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芳雅育人故事系列

🌻

三尺讲台,与光同行 <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我第一次以数学老师的身份走进三年级(3)班教室,黑板上“时、分、秒”三个字的课题还没写完,后排就传来小声嘀咕:“数学真没意思。”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在我心里漾起涟漪——原来我习以为常的公式定理,在孩子眼里竟是枯燥的符号。那时的我还没意识到,这段与三十多个孩子的四年同行,会成为我教师生涯里最珍贵的成长课。</p> <p class="ql-block">  最初的教学里,我总执着于把知识点讲得“滴水不漏”。直到一次课后,班里的一个小女孩儿怯生生地递给我一张画:“1”个太阳,“2”朵云......她说:“老师,要是数学能像画画一样有趣就好了。”这句话点醒了我——比起“教会”,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爱上”。从那以后,我开始把数学搬进生活:用操场的跑道讲长度单位,用分水果的游戏学除法,甚至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找对称的树叶。当曾经抵触数学的孩子主动跑来和我分享“妈妈买菜时我算对了价格”,我忽然明白,好的教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和孩子一起解锁知识的新模样。</p> <p class="ql-block">  四年来,除了课堂上的转变,家校沟通也让我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曾经有一位家长,因为孩子数学成绩波动而十分焦虑,电话中的语气急切不已:“老师,我家孩子到底怎么回事?要不您给他补补课吧,现在成绩跟不上,以后岂不是更吃力?”我想起自己选择成为教师的初心——不是追逐分数,而是守护成长。后来,我主动邀请家长见面,拿出孩子的作业本,一页页指给他看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思路:“您看,他不是不会,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从那以后,家长不再紧盯着分数不放,反而开始和我一起鼓励孩子探索数学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让我明白,家校之间的信任,从来不是靠“说服”,而是靠“看见”——看见孩子隐藏的潜力,也看见父母深切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  今年夏天,当孩子们穿着毕业班服向我鞠躬,那个曾经爱画画的女孩举着同学录要我的签名,说:“老师,我现在觉得数学像彩虹一样有趣!”我忽然湿了眼眶。回首这四年,我以为自己是陪伴者,却在孩子的眼睛里重新认识了教育的意义;我以为自己是引导者,却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学会了包容与理解。</p><p class="ql-block"> 站在三尺讲台上,我曾以为是自己在为孩子点亮前路。直到此刻才明白,是这些孩子的天真、家长的信任,一起照亮了我作为教师的成长之路。所谓“芳雅育人”,或许就是在教与学的双向奔赴里,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用点滴微光,汇聚成教育强国的璀璨星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三尺讲台,与光同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张旭老师</p> <p class="ql-block">故事来源:张旭老师</p><p class="ql-block">编辑:潘美琴</p><p class="ql-block">初审:潘美琴</p><p class="ql-block">复审:戚绪莲</p><p class="ql-block">终审:张欣</p>