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怀旧把身心拉回到过往的经历中,或回望风火硝烟的场景、或再历激情燃烧的岁月、或难忘当年的艰难困苦生活,可以使人心态年轻,增加生活激情。今天就来八卦一下,写个半日游流水账。这个流水账是清澈、微澜、永远流淌在心中的旧账、细账,本来不可以上台面,但为了能心态年轻一点,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晨7时出门,去省人民医院抽空腹血做个复查,医院在年度体检后通知我,身体有两项指标极不正常,必须复检。我去到医院排队抽血,花了近一个小时。抽完血后肚子饿的呱呱叫,顺便找个地方吃点东西,也要弄点能量把抽走的那几管血补回来不是。</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较场西8号大院工作生活了整整10年。</p> <p class="ql-block"> 图中打红圈的阳台就是当年的办公室,位于办公大楼的东北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恰巧省人民医院旁边的营区是我45年前踏入广州市的第一站,在这里工作生活了整整10年。这方城区的每条街巷、每个角落都曾经留下了我的脚印,熟悉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自1990年离开以后,虽然仍处一市,却鲜少再来旧地重游。今天有空有兴致走了一圈,把自己拉回到几十年前的旧事中,扎扎实实唏嘘了一番。虽然不至“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之忐忑,着实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位于东华路与东川路交叉口的百年老店“云香酒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先找吃的,首先就想到了“云香酒楼”。该酒楼是广州的百年老字号,楼的骨架仍在,只是修饰的更加杂乱无章和花里胡哨。进到二楼咨客笑容可掬带至一空桌处入座。点餐时即想到广州的老茶客“一盅两件一包烟,一张报纸随身边,边吃边看坐半天”那种慵懒的惯性生活状态。风水轮流转,转眼间我也成了广州的老市民,现在终于轮到我来体验一把了。点了一碗“荔湾艇仔粥”、“蒸排骨”、“灌汤小笼包”,一壶“英红九号”熟红茶。即点即蒸的餐点端上桌,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很有仪式感、故作斯文状试一口,哎呀,那个味道,无词汇以言表,只能说太美味了,到底是百年老店,果然名不虚传。“吃在广州”不是吹的,很惬意啊,孤独的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 “一盅三件”已经很奢侈了,曾经的穷困今天补回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吃着吃着,往事如烟,40多年前的许多记忆就冒出来了。云香酒楼旁边有一家烧鹅店,远近闻名,经常要排队购买。记不起有一次是什么节日,我和妻子商量去买点烧鹅尝试一下。我去时队伍排的老长,其中有一位排队者是邻居,她家3口人,买了半只烧鹅,差点没把我的下巴惊掉。因为我家有5口人,出门前和妻子商量只能买1/4只尝个味,因为穷呀,困窘极了。回到家里,把刚才发生的一幕告诉妻子,没想到她用电影里列宁同志的口吻,幽默的回我说:瓦西里,不要担心,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这个记忆点过去几十年了,成了我们后来散步常常提起的话题。</span></p> <p class="ql-block"> 光盘行动,说明廉颇尚能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活跃起来了。单位有位老处长丧偶后,找到比他小20多岁的新欢,在营院旁边开了一家“燕燕摩托车零配件”店,赚钱了、发财了。他们夫妇在大院正对门的“体育宾馆”二楼餐厅,固定包了一张窗边的大圆桌,每天饮早茶,一边吃喝一边望着那间门店。可以想象他们当时那个豪气,让多少人羡慕啊,至少我就是其中最羡慕者之一。穷的时间太久太久,穷怕了,看到身边发财致富的榜样,心里痒痒,蠢蠢欲动啊。</span></p> <p class="ql-block"> 东川路小学的大门修葺一新,变了模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香酒楼的正对面就是“东川路第一小学”所在,女儿在这里启蒙,读完小学升入广州16中,也在附近。我一边喝茶一边拍照,把东川一小的照片发给几千里之外的女儿,她看了即刻回复我“哇,这都是我小时候混迹的地方!”、“我还记得云香楼的鱼香茄子煲,哈哈。”女儿在东川一小6年级的班主任马老师,一位20多岁的年轻女教师。她有一次问我女儿,你爸爸是干什么工作的,孩子答不上来,吭吭几声后回答说:派报纸的。我问女儿怎么说我是派报纸的呢?她说我看到你每天下班时都夹着一摞报纸回家,就随口这么说了。现在回想起来,女儿很灵性,回答也很形象正确。我当时担任组织科长,报纸不离身就是职业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 东川小学的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这个营院工作了10年,应该说得到了锻炼,学到了一些知识,积累了一点工作经验。在旁人眼里,都认为我有上升优势。但在人生发展趋势较好的时候,我写报告要求转业地方工作,也被人戏称“激流勇退”。后来到地方工作后,我又经历了一次被迫的、一次自愿选择的所谓“激流勇退”,那都是后话,无需在此赘述。但今天一个人在这个容易激起想法的场所,我还是忍不住冒出来一个反问:当年选择转业地方的行为是对的吗?如果不转业,继续在部队工作,后来会怎么样呢?当然不会有答案。但至少我到地方工作后,老伴下海经商,经济条件好了许多。时至今日,我也可以不用犹豫的买半只烧鹅了,也有能力在某酒店固定包一张圆桌饮茶了,这个答案是已知的,不就是已经实现了当年心痒痒、蠢蠢欲动的那个想法吗?</span></p> <p class="ql-block"> 把东川路小学的图片即时发给女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边吃边喝边回忆,时间过去一个多小时了,环顾桌上“一盅三件”已然扫光,因为空腹有饥饿感的缘故,也因为回忆旧事而时光易逝。茶足饭饱,杯盘狼藉,我哂笑着自问自答: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span></p> <p class="ql-block"> 女儿看了即时有感,爸爸和女儿就是一个量子的两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吃饱喝足,一结账消费78.6元,心里咯噔一下,够当年买一只烧鹅的了。今天室外气温35摄氏度,还是舍不得打出租车,跑来跑去,乘地铁转了3趟车,行走9500多步才到家,衣服都汗湿了。但是我高兴:乘地铁可以免费、有吃有喝、又锻炼了身体,一石三鸟。哦,不对,应该是一石四鸟,因为回来花一个多小时写了这篇流水账,人也年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切都值了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茶楼一角,客人很满,饮食环境宽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