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发现过程

听雨客船中

作者:杨清丽 我有一个前辈级的文友伍长积,他勤学善思、才藻富赡,和我成了忘年交。<br>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在鲤城区的多所小学工作,曾多次走进虎豹楼,听伍长积老师讲转道法师、圆瑛法师、转物法师、陈嘉庚、黄秀烺、胡文虎、李功藏、沈鸿柏、庄丕唐、李光前、叶青眼、弘一法师、丰子恺等人与开元慈儿院的渊源。当然,伍长积老师最常讲的是他的父亲伍泽旭在担任开元儿童教养院院长、开元慈儿院董事会董事长期间发生的故事。他经常深有感触地说:“开元慈儿院是社会各界爱国爱乡精神演奏出的一首永恒乐章。”与伍长积老师交往久了,我对承载着丰富的文史价值、现实意义、深远影响的开元慈儿院产生了深厚兴趣,渴望能穿越时空,亲眼见证那些遥远的慈善故事。应该是2002年吧,身为班主任的我还曾带全班学生到泉州市开智小学参加活动。<br> 2020年的一天,他邀请我加入泉州市开元慈儿院董事会。早就对开元慈儿院的文化历史心生向往的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伍长积老师的邀请,加入开元慈儿院董事会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任董事兼出纳。此时,董事会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做好开元慈儿院[1941年更名为泉州私立开元儿童教养院,1956年更名为泉州开元儿童教养院,1968年更名为泉州市新华路小学,1969年更名为泉州市开元公社东风小学,1993年更名为泉州市开教小学(泉州市鲤城区开智学校),2013年更名为鲤城区开智学校]相关资料的发掘、整理、利用工作。 然而,开元慈儿院自创办以来,由于时间跨度大,加上社会变革,开元慈儿院办学性质几经更名、变化,校址搬迁,大部分历史资料佚失,董事会掌握的相关资料非常有限,只能通过拜访开元慈儿院的师生、董事、董事后人、泉州文史界专家等,获取一些资料,力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具体、翔实、生动地还原开元慈儿院的百年历史。<br> <br> 我永远记得那一天,2022年3月11日,我在凤凰网佛人佛教读到吴英明写的《护法兴福 利生济世——圆瑛法师的慈悲担当》一文,知道圆瑛法师于1927年10月作《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序》。<br> 读到这里,我陷入深思中,有《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序》,就有《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这本书如今在哪里呢?我打电话询问董事会秘书长谢老师,他告诉我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多方寻找仍无结果。我马上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打开孔夫子旧书,用“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的关键字进行搜索,细心地浏览出现的多个匹配结果,完全符合要求的“商品”出现了,仅此一本,相当于孤本,标价5000元。我至今仍忘不了当时看到搜索结果的心情:内心如同被一道闪电击中,瞬间爆发出无法言喻的惊喜之情。<br> 我立刻与谢老师联系,谢老师听到也感到无比兴奋,但考虑到网上商品鱼龙混杂,生怕被骗,有点犹豫,让我先与卖家取得联系再说。再次浏览,我看到发货地址是泉州,心想:是不是意味着卖家是泉州人?有没有可能争取线下交易,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向谢老师说出心中所思,他想了想,说:“泉州古玩界我有几个好友,可以请他们帮忙探听。”<br> 在泉州古董协会杨先生的帮助下,谢老师联系上卖家,并当即约定翌日到其家里看货。谢老师后来回忆起初翻《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的感受:“心情瞬间被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所充盈,捧着书的双手都在微微颤抖。”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董事会以3500元的价格将珍贵的《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收入囊中。<br> 《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为线装本旧籍,印制于民国18年(1929年),详尽地记录开元慈儿院开办宗旨、筹资过程、国内外(东南亚)董事会芳名录、院训、院歌、规章制度、孤儿学和生活情况、慈儿院资金来源、支出说明、办院的来往函件等,向捐资助学的社会各界报告,内容详实丰富,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br> 我淘到的《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虽保存较为完整,但封面缺失,开元慈儿院董事会诸位董事在失而复得的喜悦中又稍感遗憾。开元慈儿院有位董事后人回忆:“据说原书名为曾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所书。”谢老师听闻异常激动,特地跑到福建省省图书馆欲查阅资料,可惜毫无结果。后来谢老师又联系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学术部主任骆曦,骆主任提供了《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附页图片,上面有小篆题写的“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落款为“髯僧陈蓁篆”,并盖有“髯僧”印章。时任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开元慈儿院董事长的李德谦老师找出福建最后一位状元吴鲁第四子吴钟善写的《陈髯僧先生墓志铭》:“先生姓陈氏,讳蓁,字佑余,号髯僧。晋江人。曾祖讳笃斋,祖讳毓亭,父讳世清,候铨训导。训导公工为古诗赋,审定金石文字,多独见,所作篆隶最一时……”李德谦老师介绍:“陈蓁为晚清至民国时期泉州岁贡生,其太祖父陈国琛为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科举人,其父亲陈世清为状元吴鲁的业师。”而在2025年05月22日《海峡都市报》报道的《老招牌复原!就在中山南路!泉州人:满满都是回忆……》一文中写道:在花桥慈济宫的斜对面,门额上书的“玉苑茶林”格外醒目,落款为“己巳(1929年)秋月,髯僧陈蓁”,陈蓁为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br> 李德谦老师轻轻抚摸着《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追忆开元慈儿院慈善往事,无限感慨之余,慨然提笔补题书签。<br> 而《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的发现,也成为本届董事会的一大成绩,为接下来的文史研究提供重要依据。2022,该书补上重印后记后,由开元寺出资重刊,在泉州文史界引起极大关注。2024年,由泉州大开元寺编,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开元慈儿院史料汇编》收录了较多《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的内容。不少文史专家表示,《泉州开元慈儿院第一届报告书》是一本极为珍贵的史料,不仅记载了创办开元慈儿院的过程,还展开了一幅泉州上世纪二十年代社会风貌、民俗传统、生活方式的人文画卷,展现了当年宗教界、华侨界、地方士人、社会贤达始终保持爱国爱乡的厚重情怀,也是泉州近代历史真实、生动、有力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