领下,破釜沉舟,举部东归。</p><p class="ql-block">全部落3.3万余户,近17万人,扶老携幼,赶着牲畜,一路向东,攻破沙俄四座城堡,击退数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历时半年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回到几辈人百年来萦回梦绕的故土。到达伊犁时,牲畜损失殆尽,人口仅剩6.9万人,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p> <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部西迁路线图</p><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新疆北部是卫拉特蒙古游牧地。土尔扈特部与南面的准噶尔部为争夺牧场而关系恶化,北面又有沙皇俄国扩张势力的逼近,土尔扈特部于是选择向西迁移。</p><p class="ql-block">1628年(明崇祯元年),土尔扈特部从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以北西迁,1630年到达俄国势力还没有控制的人烟稀少的伏尔加河下游。</p> <p class="ql-block">吐尔扈特部西迁东归七代八位首领在位年表(1630-1755)</p> <p class="ql-block">与卫拉特各部的联系</p><p class="ql-block">1640年,面对沙俄不断扩张的严重威胁,土尔扈特部与卫拉特及喀尔喀蒙古四十四个部落共同签署制定了著名的《蒙古一卫拉特法典》,以调整蒙古各部的关系,加强部族团结,共同抗击沙俄。</p> <p class="ql-block">蒙古﹣卫拉特法典</p><p class="ql-block">蒙古一卫拉特法典,简称"卫拉特法典"。蒙古语称之为"察津.必扯克"(法典、法律文献之意)。</p><p class="ql-block">目前存有托忒文、回鹘式蒙文抄本,通常分为121条(有的分成150条)。内容包括僧侣和宗教、驿传运输及赋役、氏族生活和婚姻嫁娶、畜牧及狩猎、私有财产和继承权、刑法及审判制度、各部相互关系及攻防组织等规定,在协调诸部关系、建立共同抵御外侮的同盟及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等方面起过一定作用,是研究蒙古族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与《喀尔喀法典》、《理藩院例》被誉为蒙古法三大文献。有俄、日、德、英等文译本。</p> <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人笃信藏传佛教</p><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人虽远离祖国,但经常派人到青海和西藏"熬茶供佛"。同时,一些西藏和蒙古高僧也多次前往伏尔加河进行佛教活动。</p><p class="ql-block">下图,咱雅班第达像</p> <p class="ql-block">与清朝政府的联系及往来</p><p class="ql-block">西迁的土尔扈特部在与卫拉特蒙古各部加强联系的同时,还不断遣使前往清中央政府进行朝贡。他们对祖国的向往,使清朝皇帝极为感动。为表示对远离祖国、寄居异域的土尔扈特部的关怀,清政府曾多次派出使团前往伏尔加河流域探望慰问。</p><p class="ql-block">下图,土尔扈特与清政府往来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下图,清朝图理琛使团出使土尔扈特汗国路线图</p><p class="ql-block">1646年,就在清朝入关两年之后,土尔扈特部就与卫拉特蒙古其他部落联合向清朝上表臣服。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四月,阿玉奇派遣萨穆坦一行8人的使团取道西伯利亚,经库伦(今乌兰巴托)、张家口,历时近三年,于五十一年(1712年)春到达北京朝觐。康熙皇帝深为感动,派出由太子老师殷扎纳、理藩院郎中图理琛等32人组成的使团,前往伏尔加河下游探望土尔扈特部众。</p> <p class="ql-block">《哥萨克人》油画,东正教教堂</p><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汗国与沙俄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部来到伏尔加河下游草原时,俄国的势力尚未控制到这里,但极力扩张的沙俄一直想将他们控制为自己的属民,以种种手段诱迫他们改信东正教,强迫征调大量土尔扈特人充当士兵为自己对外侵略战争服。这是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土尔扈特蒙古人民不能接受的,他们宣称"我们永远不当谁的奴隶,我们不怕任何人!"双方多次发生冲突并进行了频繁地接触与交涉。</p> <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万里东归路线图</p><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下游的百余年间,沙俄一心要把土尔扈特人变成属民,诱迫他们改信东正教,无休止地征兵,加派军队监督和镇压,部族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正是怀念故土的历史因素、不同宗教的文化因素、心系祖国的政治因素、反抗压迫的民族因素的相互激荡,造成了土尔扈特部的东归之举。</p> <p class="ql-block">誓师起义,东归祖国</p><p class="ql-block">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土尔扈特部决定举行武装起义,重返祖国。1771年1月17日清晨,渥巴锡亲手点燃了自己的木质宫殿,宣布誓师起义。随后带领三万三千户近十七万东归队伍,组成三路大军,离开生活了近一个半世纪的伏尔加河,踏上东返祖国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渥巴锡</p><p class="ql-block">渥巴锡(1743-1775年)是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的著名首领,阿玉奇汗曾孙,1761年承袭土尔扈特汗国汗位。为摆脱沙俄政府的压迫和奴役,求得民族的生存与发展,1771年,他率部众17万人离开居住了近一个半世纪的伏尔加河,踏上了东归祖国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抢渡雅伊克河(乌拉尔河)</p><p class="ql-block">1771年1月18日,土尔扈特部前锋抵达雅伊克河(乌拉尔河)。队伍铺天盖地,手持武器和许多大大小小的旗帜,直逼俄国雅伊克防线。1月19-20日,前锋突破并摧毁了沿岸四座城镇和六个据点。库拉金城堡统领伊凡.库拉金以惶恐的心情报告说:"双方用枪炮射击了整整一天,哥萨克把全部弹药都打光了。城堡和前哨都被攻克。""伏尔加河的卡尔梅克人已渡过雅伊克河。"(诺夫列托夫《卡尔梅克人》)</p> <p class="ql-block">万里东归路</p><p class="ql-block">在东返路途上,土尔扈特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沙俄、哈萨克及哥萨克的不断追杀和堵截,瘟疫的磨难与损失,使无数人倒在了东归路上。</p> <p class="ql-block">东归大事记(公元1771年)</p> <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东归英雄图</p><p class="ql-block">潼巴锡采取乘敌不备、先发制人的策略,带领近17万人组成三路大军,精锐部队为前锋,老人、妇女、儿童乘马和驼队走中路,两侧各有武装骑兵保护,踏上了重返祖国征程。2月,队伍突破乌拉尔防线,渡过了乌拉尔河。当人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入哈萨克草原时,遭到了敌人的袭击,9000多名勇士壮烈牺牲。在大队人马挺进奥琴峡谷时,渥巴锡亲自率队全歼敌军。</p><p class="ql-block">5月,为躲避敌军追击,队伍进入沙漠戈壁地区,伤亡惨重。东归队伍一路不畏艰险,顽强抵抗沙俄、哥萨克、哈萨克军队的围道堵截,遭遇风雪,历经酷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在1771年7月陆续抵达新疆伊犁河畔,回到了祖国。</p> <p class="ql-block">哈萨克袭击土尔扈特人</p> <p class="ql-block">下图(左),阿布费汗</p><p class="ql-block">阿布赉汗(1711-1781年),哈萨克汗国可汗,18世纪中叶中国清朝平定准噶尔后,阿布赉作为哈萨克中玉兹首领率先上表称臣内附,中国乾隆皇帝正式册封其为哈萨克可汗,成为整个哈萨克汗国的可汗。土尔扈特人东返途经其领地时,曾遭到阿布赉汗军队的袭击,损失了不少人员和财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中),努尔阿里汗</p><p class="ql-block">十七世纪小帐(也叫玉兹)哈萨克汗,所部游牧于雅依克河和恩巴河一带,因为与土尔扈特汗国相邻,双方时常因为争夺牧场而发生冲突。1770年春,渥巴锡为储备东归所需的食粮,曾派人抢掠过小帐哈萨克的牲畜,因而使双方的关系更加恶化。当东归的土尔扈特人进入哈萨克草原后,受沙皇俄国的唆使,努尔阿里汗指派哈萨克骑兵,不断对土尔扈特人进行袭击,使其人员财产都遭受了重大损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右)哈萨克骑兵与哈萨克步兵</p><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东归队伍进入哈萨克草原后,已臣服于俄国的哈萨克人成了他们最危险的敌人。小级努尔阿里汗与中帐阿布赛汗骑兵对疲惫不堪的土尔扈特人穷追不舍,不时发动小服袭击,抢走了无数人畜和财物。</p> <p class="ql-block">东归故土</p><p class="ql-block">经过半年的浴血奋战和长途跋涉,策伯克多尔济率领的土尔扈特前锋部队,于1771年7月8日率先在伊犁河流域的察林河畔与前来迎接的清军相遇。7月17日,渥巴锡率部抵达伊犁河畔。从1月17日出发日算起,土尔扈特部东归历时整整半年。</p><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下游出发时近17万人,抵达伊犁时仅剩6.9万人,牲畜几乎全部丧失,部众面容枯槁,衣衫褴褛,惨不忍睹。清政府及时从各地调拨大量物资进行赈济,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的召见</p><p class="ql-block">土尔扈特部回归二十天后,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舍楞等部落首领即在伊犁将军舒赫德等护送下,自伊犁惠远城启程,赶往承德避暑山庄。行至木垒,渥巴锡等接到乾隆皇帝的安抚救书,舒赫德奉命返回伊犁主持救助安置工作,由色布腾巴勒珠尔继续护送。谕旨还命令沿途各省地方官员做好各种供给。一些地方官玩忽职守接待不周,多被训斥革职,甚至发配伊犁效力赎罪。</p> <p class="ql-block">渥巴锡赴承德朝觐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乾隆谕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舍楞敕书</p><p class="ql-block">奉天承运◇皇帝制日: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舍楞及众头目,吾驻伊犁将军大臣闻奏,尔等数万之众,不慕异教,眷念佛法,禀承联恩,乞求前来。朕鉴于尔等不慕异教,眷念佛法而来者,殊为可嘉,明鉴施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又,尔等即自远道艰辛跋涉而来,故于安置尔等之时,联业已降旨伊犁将军大臣等,指给良牧,安置水草丰美之地,歇身安居。当尔等来朝之际,定赏衔品,重施厚恩,著尔等蒙受存留之。特逾。</p><p class="ql-block">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二十日</p> <p class="ql-block">下图,从左至右</p><p class="ql-block">清高宗万寿园赐宴图</p><p class="ql-block">渥巴锡在避暑山庄所获赏赐略表</p><p class="ql-block">封爵人物一览表</p> <p class="ql-block">下图(左)渥巴锡在承德</p><p class="ql-block">1771年10月15日(乾隆三十六年九月初八),渥巴锡抵达承德后即刻于当日傍晚赶往木兰围场伊绵峪觐见乾隆皇帝,进献礼品。乾隆皇帝以蒙古语垂询渥巴锡,在蒙古包里共进茶食。次日,乾隆皇帝在伊绵峪围猎营地设盛宴,参加筵宴的大臣权贵、内外蒙古王公和卫拉特诸部首领有86人。渥巴锡等东归首领在苍山滴翠、枫林似火的伊绵峪参加了规模盛大的一年一度的围猎。十天之后,乾隆皇帝又在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俗称楠木殿)接见渥巴锡一行,之后又在四知书屋和卷阿胜境殿召见渥巴锡并与之长谈,渥巴锡向乾隆皇帝面述了悲壮的东归征程和祖辈的光荣历史。</p><p class="ql-block">下图(右),乾隆皇帝戎装像</p> <p class="ql-block">下图,土尔扈特蒙古诸部安置示意图</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的册封与东归部众的安置</p><p class="ql-block">清朝对归来的蒙古部落首领,按所领部众户口多少分别封为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等官爵共计44人。按众建而分其势的原则,将渥巴锡所领的旧土尔扈特部划分南北东西四路,各立盟长,颁发官印。南路在喀喇沙尔(今焉耆)北裕勒都斯草原(今和静县);北路在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以东和布克赛尔(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东路在乌苏(今乌苏市);西路在晶河(今精河县)。新土尔扈特部立舍楞为盟长,划牧于今青河县;和硕特部立恭格为盟长,划牧于今和硕县。他们得到的是水草丰美的牧地,在祖国的故土上安居乐业,统一归于新疆最高军政长官伊犁将军管辖。</p> <p class="ql-block">比如我们自驾独库公路中段看到的重要景点巴音布鲁克草原,就是乾隆皇帝赐予吐尔扈特人永久定居的地方,它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天山山脉中部的山间盆地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那拉提出发,沿独库公路行驶约60公里即可到达</span></p> <p class="ql-block">如今,避暑山庄的两通巨型石碑,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弓箭袋,故宫博物院的《土尔扈特职贡图》、《宝吉骝图》,德国回流的东归首领画像,新疆档案馆的康雍乾三朝皇帝谕旨,新疆各地珍藏的十七方印章,都是无声胜有声!告诉我们二百多年前东归那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那震撼世界的悲壮一幕,举世罕见,可歌可泣!</p><p class="ql-block">这一历史事件,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拍成了电影《东归英雄传》。</p><p class="ql-block">东归英雄虽已远去,英雄正气却长留人间。</p> <p class="ql-block">5月27日下午离开库尔勒,结束了长达近20天的丝路西行之旅,乘机回京,经过天鹅河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