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到近处观看三叠泉,从上往下有三滩水,水流分别从滩中溢出,形成水帘,瀑布不大,但却有着难以忽视的魅力。像精美的水晶首饰,装点着青山绿水,令人陶醉。清澈的水从山涧中倾泻而下,如同一道银色的门帘,将大自然的美丽展现无遗。最上面水流左侧的巨石上,有四个红色的楷字----“三潭飞瀑”,稍不留神,还不经意看见。这里拍照人多,挤满了游人,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我们根本无法靠近。</p><p class="ql-block"> “飞瀑成三叠,中间系碧潭。潭如太白砚,瀑似伯牙弦;岩墨天天磨,流泉夜夜弹;高山频问水,谁是柳宗元?”</p><p class="ql-block"> 呵呵,上游溪水在此处三叠急泻而下,自然冲涮成这三个水潭,这是万年水滴石穿之功。尤其是中间的水潭,潭口不过一丈左右,水深却达九尺有余,若走近细看,潭水幽深却清可见底,小草树枝、绿叶等倒映如画,游人至此,见景生情,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十一点四十分,我们走到了路的左边一块儿大石头前,石头上阴刻着“九天瀑 天印石”六个大字。南楠想要拍个照,可我四处寻觅,并没有看到附近有瀑布的踪影。也没有文字说明牌,我估计,这是景区为了招引游客注意力,故意借这块儿大石头人为的造个景点,是宣传景区内“百溪乱渡,万瀑齐飞”之意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九人“一路长蛇”继续往前走,平平的路无障碍,过了几座小桥,上了几个台阶,拐了几个小弯,爬了几个小坡,走了约一点五公里左右,来到索道售票厅。我们九人走着走着就分成三个方阵了。我和南楠属于第一方阵;滋毅兄、王懿姐和外孙苗致雍属于第二方阵;连生兄、金珠姐、何大姐、炳文大哥属于第三方阵。走这种山路和年龄有很大关系,我们几个中间,让属我和南楠岁数小,我们超前他们至少二十分钟的路程。此时,已至中午十二点,我担心自己血糖问题,便在等待几位哥哥姐姐们的同时,就和南楠在附近小卖部泡了两桶方便面。一边等待后续部队,一边垫补点吃的。滋毅他们也赶到了,一家三口也泡了面。面刚刚泡好,连生兄和炳文大哥他们也上来了。他们不想吃泡面,想坐缆车上。我放下泡好的面,赶紧下去买索道票。等我买回票,南楠吃完了,以为我也吃完了,索性把我的泡面也一并给打扫了“战场”……</p><p class="ql-block"> 索道票和成年人的年龄没关系,也不要身份证,每人往返九十元,身高不足一米二的儿童免费乘坐。 缆车承载量低,每次只能乘坐两人,所以坐索道排队的人不少,不锈钢护栏里站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有一女士脸皮很厚,技巧一般,要插队加塞,故编了一个谎言给大家听,被大家揭穿,惹起民愤,受众人“攻之”……</p><p class="ql-block"> 驼梁索道系江苏徐州天马索道缆车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SDL-2A缆车,为单线循环固定抱索器2人封闭式吊箱索道,索道长度为879米,落差约一百米,共设四十八个吊箱,每个吊箱可载客2人,设计载荷1568N,换算后约等于一百六十公斤。运行速度为1米/秒,沿途共有9个支架。索道下起柴林村,上至驼梁山风景区空中草原,乘坐索道时间约为十五分钟左右。</p><p class="ql-block"> 一点二十五分,终于轮到我们了。缆车速度不快,我和南楠两人一个吊箱,四面均是有机玻璃通透,坐在缆车里慢悠悠的欣赏太行山驼梁风景区里群山万壑、层峦叠翠、绿色森林,林海涛涛之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p><p class="ql-block"> 坐缆车和徒步登山的不同之处,除了节省体力之外,主要是可以居高临下欣赏奇峰怪石,让人更加感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多时,浓白的云雾如牛奶般覆盖周围,随风舒卷,仿若置身仙境。坐在缆车里远眺,云海翻涌如波涛,群山时隐时现。随着缆车缓慢上升,可以俯瞰部分景区了,近距离观赏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和树木,那种观赏美景的感受,是在徒步中感受不到的。沿途看到有降龙木、云杉、水杉、胡臻等特色植物,以及华北落叶林,还有红桦树……</p><p class="ql-block"> 一点四十分,缆车到上站了,这里海拔是1980米。下了缆车,右边是一片洼地,绿茵茵的草甸,这就是空中草原。</p><p class="ql-block"> 驼梁空中草原,严格的说可以称为高山草甸,此时,一会儿蓝天白云,一会儿乌云滚滚,时值盛夏,我们所看到的是金莲花、杜鹃花等铺成的七彩地毯与绿草相映,微风吹过,花浪翻滚,如油画般绚丽。环顾四周,周围原始森林密布,负氧离子浓度极高,草木清香弥漫,溪水沁凉,形成天然避暑胜地。我们从右侧环绕着草原继续往前走,一路木梯和木栈道。</p><p class="ql-block"> 连生兄、金珠姐、炳文大哥和何大姐他们感到肚子需要食物补充了,于是,在空中草原服务区他们要吃泡面……我们和滋毅一家慢慢先往上爬。</p><p class="ql-block"> 边走边看,空中草原简直是大自然的杰作啊!就好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铺在天空下,多么令人向往啊!恰似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仿佛时间都停止了,这种感觉多奇妙啊!联想到炳文大哥的儿子和媳妇,怎么找到了这么一块胜境,为我们提供了这么美得地方信息……</p><p class="ql-block"> 木栈道蜿蜒向上,两侧野花如金色绒毯铺展,金莲花丛随风摇曳,与远处青山、流云构成油画般的景致。滋毅兄和王懿大姐,护着外孙苗致雍,走得稍慢了些。我担心南楠的腿还没有完全恢复好,上下台阶需要帮衬一下。我佩服南楠的骨头,一个看上去弱女子,内心实际很坚强,能隐忍,能吃苦,不怕累。至去年武当山腿受伤后,一直都没停下来,该走继续走,能爬坚持爬……</p><p class="ql-block"> 我陪着南楠,一边给她讲地质结构,一些植被覆盖;一边给她鼓劲鼓励。按照我这个户外“驴友”的爬山经验,多年来,一直给她讲一些户外登山的科学方法。登山步幅要小,速度均匀,宁慢不站,歇缓不坐,小口喝水,大口呼吸等经验之谈。</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来,可以观察到,驼梁山体多以变质岩地貌为主,山势险峻,南驼、北驼双峰对峙,形成独特的“驼峰”形态。环视景区内包含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这里地处太行穹折带北端,地质构造复杂,基岩出露面积大,岩石类型多样。</p><p class="ql-block"> 驼梁风景区,最高点是南驼,海拔2281米,最低点只有625米,相对高差达1656米。 垂直高差显著,就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特征。 夏季平均气温约19℃,最高气温24℃,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景区内林草覆盖率超90%,因植被覆盖率高,夏季凉爽宜人,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 从空中草原到驼梁山顶,是一条通往云端的梦幻之路。我们不紧不慢往上走,我和南楠分析,这个登山力度,估计除了滋毅老兄和和炳文大哥外,连生兄和三位大姐姐上不来了。因而不时回头看看滋毅、炳文他们追上来了吗。</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负氧离子充盈,沿途松柏苍翠,五颜六色的野花遍地,不冷不热不晒。还有清雾飘逸身边,非常惬意。</p><p class="ql-block"> 呵呵,看到滋毅老兄了,滋毅正在急匆匆往上走。今年七十三岁了,体力赛过小伙子,腿长步大……</p><p class="ql-block"> 三点钟,我们登上了插着红旗的“长寿石”。“长寿石”是登驼梁顶路上的标志性景观。位于驼峰山顶区域,观日台附近,是登山爱好者常驻足打卡的地点。 该区域以高山草甸、奇石景观为特色,沿途可见苍劲的松树、笔直的云杉和独特的地理风貌。 </p><p class="ql-block"> “长寿石”,因形似寿龟而得名,相传触摸此石可带来健康长寿的祝福。登顶驼峰的驴友常在此处拍照留念,并留下“登山健身壮如牛,寿比乌龟更长寿”等励志寄语。 这里距山顶目测也就二百多米。</p><p class="ql-block"> 离开“长寿石”,我们再次走上木栈道,途径“雷公顶”自然奇观。</p><p class="ql-block"> 三点零六分,我们站在一个相对视野开阔的平台处,这里可俯瞰河北、山西两省交界的全景,此处立这一个“山西”“河北”的蓝色界牌。我们再次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五点十分,我们终于到主峰了,四面太行山脉,这边是河北,那面是山西,处处都是好风光!</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站在耸立“驼梁”的大石头前,当最后一步踏在坚实裸露的岩石上,当眼前豁然开朗再无阻拦,当胸腔里那颗因奋力攀登而狂跳的心,终于在微微的山风中渐渐找到新的韵律——我知道,滋毅老兄、南楠和我站在了海拔2280米高驼梁的顶峰。</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疲惫如潮水般退去,却又以一种更沉重、更甜蜜的方式沉淀在每一寸酸痛的肌肉里。那不是单纯的劳累,而是力量被彻底释放后留下的印记。汗水已经冷却,黏在额前,被风一吹,带来阵阵清爽的寒意,仿佛整个身体都在呼吸着这稀薄而纯净的空气。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从心底深处涌起,瞬间冲散了攀登途中所有的犹豫和艰辛。那是征服的快感吗?不,更像是渺小的个体终于得以拥抱宏大世界的深深敬畏与无上喜悦。站在这里,我仿佛不仅仅是用双腿攀爬了山路,更是用整个灵魂,叩响了天际之门。我和南楠站在形状好似山西地图的大石头前,滋毅老兄给我们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极目远眺,天地以从未有过的辽阔姿态铺展开来。脚下,是苍茫起伏的山峦。我曾经穿越的莽莽林海——那些油松、白桦、云杉——此刻都成了缩小版的地毯,深深浅浅的绿色、黄色、褐色交织成巨大的绒毯,覆盖着蜿蜒曲折的山脊,一直延伸到视线模糊的尽头。曾经仰望的巍峨山体,此刻成了温顺的波浪,匍匐在脚下。那些嶙峋的怪石,峭拔的崖壁,在俯视的角度下,勾勒出大地粗犷而雄浑的筋骨。最震撼的,莫过于那无边无际的云海。它像一锅刚刚煮沸的、巨大的、乳白色的浓汤,在山谷间奔涌、翻滚、蒸腾。阳光穿透了更高处的薄云,如同舞台的追光灯,一道道巨大的光柱斜斜地投射在这片云海之上,将某些区域映照得金碧辉煌,仿佛流动的熔金;而另一些区域则沉在深沉的灰蓝阴影里,涌动着神秘的气息。远处的山峰,成了这云海中的孤岛,峰顶如同漂浮的仙山,在云雾的聚散离合间若隐若现,恍若仙境。风是伟大的指挥家,无声地搅动着这浩瀚的云卷云舒,每一次形态的变化都令人屏息。</p><p class="ql-block"> 苍穹,是深邃无垠的蓝。顶峰的空气透明得如同水晶,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那纯粹的蔚蓝。几缕薄如蝉翼的流云懒洋洋地飘荡着,如同天神随手挥洒的笔触。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照亮了顶峰裸露的岩石和我自己渺小的身影。风声是唯一的背景乐,它呼啸着穿过峰顶的每一道缝隙,时而呜咽,时而高亢,带着一种亘古不变的苍凉与自由。</p><p class="ql-block"> 炳文老兄来电,询问“登山的路好走不好走?”我如实回答:“路是木栈道,基本都是台阶”。估计老兄是在招呼何大姐,不然和我们一起登上顶峰了。</p><p class="ql-block"> 连生老兄、金珠姐、炳文大哥、何大姐、王懿大姐和小外孙苗致雍他们上到下一个平台,不继续登顶了。</p><p class="ql-block"> 环顾四周,山顶的植被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低矮的灌木紧贴着岩石,叶片小而厚实,在风云中依然保持着坚韧的绿意。一些格桑花、头疼花、小白花和一些不知名的小野花,也许是金莲花或某种苔原植物,顽强地在石缝间绽放着星星点点的色彩,黄的、紫的、白的,微小却倔强,点缀着这略显荒凉的顶峰。它们的存在,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奇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棵树,都值得细细端详,认真品味,年年岁岁,它从出芽到绿叶如盖,不问未来如何,只是一步步地走着,美丽着自己的美丽。更加惊讶于生命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这华北屋脊之一,时间仿佛被凝固。城市的喧嚣、生活的琐碎,都被层层叠叠的山峦隔绝在遥远的世界之外。在这里,只剩下风掠过耳畔的低语,云海翻涌的磅礴,和脚下亿万年来沉默大地的心跳。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感包裹着我,不是绝对的寂静,而是心灵在这宏大的自然交响中被洗涤后的澄澈空明。渺小与伟大,短暂与永恒,在这里形成了奇妙的共振。我感到自己仿佛融入了这山川云海,成为这壮阔图景中一个微不足道却又无比真实的点。</p><p class="ql-block"> 滋毅夸奖南楠,我也给南楠点赞。有骨气,好样的!</p><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还长,但顶峰所赐予的这份震撼、这份辽阔、这份内心的安宁,已如烙印般刻在了心头。驼梁之巅,不仅是一次海拔的征服,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它让我明白,攀登的意义,不仅在于抵达终点,更在于那抵达之后,心与天地无言对话的时刻。站在这里,我终于理解了,为何人们总是不畏艰险,一次次向着山巅进发——那是为了触摸天空,更是为了在天地至高处,重新找回那个渺小却真实的自己。这份天地同在的感觉,足以支撑我走过山下的任何道路。</p><p class="ql-block"> 我们原路回到索道上站,坐索道回到山下,徒步走回三叠瀑,五点十分,坐小交通回到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此时,上山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大车、小车把个路口塞得满满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五点四十分 离开驼梁风景区。大家一商量下个目的地去哪?魏老兄拍板——西柏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