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关帝庙

青儿

<p class="ql-block"> 山西运城解(念hai,音同“亥”)州关帝祖庙。它建于隋初,距今已经一千五百年历史,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天下关帝庙以它马首是瞻。</p> <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庙大门,古朴雄伟大气,只可惜关公并没有安葬于此,全国关公墓葬有四处,首级安葬于洛阳关林,身躯安葬于湖北当阳关陵,衣冠冢位于四川成都著名的武侯祠,而他的老家解州这里是其魂之冢。一人四墓,也算是千古第一人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端门</p><p class="ql-block">主庙第一道门。明嘉靖年间重建的砖结构宫门。面阔三间,歇山式屋顶。端门比例协调,造型典雅,雕饰苍劲,堪称明代砖构门庑中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四龙壁</p><p class="ql-block">一字形琉璃影壁,明嘉靖年间遗物,因上附四条形态各异的琉璃烧制翔龙而得名。影壁长13.15米,高6.65米,厚1.54米,其上祥禽瑞兽,人物花卉点缀,流光溢彩、光华夺目。</p> <p class="ql-block">梐枑</p><p class="ql-block">俗称挡众。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御赐。古时提醒众人,到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显示祖庙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雉门</p><p class="ql-block">主庙第二道门。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重修。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歇山式屋顶。雉门上方的琉璃,为清代山西琉璃艺术佳作。庙会、祭祀活动时作为戏台使用。</p> <p class="ql-block">结义亭</p><p class="ql-block">原名“三义阁”。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改建。面阔进深各五间,四周设围廊,单檐卷棚歇山顶。内有结义石碑一通,宽2米,高1米,碑上线刻图画为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三分砥柱石</p><p class="ql-block">传说此石为关公化身,影壁正面镶嵌小篆“三分砥柱”石匾,寓意魏蜀吴三分天下,关公是蜀汉政权的中流砥柱。</p> <p class="ql-block">探坑</p><p class="ql-block">保存明万历年间始建结义园地基,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重修结义园后,现地基已整体抬高。</p> <p class="ql-block">刀楼</p><p class="ql-block">与印楼分别位于春秋楼前东西两侧,形制相同。刀楼在西,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三檐两层,十字歇山顶,与印楼对称。内置关羽所用“青龙偃月刀”仿品。</p> <p class="ql-block">印楼</p><p class="ql-block">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重建。三檐两层,十字歇山顶,内置曹操赐予关公的“汉寿亭侯印”仿品。</p> <p class="ql-block">麟经阁</p><p class="ql-block">亦称〝春秋楼”。因二楼暖阁中有关公夜观《春秋》塑像,而得名。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三檐两层重檐歇山式屋顶,高23.41米,为庙内最高、最精华建筑。二楼外围环廊采用“悬梁吊柱”结构,颇为奇特。二楼内次间凸出两眼“菊花”藻井为全国孤例。</p> <p class="ql-block">菊花藻井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月台、丹墀、华表</p><p class="ql-block">月台也称“祭坛”,是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东西两侧设有青石通道。月台上沿皆以石雕栏板围护,栏板上雕有龙、狮、虎、麒麟、人物、花卉等图案,技法精细,,风格独到。</p><p class="ql-block">丹墀,特指皇帝殿前的石阶。青石坡道上以卷草流云为底,雕刻“二龙戏珠”图案。整体风格呈现宋金特征,是解州关帝祖庙现存最古老的文物。</p><p class="ql-block">华表的基座、表身、宝盖皆为八角形,顶端雕刻有望天吼一对,体态雄健,风格古朴,寓意上达天旨,下表民意。华表在此处体现庙宇的帝王建制。</p> <p class="ql-block"> 旗杆、胡人牵狮,旗杆由蒲州匠人范仓春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铸造而成。原是立于达官、功臣、将军府第门前的一种仪仗设施,象征高贵、威严和功勋。</p><p class="ql-block">“胡人牵狮”的形象体现了古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反映了关公文化的对外传承。西侧铸造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东侧铸造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均为铁质。</p> <p class="ql-block">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三国演义》中记载,重82斤,曾是关羽征战沙场的利器,立下赫赫战功。两刀,一为铜制,一为铁制,均是明代遗存,重300余斤。</p> <p class="ql-block">硅化木</p><p class="ql-block">别名:木化石,长度26m。产自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约在1.5亿年前,树木在高压、低温、缺氧的地质环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饱和溶液中,树中的碳元素被二氧化硅所取代而形成的。由新疆阜康市泰华煤焦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先生捐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