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皇宫——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

瑞雪丰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摄影:瑞雪丰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号:2855345</span></p> <p class="ql-block">  娲皇宫,建于太行山余脉的中皇山上,距河北邯郸涉县县城约10公里。传说这里是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是全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的古代建筑,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被誉为“华夏祖庙”。<b>其主体建筑娲皇阁、北齐摩崖刻经和女娲祭典为景区的三大精髓。‌</b></p> ↑ 景区内的小学《语文》课本雕塑。 ↑ 女娲文化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娲皇阁。</b>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娲皇阁位于中皇山腰,坐东面西,紧依崖壁,通高23米,共有4层。第一层原是北齐时期开凿的石窟,明天启6年在石窟洞口外侧券起了进深两间的石条宝券顶,并在宝顶上搭建起3层纯木制结构的阁楼。由于上面3层阁楼与山崖没有任何连接,上楼人多时楼体晃动,故以9根铁索将阁楼缚在绝壁峭崖之上,素有“活楼”“吊庙”之美称。</p> ↑ 位于中皇山腰的娲皇阁。 <p class="ql-block">↑ “古中皇山”石碑。</p> ↑ 娲皇阁共4层。 ↑ 4层阁楼中均供奉娲皇圣母塑像,这是二层清虚阁中塑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娲皇宫建筑群宏伟独特,娲皇阁设在山势陡峭、险峻的山腰上,周围还有梳妆楼、钟鼓楼、木牌坊、皮疡庙及山门等建筑,依山就势,巧借天然,被誉为“天造地设之境”。</p> ↑ 梳妆楼,为女娲沐浴、梳洗所建。 ↑ 钟楼。 ↑ 鼓楼。 ↑ “娲皇古迹”牌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二、北齐摩崖刻经。</b>娲皇宫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历史。千百年来,屡遭焚毁,今日所见多为明清建筑,而北齐遗迹仅留存石窟与摩崖刻经,这也是最为珍贵的娲皇古迹之精髓。刻经共6部,分5处凿于崖壁之上,总面积 165 平方米,共刻经文 13.7 万余字,字体楷隶混杂,“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书法艺术之珍品,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在我国佛教文化中享有盛名。</p> ↑ 较大的一处摩崖刻经。 ↑&nbsp;最大的一处摩崖刻经位于梳妆楼后面山崖上,面积50多平方米,刻经4万余字,这是局部照片。 ↑ 崖壁现存北齐开凿的刻经洞窟2个,上图左下洞窟是眼光洞。 ↑ 眼光洞内佛像已遭破坏,残缺不齐,惟内壁环刻经文较为完好,这是局部照片。 ↑ 这是第二个刻经洞窟蚕姑洞。 ↑ 蚕姑洞内佛像已遭破坏,残缺不齐,惟内壁环刻经文较为完好,这是局部照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三、女娲祭典。</b>山下的补天广场矗立着高9.9米的女娲雕像,是举办女娲祭典的地方。传说农历三月十八为女娲生日,娲皇宫会在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举办庙会和女娲祭典,吸引海内外华人前来朝拜、寻根,是时上万宾客汇聚娲皇宫下,使祭祀活动成为一大盛景。2003年以来,涉县官方也相继举办过多届女娲文化节和女娲公祭大典。而平时这里的香火亦很旺盛,许多香客前来进香朝拜、祈禳还愿,祈求娲皇圣母赐子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万事如愿、全家安康等等。2006年,涉县被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女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p> ↑ 从山上俯瞰补天广场和补天湖。 ↑ 高9.9米的女娲雕像。 <p class="ql-block">  娲皇宫由4组建筑组成,每一组都各具神韵,自成一体又和谐统一。建在山崖峭壁上一组,即娲皇阁及其周边建筑;山下还有3组,自下而上依次为朝元宫、停骖宫和广生宫。从山下到山上的娲皇阁,可乘索道或滑道上下,非常方便。我们徒步登山,大约用了半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的观赏,再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