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乌恰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下辖县,位于我国最西部边陲。乌恰县地处塔里木盆地西端,帕米尔高原东部,天山与昆仑山两大山脉的交汇处,东接阿图什市、南邻喀什市,西北与吉尔吉斯共和国接壤,海拔高度1760-6146米,平均海拔3197米。我们全疆游的第25天,便在乌恰2.2万平方公里县境内游览。</p> <p class="ql-block">那天是7月11日,我们上午9点从喀什出发,10:32到达上阿图收费站。</p> <p class="ql-block">11点到达乌恰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11点半我们找到乌恰县下辖的康苏镇。康苏镇海拔 2287 米,面积 22 平方公里。初建于 1958 年 5 月,翌年同康苏钢铁厂合并后成立康苏矿区。1984 年 10 月,撤区恢复镇。它是新中国有色金属 “第二摇篮”,有着中苏合作的历史背景,2016 年被列为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康苏镇矿产资源丰富,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中苏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大量前苏联专家来到这里工作生活,“红房子” 就是由他们建设的。</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红房子” 共有 44 栋,可大致分为宿舍楼和办公楼两类。现存建筑多数为一层结构,少数为两层。建筑多数为歇山顶,少数为平顶。</p> <p class="ql-block">这栋房屋门楣上书”中国人民银行“,当时的银行够简陋的。</p> <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具有典型的前苏联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整个遗址除了我们几个未见任何游人。</p> <p class="ql-block">里面的道路非常好,显而易见是新修的,后来我们遇到一妇女,她生活在这里。大概是难得见到外人吧,她打开话匣子就滔滔不绝。说那时候可热闹了,还有好多苏联人。矿区撤后陆续都搬走了,只剩下她们一家。她还说现在的路都是国家花钱刚整修完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气候凉爽,树木茂密,还有许多果树,眼看着树上挂满了黄杏,熟了没人管落了一地,我们这些老小孩开始采摘,好甜哦!就是没人管理杏儿都生了虫。</p> <p class="ql-block">众人十分开心。</p> <p class="ql-block">离开康苏历史文化镇,我们奔西极,转眼到了康苏边境检查站,在这里我们第一次出示了边境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检查站交警交代:”慢慢开别超速,注意安全!“并递来这张路条,路条上标明了我们通过该检查站的时间:12:37,上面有数个前方路口的地名与公里数,根据这路条下一站就能判断你是否超速。</p> <p class="ql-block">这时我们走的是G581国道,路况一如既往的好,两边的风景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这面山坡上布满了洞洞。</p> <p class="ql-block">接着开始出现色彩丰富的山体,这是进入位于托云乡的五彩山路段了。这里的山体属于红沙岩和石膏层叠加而成的雅丹地貌,形成于第三系。</p> <p class="ql-block">山体岩石呈现出红、橙、黄、绿、蓝等多种颜色。这是因为这里曾沉积了很厚的煤层,后来地壳运动使煤层露出地表,在雷电和阳光的长期作用下,煤层大面积燃烧,形成了烧结岩堆积的大小山丘,再经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最终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五彩山路段海拔约 2500 米,在阳光的照射下,山体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p> <p class="ql-block">581国道上载重大卡排着队,多数车是国产的,车牌却是哈萨克斯坦的,他们在运货。</p> <p class="ql-block">13:25我们到达位于乌恰县吾合沙鲁乡吾合沙鲁村的贝壳山。贝壳山属于古海遗址,景区已建立,目前还没开始收费。</p> <p class="ql-block">服务中心也已修好,现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有卫生间,据说不好找还很脏。</p> <p class="ql-block">一个柯尔克孜少年在这里做贝壳化石生意,顺便热心地为游人指引厕所位置。</p> <p class="ql-block">少年出售的贝壳化石。</p> <p class="ql-block">化石上贝的纹理很清楚。</p> <p class="ql-block">柯尔克孜少年十四岁,每天上学之外的时间就用来做生意。</p> <p class="ql-block">这座山就是贝壳山,在当地又名鹰嘴山,海拔 3300 米。从山脚往上攀登,随处可见山上裸露的岩石嵌满贝壳,大如铜钱小如拇指,数以亿计的贝壳同含有盐碱的泥沙凝结在一起,层层叠叠,千姿百态。据专家考证,帕米尔高原原在海洋下,由于地壳变迁逐渐上升为陆地再成为高原,贝壳山就是这段历史的直观证据。</p> <p class="ql-block">这是有贝壳化石的山体,呈蜂窝状。</p> <p class="ql-block">有游人在那儿寻找贝壳化石。</p> <p class="ql-block">贝壳山对面的山体是红色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贝壳山我们继续沿581国道前行。</p> <p class="ql-block">这时的G581国道上路牌没有中文了,分别是俄文与维吾尔文。</p> <p class="ql-block">下午2:27我们看到前方出现了两种不同颜色的山体。</p> <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昆仑山与天山两山交界处到了。</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为天山,黑色的为昆仑山。</p> <p class="ql-block">这儿立一石碑,上面刻着”张骞凿空西域行经行处“。</p> <p class="ql-block">简介说:位于昆仑山天山之间的古道为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行之路。</p> <p class="ql-block">离开两山交汇处后很快到了“西极石碑”处。在这里左转走吉根乡公路去西极时光景区。</p> <p class="ql-block">10分钟后到达西极时光景区,这里是中国领土最西端的地区,位于乌恰县吉根乡斯姆哈纳村,这里是中国每天最后送走日落之地。</p> <p class="ql-block">自从东北弄出个北极村后,接着就先后出现了东极和西极景区。</p> <p class="ql-block">“西极疆门” 红色牌坊及位于山坡之上的西极石碑成了标志性景观。成了景区就得收费,这里也是一样的,65岁以上可免。</p> <p class="ql-block">很多游客都在这石碑下等待落日,这儿的落日要到夜里10点后才能下去,回县城有130多公里2个多小时的车程,回不了县城住村里多有不便就不等落日了。不等落日我也没上山,毕竟海拔3300米,表弟两口上去了,说上面风很大,那边什么也没有。</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这白色的地图是用什么制作的当时也没留意。</p> <p class="ql-block">这一圈儿类似仪表的玩艺儿不知道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回来问了豆包,回答是:这是日晷与时钟结合的计时仪表,兼具传统计时方式和现代计时功能。</p> <p class="ql-block">晚上7点半回到康苏边境检查站,当晚入住乌恰县。</p> <p class="ql-block">这一日我们在乌恰县游览了康苏历史文化镇、昆仑天山两山交汇处、五彩山、贝壳山以及中国西极五处各具特色的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