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夫子】打造关公文化研究的高地

夏夫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运城,作为关公故里,同时也是全国最大关帝庙的所在地,承载着深厚的关公文化底蕴。近年来,运城在关公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为进一步将运城打造成关公文化研究的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运城关公文化研究成果梳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原运城师专(今运城学院)成立了河东文化研究中心,并把关公文化作为三大研究方向之一,尤其是近十几年来,该中心成为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获批了一些省级研究项目,推出了一批研究成果。 2020年,运城市在解州关帝祖庙正式挂牌成立关公文化研究院,这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专业研究关公文化的政府机构。研究院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关公文化研究工作,不断加强智库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府招才引智工程,优化人才结构,吸引了众多专业人才从事文物科技保护和文化研究。同时,研究院与国内高校开展校企联盟,建立博士工作站,探索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学术研究成果的涌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运城的关公文化研究早期以孟海生为代表,编印了《关公评传》等图书,并一度出版过《关公文化》期刊。此后,众多学者们在关公文化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产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诸如梁志俊的《人神圣——关公》,柴继光的《武圣关羽》,赵波的《关公文化大透视》,王西兰的《不朽关公》,秦建华的《信义炳世——关公文化概略》《关公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冯建国的《万世人极》,宋洁的《关公形象演变研究》,王崇任的《关公崇拜中“义”观念的多重内涵》等专著。此外,运城十余位关公文化研究者历时近五载编著的《关公全书》业已出版发行,为关公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运城积极举办各类关公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例如,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与中华文明”研讨会、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等。这些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关公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关公文化的历史、内涵、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推动关公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撑和国际影响力。此外,运城还积极参与国际关公文化交流活动,与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关帝庙、关公文化研究会(协会)建立宫庙交流及关公文化交流,参与策划和指导马来西亚等地举办关公文化节,以及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联办的国际关公文化节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运城高度重视关公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解州关帝庙作为全国最大的关帝庙,是关公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运城加大了对解州关帝庙的保护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文物保护项目,如琉璃影壁的纠偏工程等。同时,运城还积极推动关公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通过举办文物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让文物“活”起来。例如,解州关帝庙举办“天下崇祀文武神圣”关公造像艺术展,将藏品进行数字化展示,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关公精神,传播关公文化。此外,运城还开发了一系列关公文创产品,如关公冰箱贴、关公玩偶、书签尺、钥匙扣等,深受游客喜爱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文化品牌的打造与传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运城积极打造关公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关公文化旅游节、关帝巡城等,提升了关公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关公文化旅游节是运城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与。在旅游节期间,举办了开幕式演出、“忠义千秋”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书画摄影展、金秋大祭等活动,展示了关公文化的魅力。此外,运城还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关公文化,通过微信公众号、直播、视频号等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关公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内涵 。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打造关公文化研究高地的具体举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加强学术研究平台建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一步加强关公文化研究院的建设,完善研究院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提高研究院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大对研究院的资金投入,改善研究院的科研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关公文化研究队伍中来。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共同推动关公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深化关公文化学术研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鼓励和支持学者们开展关公文化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深入挖掘关公文化的历史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加强对关公文化的跨学科研究,融合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拓宽关公文化研究的视野和领域。注重在新时代关公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深化关公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研究。同时,加强对关公文化的国际比较研究,探讨关公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关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一步加大对关公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日常管理和监测。实施一批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如解州关帝庙的修缮工程、常平关帝家庙的保护工程等,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同时,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通过举办文物展览、文化活动、文创产品开发等形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加强文化品牌的打造与传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一步优化关公文化旅游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旅游节的质量和水平,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与。加强对关公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推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关公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如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常平关帝家庙景区、运城盐湖景区等,提升关公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加强对关公文化的宣传推广,利用新媒体平台、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关公文化的故事和精神内涵,提高关公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加强对关公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设立关公文化研究专业或课程,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关公文化研究人才。同时,加大对关公文化研究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运城从事关公文化研究工作。此外,加强对关公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建立健全传承人保护机制,鼓励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传承和弘扬关公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一步加强与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关帝庙、关公文化研究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宫庙交流、文化交流、学术交流等活动,共同推动关公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关公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关公文化节、国际关公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展示关公文化的魅力和风采,提升关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此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关公文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运城作为关公故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关公文化资源。通过加强学术研究平台建设、深化关公文化学术研究、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加强文化品牌的打造与传播、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具体举措,运城有望将自身打造成关公文化研究的高地,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