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赤山观澜</p><p class="ql-block">美篇序号/1412756</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p> 铭记历史发愤图强 <p class="ql-block">九三大阅兵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这是一场承载着历史与希望的盛典,在期盼中它终于来临。当电视屏幕上出现天安门广场那庄严的场景时,我的内心瞬间被一种强烈的情感所充盈,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铁流滚滚、战机呼啸,彰显的是国家强大、军威雄壮的历史性成就;步伐铿锵、斗志昂扬,展现的是全军将士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过硬作风。这一刻,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伟大祖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无比骄傲。</p><p class="ql-block">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仿佛穿越回那段沉重而激昂的历史。每一件展品,每一幅照片,都在讲述着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抗争。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历史的痕迹,更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力量,一种激励我们铭记历史、发愤图强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 题记</p> <p class="ql-block">踏入博物馆的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标志性的残历碑。巨大的碑体以一本翻开的台历造型呈现,上面清晰地显示着“1931 年 9 月 18 日 星期五 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的字样,断裂的巨石仿佛在诉说着那个被侵略的夜晚,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历史的沉重感扑面而来,让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都不禁驻足凝视,心中涌起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慨和对那段历史的沉痛缅怀。</p> <p class="ql-block">反战碑:该碑为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日本友人建立。碑体正面阴刻“反霸权 反战争 反侵略九个大字”。署名:日本侵华历史传讲会。背面阴刻日本反战团体和友人名字。</p> <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以东北军炸毁铁路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那一刻,战火点燃,东北大地陷入动荡。短短四个月,东三省沦陷,3000多万东北同胞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苦难岁月。</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广场,一口巨大的铜钟静静悬挂,钟体深沉,仿佛凝结了岁月的回响。它不仅是时间的象征,更是警醒的号角。站在钟前,我仿佛听见了那个年代的呐喊,听见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变柳条湖爆破点碑。碑高7米,上宽下窄,至顶部分为三叉,造型酷似炸弹的尾翼。原立于一个2-3米高的石砌基座之上,基座正面刻有“爆破地点”四个大字。从远处望去,整个碑就像是扎入地面的一枚炸弹,因此也被人们称作“炸弹碑”。抗战胜利后,此碑被推倒,1991年迁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一个实证。</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博物馆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图片1000余张,实物600余件。二十多个历史场景,十组雕塑,四十余幅油画等辅助材料,它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记录民族解放历史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一群穿着粉色芭蕾舞裙的幼童,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听着讲解。她们的眼神中没有恐惧,只有好奇与思索。历史不应只是沉重的记忆,更应成为后人汲取力量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展板前,黑白照片与解说文字静静陈列。那些面孔,那些故事,仿佛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我站在展板前,久久不愿离去,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热血与信念。</p> <p class="ql-block">馆内中央,一个大型沙盘模型展示了当年的战争场景。标记与文字详尽,背景屏幕上播放着历史影像。我站在沙盘前,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真实。</p> <p class="ql-block">一面刻满文字的石墙巍巍矗立,灯光柔和,映照出历史的厚重。我走近细读,那些字句仿佛在诉说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抗日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段历史的份量。</p> <p class="ql-block">日军利用各地降日派,秘密策划抬出清朝废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公然割裂中国领土。这一段历史,是民族的伤痛,也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耻辱和教训。</p> <p class="ql-block">当年,伪满洲与日本签定《日满议定书》,就在这张桌子上溥仪将伪“满洲国”的国防、治安,全部委托给日本人,并由日本人管理伪满的铁路、港湾、水路、空路,日本军队所需的各种物资、设备皆由伪满政府负责供应。将东北主权彻底拱手相让。</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上,黑白照片与文字并列,讲述着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坚韧,一座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我们就是世界人民的和平”。我站在碑前,心中默念: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当倍加珍惜。</p> <p class="ql-block">一副铁制手铐悬挂在展柜中,磨损的痕迹诉说着它曾见证的苦难。我凝视着它,仿佛看见了那些被压迫的人们,他们的不屈与抗争,最终换来了今天的自由和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从甲午战争到侵占中国台湾,再到九一八事变,每一步都显露其野心。历史不能重演,我们必须铭记,必须自强。</p> <p class="ql-block">九四式山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野战部队装备的一种山炮,口径:75毫米;炮身长:1.56米;炮全重:536千克;炮弹切速:392米/秒;最大射程:8300米。该炮为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缴获后用于对日作战,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曾作为礼炮使用,1999年由中国军事博物馆划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一张张日语手写信件静静陈列,旁边是1942年的日历,标注着伪“满洲国消费组合”字样。这些物件,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细节,也真实反映日本侵略者对伪“满洲国”民众进行经济掠夺的罪证。也提醒我们勿忘惨痛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双古老的草鞋陈列在展柜中,鞋面由*乌拉草编织而成,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它们曾陪伴东北抗联战士们走过冰天雪地,走过艰难岁月,如今静静诉说着那段不屈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乌拉草,又称靰鞡草,是东北地区特有的莎草科薹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卓越的保暖性能和广泛的实用价值,曾与人参、貂皮并称为“东北三宝”。</span></p> <p class="ql-block">东北抗联被服厂使用过的缝纫机,表面磨损,却依然完整。它见证了那段艰苦岁月,也见证了无数人为抗战胜利默默付出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旁边是黑白照片与历史资料。拱形结构上写着“旅顺军司令部”,背景壁画再现了战争的惨烈与人民的英勇。</p> <p class="ql-block">展板上【中国人民受害数字】列表特别醒目,上面记载着: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伤者1500万人;亡者2000万人。经济损失:直接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p> <p class="ql-block">十四年浴血奋战,全国军民不屈不挠,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记录民族解放历史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正如背景音乐所咏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终将过去,但英雄的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阳光洒在大地上,温暖而明亮。残历广场上的参观者更多了,我再次驻足凝望,心中默念:铭记历史,发愤图强。我们这一代人,当以史为鉴,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