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都市里的歌特式教堂

天天好心情

徐家汇天主教堂       2025.9.2 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徐家汇天主教堂 正式</span>名称为“圣依纳爵堂”曾经过三次不同的兴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期建立:1603年,徐光启在南京受洗成为上海第一个天主教徒,1641年,传教士潘国光在徐光启子孙帮助下建立上海第一个天主教堂“敬一堂”。1846年,道光帝下令发还天主堂教产,传教士南格禄获徐家汇土地,1851年建成“圣依纳爵堂”旧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堂兴建:19世纪末,旧堂无法满足需求,1906年新堂动工,由英国建筑师陶特凡设计,1910年落成,为砖木结构的法国哥特式双尖顶建筑,曾是远东第一大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期修缮:文革期间教堂遭破坏,1982年开始修复,2015年启动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2017年完成后重新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上海市中心的繁华喧嚣里,目光突然撞进这片哥特式的尖顶与玫瑰窗,最先涌上的是强烈的反差感带来的惊喜——仿佛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间,误入了一座静谧而庄严的欧洲古堡,周遭的车水马龙瞬间都成了模糊的背景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天下起了雨,来教堂的参观的市民不多,偌大的教堂 ,或许正是这朦胧胧的雨丝,让往日里可能热闹些的教堂前少了许多身影。高耸的穹顶在柔和的光线里延伸向远方,彩绘玻璃上的图案被雨水浸润得愈发朦胧。空旷的礼拜堂内,为数不多参观者分散在各处,他们的脚步声和轻声低语在空旷中轻轻回荡,反而更凸显出这座建筑的静谧与庄严,仿佛整个空间都因这份稀少的人气,而多了几分与世隔绝的肃穆感。对于喜欢拍照的我又多了几分惬意!</span></p> <p class="ql-block">  而当得知它对外开放时,又多了一份亲切感与幸运感——这座原本带着距离感的百年建筑,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向每一个好奇的人敞开大门,让人能亲身走进那份历史与信仰交织的氛围里,这种“可触碰的壮观”,让初见的惊艳又多了一层值得细细品味的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