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又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呼伦湖地处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肾”之称,呼伦贝尔大草原就是以"呼伦湖"和"贝尔湖"命名的。呼伦湖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地位,对维系呼伦贝尔大草原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动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呼伦湖及其周边水系于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11月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到内蒙古不到呼伦湖就等于没到内蒙古",可见呼伦湖在内蒙古的超然地位。7月24日一早,我们一家三口驱车离开满洲里市,前往三十公里以外的呼伦湖景区去观赏这座蒙古语称为“海一样的湖”的呼伦湖魅力何在。</p> <p class="ql-block"> 离开满洲里市区,就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市区往南的山峰并不巍峨,一座座青山妆扮着大地,满眼的绿让连日奔波的我们心情舒畅。很快来到了呼伦湖景区,景区内早已停满了汽车,售票区也排起了长龙,女儿建议我们不必在此浪费时间,直接转道栓马桩,去那里观赏呼伦湖是一样的。女儿还说栓马桩还有历史典故,是成吉思汗厉兵秣马的地方,留下了传说中成吉思汗栓马的石桩。女儿深知我喜欢历史,走到哪里都会去看古屋名居,探知中华悠悠文化,果然,我立马同意,于是直接放弃进景区而驱车前往百公里外的拴马桩。</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又行驶在美丽的331国道上,两边是碧绿的草原,小草的馨香与泥土的气息在车内飘荡,让人心旷神怡。天空蔚蓝,与绿色的草原相得益彰,朵朵白云在天空上悠悠飘拂,草原上洁白的羊群在悠然放牧,不知是天上的白云降落在草原上,还是洁白的羊群在蓝天上奔跑。蓝天白云、羊群草地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路边指示牌显示呼伦镇到了,显然又是以呼伦湖命名的镇,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并没进入呼伦镇,而是继续赶往不远的呼伦湖栓马桩。</p> <p class="ql-block"> 行驶一百公里后,导航显示向左拐入沙砾小道,拐角处的小山坡上,矗立着一尊群马奔腾的雕像,显示这里就是进入呼伦湖拴马桩的入口了。</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连接栓马桩和国道331之间有一段不长的沙砂路段,不到1公里的样子,接着又是平整的沥青路。沥青路的尽头则是著名的呼伦湖了,只有站在呼伦湖边,看着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湖水,你才能深深体会到蒙古人为什么叫呼伦湖为“海一样的湖”了。</p> <p class="ql-block"> 呼伦湖,又名呼伦池、达赉湖、达赉诺尔,历史曾称大泽、俱轮泊、阔连海子、虎图泽、玄寞池、库楞湖等。呼伦湖属额尔古纳河流域湖泊,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扎赉诺尔区之间,湖面海拔545.3米,呈不规则斜长方形,长轴为西南至东北方向,湖长93公里,最大宽度41公里,平均宽32公里,湖周长447公里,总面积2315平方公里,最大水深为8米,平均水深为5.7米,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是内蒙古第一大湖。</p> <p class="ql-block"> 湖边早已停满了汽车,慕名而来的游人或在半岛上欣赏美丽的湖光岛色,或在湖岸边戏水玩耍…我们找了一个空位,停好车,也迫不及待地前往半岛,去近距离的欣赏久违的呼伦湖。</p> <p class="ql-block"> 半岛上的水井,虽已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但陈旧锈蚀的辘轳和摇柄尽显往日的沧桑岁月。沿着水井向半岛前行,登山缓披,半岛分为"丫"字形,左边(即东北方向)狭窄,如其说是半岛,不如说是一条延伸向湖中陡峭狭窄的石梁;右边(即西南方)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半岛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步入"丫“字中央的湖边,虽是夏季,但大草原的天气适宜,阳光不燥,微风不凉。站在铺满碎石的湖边,由于蓝藻水华的缘故,湖水并不清澈,呈现墨绿色,并有轻微的刺鼻性气味,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面对湖水浩瀚的震撼!放眼望去,湖水一望无垠,几乎直达天际,难怪被蒙古人称为"海一样的湖"。鸟儿在湖面上飞翔遨游,清脆的鸣叫声打破了宁静的湖面。湖波轻轻荡漾,亲吻着湖岸,似一对恋人在喃喃细语,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呼伦湖千年的传奇。微波荡漾,虽没有苏居土笔下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但"微微风簇浪",卷起的层层叠叠的波纹和细小的浪花也不失另一种内敛文静的美。</p> <p class="ql-block"> 从湖边登山狭窄陡峭的石梁,两边因长期湖水的侵蚀冲击以及风化作用,称之为悬崖绝壁也不为过,站在悬崖边上赏景和拍照,都要小心谨慎。石梁的尽头,被湖水阻断的一座孤零零的石柱则就是著的成吉思汗栓马桩了。</p> <p class="ql-block"> 呼伦湖拴马桩(正式名称为成吉思汗拴马桩)是一处高约20米、周长20余米的天然玄武岩石柱。其起源主要承载着两种蒙古族历史传说:</p><p class="ql-block"> 战马训练说:成吉思汗在此训练骑兵时,将心爱的八匹骏马拴于石柱,形成独特石纹。传说中红鬃马曾为成吉思汗挡下冷箭,鲜血染红湖畔芦苇。</p><p class="ql-block"> 战场避险说:成吉思汗被塔塔尔部落追击时,利用石柱隐蔽脱险,后以马缰拴柱休整,并立誓祭拜。此传说解释了牧民至今保留农历五月初三、七月十三祭拜石柱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成吉思汗栓马桩作为一处融合了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的景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娱乐价值。它位于三面环水的峭壁旁,南临碧波荡漾的湖泊,石壁峭拔,光滑如刀削,与北、东面的陡坡及西部的缓坡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湖面上,这座高约20米、周长20余米的不规则形石柱突兀而立,石纹纵横交错,石缝间筑有鸟巢,水鸟盘旋其上,为景区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这个石柱便是成吉思汗栓马桩,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成吉思汗铁马金戈年代的传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寻幽探秘。</p> <p class="ql-block"> 离开栓马桩,我们行走在"Y"字形右边的半岛上,半岛宽阔,绿草如茵,一群中年少女穿着民族服装在湖边的草地上跳着舞蹈,拍着欢快的抖音…,也许被她们的气氛所感染,身着红色连衣裙的妻子一会迈着轻盈的步伐,边走边哼着小曲,一会又奔跑起来,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在草地上,在呼伦湖畔激情奔放,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p> <p class="ql-block"> 在右边半岛上观看栓马桩。</p> <p class="ql-block"> 半岛上的观景亭</p> <p class="ql-block"> 站在呼伦湖畔,望着这座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的湖泊,思绪万千。呼伦湖,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一座湖,它更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内蒙古位于祖国的北疆,虽然面积辽阔,但并不像我们南方水域众多。我们这十多天自驾在大草原上,几乎看不到南方常见的塘堰湖泊,因此,呼伦湖对于曾经的逐湖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来说,至关重要。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的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都曾依赖呼伦湖繁衍生息于此。著名的蒙古英雄成吉思汗更是在这里发展壮大,一统北方各族,并为后世打下了不世之功,创建了中国疆域最为辽阔的元朝。</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美丽的呼伦湖,不愧为"北疆明珠"。老舍先生在游览呼伦湖(又称达赉湖)后曾深情地写下《内蒙东部纪游·达赉湖》:</p><p class="ql-block">丘原青未了,又到绿波前。</p><p class="ql-block">湖阔三江水,鱼肥百草泉。</p><p class="ql-block">白鸥翔紫塞,碧浪映霞天。</p><p class="ql-block">回望满洲里,边疆最北边。</p><p class="ql-block">我想这也是对呼伦湖最好的诠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